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源已成为全球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创新渠道。开源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全球软件价值链和高新技术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更完善的开源创新生态。文章在系统梳理欧美先发国家开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开源生态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开源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开源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开源生态的建设经验和我国当前面临的局势,提出了建设本土原生开源生态,推动构筑技术创新网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RISC-V,即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原理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于2010年设计。相对于X86指令集的完全封闭及ARM指令集高昂的授权使用费,RISC-V指令集通过支持自由开放的指令集体系架构及架构扩展以提供软件和硬件自由。RISC-V的主要优点为完全开源、架构简单、易于移植、模块化设计,以及具有完整的工具链。  相似文献   

4.
杜兴  龚伟 《科教文汇》2014,(6):84-85
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开源软件的优势以及社会对开源软件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建设基于开源技术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开源软件的优势以及社会对开源软件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建设基于开源技术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靠单项技术,而是要形成强大的国家技术体系,即"国家平台"。信息技术3.0(IT3.0)时代一定会产生不同于IT 1.0和IT 2.0时代的新技术体系,这是中国构建自立自强信息技术体系的难得机遇。未来的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将朝着领域专用、百花齐放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优势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充分体现。构建信息技术体系应重视5个原则:(1)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辩证统一关系;(2)以系统结构创新为主,重在跨层纵向整合;(3)发展开源生态,构建技术命运共同体;(4)重点发展领域专用产业生态;(5)大力发展敏捷设计和敏捷制造。文章还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院刊》"构建自立自强的信息技术体系"专题的8篇文章,这些文章侧重于技术方向和科研模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科技人员探索建立信息技术新体系的努力踪迹和期望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构建自主可控、健康可持续的开源生态是泛在操作系统发展与应用的关键一环。针对万物互联网环境,结合泛在操作系统的新特性,文章总结出泛在操作系统开源生态的构成要素和系统模型,提出泛在操作系统开源生态的构建方法。文章探索泛在操作系统开源生态的构成要素、基础平台和持续健康演化的方法与机制,为推进泛在操作系统的迭代创新,打破泛在操作系统开源生态“孤岛”,促进泛在操作系统开源生态的初步实践、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图书馆开源软件Koha的专业特点和技术特征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介绍,以Koha为例挖掘了开源软件技术与应用的优缺点,探索我国图书馆开源软件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开源图书馆软件在国外的发展动力,对我国图书馆开源软件的发展提出建立人才、技术、知识储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索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对开源情报工作的影响与改变。[方法/过程]以ChatGPT的形成与AIGC技术演进为研究起点,分析ChatGPT现有技术特征与技术演进趋势,从开源情报全周期视角解析该现象级应用对开源情报工作的潜在影响。[结果/结论] ChatGPT对开源情报的信息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环节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但现有技术缺陷使ChatGPT在开源情报全流程介入中仍面临数据可靠性、情报隐秘性、意识形态风险等问题与挑战。建议情报机构采取AIGC技术融合理论探索、AI生成式内容可靠性评估、智能技术体系建设等积极策略来应对本轮技术变革,更好实现开源情报价值。[局限]受限于AIGC技术领域专业化知识与ChatGPT应用下的开源情报实践不足,研究结论仅是ChatGPT对开源情报工作影响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祎 《今日科苑》2007,(18):293-294
本文就开源的含义、开源软件发展状况,开源软件在我国的使用现状,开源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