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尿酸及血脂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48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为观察组,50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脂TC、TG、L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是及低H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及血脂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尿中微量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隐性冠心病16例,高血压冠心病25例,心肌梗死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测定24h尿中白蛋白(Alb)含量,同时空腹12h后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各冠心病组24h尿中Alb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隐性 冠心病患者组24h尿中Alb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各冠心病组HLD-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中微量白蛋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高TG并低HDL-C对预测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患者与120例健康人作对照,用改良J—G法检测血清胆红素;用胆固醇氧化酶法(CHOD—PAP)检测总胆固醇(Tc);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GPO—PAP)检测甘油三酯(TG);用直接匀相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2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振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82-2782,282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2DM)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表现。方法:73例2DM分为合并肾损害组25例(34.25%)、不合并肾损害组48例(65.75%),两组患者均接受血脂检测,并与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2D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2DM患者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低于后两组(P均〈0.05~0.01)。结论:2DM合并肾损害患者常常伴有明确的血清脂类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龙翎 《河北医学》2009,15(3):336-33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方法: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含量(ApoA)、栽脂蛋白B含量(ApoB)。结果: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脂水平与10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血脂含量比较,2型糖尿组的TG、-LDL—C、APOB显著升高(P<0.01),CHOL明显升高(P<0.05),HDL—C、APOA明显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提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中应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的变化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血清胆红素,尿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及酶法测定39例冠心病患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血清直接胆红素,尿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心肌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含量与心肌缺血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血清尿酸含量较心功能Ⅰ-Ⅱ级患升高显(P<0.05),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变化与心功能分级关系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尿酸含量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胆红素,尿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单纯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的差别。方法:人选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共42例,按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1例,单纯冠心病组21例,测定空腹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CRP水平,将组间进行t检验。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中LDL及CRP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联合血脂LDL水平是有效的心血管病的预测指标。因此,调节血脂、降低血清CRP水平是防治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聂晓莉  周世炳  赵思勤  李秋  吴涛  刘小蓉 《四川医学》2002,23(11):1143-11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并存2型糖尿病对其心血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A组)及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B组)进行了血压,血脂的检测,以及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座中和死亡的随访比较分析。结果:A组比B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增高(P<0.05和<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B组增高显著(P<0.01)。无论是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A组比B组发生都显著增加(P<0.05和<0.025),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存糖尿病对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二者并存在是导致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早发现和早控制病人血糖和血压有利于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noidprotein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6周,治疗前后检测血生化及SAA、hs-CR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SAA、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SAA和hs-CRP水平,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1)、载脂蛋白B(ApoB)测定,并给予口服降血脂药物治疗。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C、TG、H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HDL-C和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降脂药物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有显著变化(P<0.05)。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及功能异常,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各基因型脂代谢情况,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2例广西地区汉族2型DM合并CHD患者,88例2型DM无合并CHD患者及100名汉族正常对照的ACE基因I/D多态性及血脂进行检测。结果:2型DM合并CHD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及ID基因型发生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无合并CHD组(P<0.05),Ⅰ等位基因及Ⅱ基因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无合并CHD(P<0.05)。2型DM合并CHD组ID基因型组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高于正常对照组、DD基因型组及Ⅱ基因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DM合并CHD DD基因型组LG、LDL-C及T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1)广西地区汉族2型DM合并CHD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2)D等位基因及ID基因型可能为2型DM合并CHD的易感基因,Ⅰ等位基因及Ⅱ基因型可能为2型DM合并CHD的保护基因,(3)广西地区汉族2型DM合并CHD的ID基因型者及DD基因型者易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2.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4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观察组)及38例老年2型糖尿病非脑梗塞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空腹胰岛素。并对两组的血尿酸、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TC、TG、ApoB、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适时监测,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新诊断且糖化血红蛋白(HbAIC)≥7.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罗马酸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4mg/d,共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TNF-α、空腹血糖、HbAIC、空腹胰岛素、血脂水平以及安全性指标,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用罗格列酮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下降,空腹血糖、HbAIC、空腹胰岛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罗格列酮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值无明显改变。罗格列酮治疗耐受性良好,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TNF-α表达增加,罗格列酮能减少TNF-α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2CRP)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患者60例,分为糖尿病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见斑块)和糖尿病非斑块组30例(超声检查颈内动脉未见斑块),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2CRP。结果:糖尿病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患者的FPG、HbAlc、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的hs2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hs2CRP水平高于非斑块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s2CRP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在老年T2DM颈动脉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0例,冠心病非心力衰竭患者50例及健康者50例血浆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素(TSH),分别用酶法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浆TC,LDL-C及apo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血浆HDL-C及apoA-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血浆TCL,LDL-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浆FT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P<0.05-0.01),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各血脂成分与FT3,FT4及TSH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内FT3降低,小剂量T3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玉米须对2型糖尿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E-选择素(sE-s)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1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20例,糖尿病合并轻度冠心病组23例,糖尿病合并重度冠心病组18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2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及sE—s水平,酶法测定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所有糖尿病患者每日30g玉米须煎汤服用,4周后重新检测slCAM-1及sE-s水平。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TG、TC、LDL—C明显增高,HDL—C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TC、LDL—C较单纯糖尿病升高(P〈0.05),糖尿病组及其亚组sICAM-1及sE—s水平增高(P〈0.01),其中合并冠心病者较单纯糖尿病增高(P〈0.05)。经4周中药玉米须干预后糖尿病组及其亚组slCAM-1及sE-s水平均下降(P〈0.05),sICAM-1水平与TC及LDL呈正相关。结论中药玉米须煎汤服用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增高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叶健烽  李毓仁  熊斌 《广东医学》2003,24(4):416-4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特点。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血脂与非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及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较非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升高(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均降低(P均<0.05),而总胆固醇(TC)无变化(P>0.05)。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LDL-C、apoB及血糖水平升高(P<0.05),余指标无变化(P均>0.05),结论:LDL-C及apoB水平升高,HDL-C及apoA1水平降低,是糖尿病合并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择社区内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进行分组,其中64例患有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为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测观察各项生化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64例,未合并冠心病者46例,冠心病患病率为58.18%;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病程、有无高血压病史及运动情况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TG、UA及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02,T2=4.998,T3=2.60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523,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中,运动为其保护性因素,而高血压均为危险加重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结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其中HDL-C与运动为保护性因素,而TG、UA、Cr及高血压为危险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探讨分析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进行分组,其中血小板抑制率〉50%共40例(对照组),〈50%共36例(观察组),对比2组流行病学、脂代谢、糖代谢与超敏C反应蛋白等水平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高脂血症与高血压发病史以及吸烟史等流行病学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均是影响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大,且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有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ACE基因I/D多态性的相关情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1例广西地区汉族2型DM无合并高血压患者和39例2型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及100名汉族正常对照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及血脂进行检测。结果:2型DM合并高血压组ACE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其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及无合并高血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DM合并高血压DD基因型组ID基因型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组(P<0.05),Ⅱ基因组型TG、TC及LDL-C低于DD基因型组及ID基因型组(P<0.05),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DL-C高于DD型组及ID基因型(P<0.05);ID基因型组TG高于正常组,DD基因型组Ⅱ基因型组(P<0.05)。结论:广西地区汉族2型DM合并高血压与ACE基因I/D多态性无关联。2型DM合并高血压DD基因型及ID基因型者与正常人比较更易患高甘油三酯血症,高总胆固因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Ⅱ基因型者不易患高脂血症,ID基因型者更易患列高甘油三酯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