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俊虹 《前沿》2011,(23):212-215
蒙古族崇拜自然,适应自然,追求与自然融合、和谐共处这样一种生态观。本文试图从蒙古族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层面,分析、论述蒙古族生态观念在传统设计中的体现。其中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生态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蒙古族传统设计中,成为维系他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包扬 《前沿》2011,(9):157-161
蒙古族题材电影是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生活环境、故事情节等生活现象的影片。从审美学角度分析,在形式层上,蒙古族题材电影广泛运用大远景、远景等景别,并大量运用叙述性蒙太奇、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色调冷暖对比明显;在形象层上,蒙古族题材电影塑造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母亲形象、父亲形象、可汗形象、英雄形象、马的形象;在意蕴层上,蒙古族游牧文化,饮食文化,"马"文化,敖包文化渗透在影片中。另外,蒙古族题材电影在找寻理想家园、尊崇生老病死和关注环境问题等方面凸显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只有了解蒙古族题材电影美的共性,才能找出其价值认同点的所在,才能使我国的蒙古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通过电影这面"镜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明光  塞树林 《前沿》2010,(13):125-12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以蒙古族茶文化研究为例,对蒙古族饮茶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茶文化进行探讨,一则探索蒙古族茶文化自身的内涵与外延的演变规律,二则对蒙古族茶习俗事像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希望有助于对蒙古族饮食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4,(5)
<正>《蒙古族传统政本教育》上、下册由敖木巴斯尔、阿荣、乌日罕著,是全国蒙古族传统政本教育研究第一部学术著作。本书作者在研究中首次提出:蒙古族传统教育应当由母本教育、政本教育和民本教育三大块组成,母本教育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政本教育是蒙古族建立独立政权以后形成的社会教育形式;民本教育是母本教育和政本教育在民间传承下来形成的民间教育习俗。同时认为以上三种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生活教育,以生活和实践为目  相似文献   

5.
对藏彝走廊蒙古族后裔传说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现江 《求索》2005,(3):186-188
众多的蒙古族后裔传说反映了13世纪以来蒙古族频繁活动于藏彝走廊,以及迁徙进入藏彝走廊的蒙古族与当地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蒙古族长期在藏彝走廊的族群政治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可能导致一些人群攀附蒙古族祖源,从而创造出新的蒙古族后裔传说。  相似文献   

6.
张丽萍  李文慧 《前沿》2014,(21):197-199
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态度及使用行为,反映着蒙古族大学生网络社区的融入程度以及对网络文化的接受程度。笔者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已经进入蒙古族大学生视野并得到他们的广泛认知;大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能够接受并能或多或少加以运用。笔者认为,蒙古族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不是客人,他们对网络社区采取了积极接纳和主动融入的态度,对民族文化之外的网络文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受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筹备组委托,云大中文系部分师生于今年寒假期间到通海县调查云南蒙古族文学。云南蒙古族约四千多人,居住在通海县杞麓湖西凤凰山下。他们的口头文学是丰富优美的。诗歌主要保留在“跳乐”这一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娱乐形式之中。故事传说主要反映  相似文献   

8.
赵一东 《前沿》2011,(20):154-156
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各自形成了相对稳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16世纪中叶,藏传佛教引入,对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产生影响。蒙古族木质家具上彩绘纹样的多样性反映出多民族、跨地域、多种宗教信仰、多元文化之间的兼收并蓄。藏传佛教的崇拜者认为:宗教艺术造像体现他们的修习功德,具体到家具装饰纹样的内容上,表现宗教题材的比例很大。宗教文化曾经的辉煌和深入人心,从蒙古族家具彩绘纹样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蒙古族音乐-活化石的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口头文化。2005年,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众多游牧民族的文化在额济纳草原交融碰撞,最终形成了土尔扈特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危机。2010年,额济纳旗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更大限度地保留土尔扈特蒙古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促进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推动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卉 《前沿》2008,(12):91-94
喇嘛教从十三世纪开始接触蒙古族上层阶级,到十六世纪阿拉坦汗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且无处不入地渗透到蒙古族精神文化的各个角落,喇嘛教的思想也统治了蒙古族的精神世界。虽然喇嘛教对蒙古族人民起了麻醉作用,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蒙古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国庆 《前沿》2014,(23):92-94
当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流失极其严重。大多数蒙古族学生不知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有些中小学的蒙古族学生连"成吉思汗"是谁都不知道。蒙古族历史文化严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蒙古民族教育制度不完善,国家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相关法律的缺失。因此,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清代对蒙古族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蒙古族后,清朝统治者从蒙古社会具体的生活习惯和法律传统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无论是对于蒙古地区进行行之有效的管辖,还是对蒙古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对少数民族立法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4.
一、漫话乌拉特婚礼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生息着50 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风俗各不相 同。婚礼在蒙古族习俗中是别有特 色的,而内蒙古巴盟地区的乌拉特 草原蒙古族婚礼更以它独特的风 格区别于其它地区。 乌拉特婚礼的全过程可以分 为求婚、定婚、娶亲、拜火、回门5 个程序。 第一个程序是求婚。旧时蒙古 族不满15岁的男子不能成婚,在 习惯上女方的年龄比男方略小。乌 拉特蒙古族的求婚,在以前是由父 母包办的。求婚时找个代理人即媒 人,媒人另找一二人,带4个圆形 饼和白酒、哈达等礼品。去女方家 后,先将小个圆形饼放在盘子内摆 到…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礼仪音乐是对蒙古族民俗礼仪音乐、乡俗礼仪音乐、宗俗礼仪音乐的整体性称谓,礼仪与音乐的结合研究旨在基于音乐表现与现实生活的高度吻合性,提取由社交、节庆、宗教等社会活态性文化自然催生的音乐样本,观览少数民族礼仪结构之中的音声景观。对此,本文通过探讨蒙古族礼仪音乐的民族经验杂糅、文化迁移职能以及人神同构隐喻,揭示蒙古族礼仪音乐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互涉内蕴。  相似文献   

16.
鲍晓艳 《前沿》2011,(7):162-164
蒙古族文化中含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平等思想,我们认为"两个平等"是公民意识的内核,因此传承蒙古族文化是培养人们树立"两个平等"公民意识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也是传承蒙古族两个平等文化思想的现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蒙古文古籍文献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全面、系统的保留了蒙古族精神文化思想的精髓,凝聚着千百年来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它不仅是蒙古族文化的宝藏,也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文化与精神财富。目前,蒙古文古籍文献保护出现的问题如下:一是收藏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蒙古文古籍  相似文献   

18.
包美荣 《前沿》2002,(11):166-168
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近 2 0年的孕育成长 ,我国蒙古族音乐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艺术 ,宏扬主旋律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世纪之交 ,回顾近 2 0年来的蒙古族音乐创作 ,总结经验 ,对于今后我国蒙古族音乐创作是必要的 ,有益的。需要说明的是 ,蒙古族音乐创作 ,并非单纯指蒙古族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 ,而是指包括其他民族在内的各民族音乐工作者共同创作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蒙古族音乐。近 2 0年来 ,我国蒙古族音乐创作势头良好 ,成绩斐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创作队伍…  相似文献   

19.
贾瑞光  胡艳霞 《前沿》2011,(4):139-141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对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蒙古族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体育文化。那达慕文化就是体现蒙古族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传统意义上的那达慕包括三项竞技(摔跤、射箭、赛马)、歌舞以及其他各种游戏、娱乐活动,是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20.
唐静琦 《今日民族》2008,(10):46-48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传统得到较好保持。云南省富源县水族与三都县水族同源,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他们的语言、习俗等已不尽相同,在音乐文化方面也是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