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炎性自身免疫病,是主要在关节滑膜,其次是在浆膜、心、肺、血管、神经及眼等结缔组织处广泛发生的免疫性炎症[1].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常见的咽喉肌和舌肌麻痹综合征,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等一组症状,有真性和假性之分.若是延髓运动神经核或吞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为真性球麻痹[2].RA合并真性球麻痹,文献中少有报道.本院2006年12月收治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真性球麻痹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晓霞  张妙媛  胥紫瑄  彭薇  刘姝颖  张珍 《全科护理》2020,18(22):2935-2937
正真性球麻痹(true bulbar paralysis)又称真性延髓麻痹,是指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是由延髓的颅神经运动核或核以下的神经发生病变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病症,是脑梗死的常见后遗症,严重者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临床表现。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吞咽器官结构或(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深刺廉泉穴辅以药物治疗脑卒中引起的球麻痹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麻痹是以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主要症状群的一种病症,其临床常分为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和肌源性球麻痹.[1]真性球麻痹是因疑核、舌下神经核及其神经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假性球麻痹是因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脑干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源性球麻痹是因延髓神经支配的肌肉病变所致,为双侧性,无感觉障碍,常见于重症肌无力、肌炎、运动神经元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脑卒中引起的球麻痹,药物治疗疗效多不理想,我们对一组脑卒中引起的球麻痹患者,采用深刺廉泉穴辅以药物治疗的方法[2],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徐红 《天津护理》2007,15(3):167-167
假性延髓麻痹是指两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皮质延髓束损害,造成软腭活动受限,咽反射迟钝或协调性差。延髓麻痹也称真性延髓麻痹,是由于延髓本身病变引起的舌咽神经反射消失,两侧软腭抬举不能,咽反射消失。我科收治了一例假性延髓麻痹和延髓麻痹并存的患者,本例患者既有两侧皮质脑干束受损的半球病变,又有延髓本身梗塞,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吞咽不能、呛咳、口腔分泌物完全不能下咽,经治疗和护理延髓麻痹康复,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将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所致失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称为真性球麻痹。2009年月1月,我们收治了1例因脑干梗死而引起真性球麻痹的患者,在为其留置胃管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分析其失误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康复配合电针治疗卒中后球麻痹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45-6245
球麻痹又称延髓麻痹,是常见的咽喉肌和舌肌麻痹综合征,因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病变或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临床表现特点;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临床分为真性与假性球麻痹[1],本科采用电针和吞咽训练的方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将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所致失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称为真性球麻痹[1].2009年月1月,我们收治了1例因脑干梗死而引起真性球麻痹的患者,在为其留置胃管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分析其失误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延髓麻痹也称为球麻痹,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及核的下运动神经病变以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导致喉肌和舌肌麻痹的综合征。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可分为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和肌源性球麻痹,分别常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血管病和重症肌无力。球麻痹患者可有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营养失调等并发症,不作积极治疗和正确护理,极易导致病情加重。总结我科近十年来对球麻痹患者的护理措施,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279例完全性球麻痹患者,男193例,女86例,年龄21~79岁,其中脑血管病245例,格林-巴利综合…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假性球麻痹2例饮食不当死因分析与护理刘妹华韩英慧(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医院,250100)临床上将因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者称为真性球麻痹,而支配其运动神经的上位...  相似文献   

10.
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它是指脑干病变可损及舌咽迷走神经的核及脑干内纤维,双侧延髓病变引起的舌咽、迷走神经为主的后组颅神经麻痹称为球麻痹。其临床特点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声音嘶哑等,以往遇到此类病人,护士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反复置入,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反复插管还会导致病人鼻咽部黏膜的损伤、水肿等。我院2000年3月-2003年9月开始对球麻痹病人采取区别于常规胃管置入法的球麻痹胃管置入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梗死不同部位引起的急性期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40例,其中假性延髓麻痹20例,真性延髓麻痹20例,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进食评估(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结果假性延髓麻痹伴随的吞咽障碍表现为咽反射减弱、呛咳,咀嚼无力、口面部失用。真性延髓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腔内食物运输困难、咽反射消失、呛咳、吞咽困难、食物反流。FOIS分级比较,假性延髓麻痹治疗后,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2.834,P<0.05),真性延髓麻痹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8,P>0.05)。但VFSS评分,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吞咽康复治疗有助于真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特别在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正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3个部分组成,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是脑神经核、神经传导束和网状结构集中的部位,是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所在~([1])。脑干占位,特别是位于延髓部位病变,如延髓呼吸中枢神经元和呼吸传道束受到损害,可产生呼吸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不规则、深浅不一、呼吸浅快,严重则呼吸停止等。球麻痹~([2])即延髓麻痹,延髓内的运动神经核团,或来自延髓的颅神经(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  相似文献   

13.
延髓麻痹又称球麻痹,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发呛和声音嘶哑为主,是脑卒中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延髓麻痹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其中以吞咽困难的危害最大,可引起食管破裂、气道阻塞、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脑卒中的康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新发脑卒中而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其中约40%~5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是脑卒中时出现的球麻痹 (亦称延髓麻痹 ) ,因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本研究采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并与康复训练组进行疗效观察比较。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0例均是住院患者。男性 3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45岁 ;病程最长 1 0个月 ,最短 2d ;脑出血 2 3例 ,脑梗死 31例 ,既有梗死又有出血者 6例 ;首次发病 34例 ,再次发病2 3例 ,第 3次发病 3例 ;假性球麻痹 56例 ,真性球麻痹 4例 ;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将因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核病变所致者称为真性球麻痹,而支配其运动神经的上位运动神经元病变者称为假性球麻痹[1].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进食易呛咳.如处理不当足以危害病人生命.本科自1989年10月~1999年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50例,护理体会较深,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球麻痹也称延髓麻痹[1],是双侧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及延髓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损害时产生构音、语言、吞咽困难和呼吸循环障碍。临床表现[2]主要为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流涎等。吞咽困难可影响进食,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吸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25例。对比入选脑卒中患者及其中真性球麻痹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与入选脑卒中患者整体比较,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66.3% vs 52.0%,P<0.05)。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的真性球麻痹患者在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肺部感染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高NIHSS评分、低血红蛋白水平为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3项指标建立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发现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95%CI:0.778-0.943,P<0.05),灵敏度为0.789,特异度为0.828,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校准良好,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 在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肺部感染、高NIHSS评分、低血红蛋白水平是脑卒中真性球麻痹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真性球麻痹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1例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引导进行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结果患者脑干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诊断为真性延髓麻痹。予以吞咽障碍常规康复治疗及球囊扩张术,临床效果良好,因患者病情反复3次,予以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临床疗效显著,随访未再出现病情反复。结论 CT引导下肉毒毒素环咽肌注射治疗真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出现病情反复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9.
谢珊华 《现代护理》2002,8(7):517-517
临床上将因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核病变所致者称为真性球麻痹 ,而支配其运动神经的上位运动神经元病变者称为假性球麻痹[1] 。球麻痹患者吞咽困难 ,进食易呛咳。如处理不当足以危害病人生命。本科自1989年 10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 5 0例 ,护理体会较深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42~ 85岁 ,平均6 8.5岁。临床诊断 :假性球麻痹 40例 ,真性球麻痹 10例。该类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地流涎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及言语不…  相似文献   

20.
《新医学》1986,(6)
题解1.假性延髓麻痹系双侧核上性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其同延脑核受损引起的真性延髓麻痹的区别,主要是在假性者无舌肌萎缩及纤维震颤,有下颌反射亢进等。故答案为(一)。2.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缺乏,吸收的铜一方面积蓄于组织中,另一方面又从尿中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