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患者:男性,36岁,未婚,精神失常,12年表现话多。语乱,冲动;凭空与人对话,曾经多次住院治疗,口服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末次出院时服用奋乃静治疗,未曾出现癫痫样表现。后因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住我院治疗。予以口服氯丙嗪100毫克,日,合并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因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而停用氟哌啶醇,加大氯丙嗪剂量至450毫克,日维持,两日后出现癫痫样表现,表现四肢抽搐。呼之不应,双眼紧闭,给予安定肌注治疗,持续1分钟后自行缓解,醒后不能回忆当时情况,考虑为药物所致癫痫样表现。故将氯丙嗪减量至350毫克,日未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2.
氟哌啶醇可用于治疗各种运动过多症,但用于治疗舞蹈病国内尚未见报告。本例先用奋乃静治疗,收效不佳,改用氟哌啶醇迅速治愈,现报告于下:申××,男,35岁、干部,因右上肢偶然出现不自主运动2月,加重伴右下肢不自主运动10天于1979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感冒后几天,偶然发现右上肢不自主弹动,仅每日或数日出现3—5次,每次历时几秒钟,曾按风湿病治疗,不见好转。10  相似文献   

3.
患者白某某,女性,32岁,蒙族,农民,已婚,住院号49192。无明显诱因出现兴奋、活动多、好夸大,爱管闲事,夜不眠7天,于1988年4月11住当地精神病院。经服氯丙嗪四天后,出现癫痫大发作而改用氟哌啶醇治疗。用氟哌啶醇第五日,患者出现目光呆滞、少语,进食差,予补液。用氟哌啶醇第十日,患者对问话不答,流涎,吞咽困难,有时呈嗜睡态,尿失禁。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张力增高,余未见异常。立即停  相似文献   

4.
李凡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73-2873
患者,男,35岁,因阵发性抽搐34年,伴冲动伤人14年,加重1周,于2008年1月12日入院。入院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入院后予抗癫痫治疗:苯妥因钠100mg/日,丙戊酸钠1.0g/日,鲁米那90mg/日。因患者妄想及阵发性冲动较明显,在院外曾不规律地服用氟哌啶醇8mg/日已2周,人院后即予氟哌啶醇12mg/日治疗,精神症状有减轻。1月17日出现吞咽困难、缄默、站立不稳、大汗淋漓、肌强直、小便失禁。查体:T39℃,HR 110次/分,R21次/分,BP 125/80mmHg。心率110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啰音。  相似文献   

5.
恶性症状群 (简称 NMS)是病人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现的一种严重副作用。该症状群主要表现为发热、肌强直、意识障碍及植物神经障碍 ,严重者呈紧张木僵状态 ,如处理不当 ,将导致严重并发症直至死亡。现将 2例恶性症状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男 ,6 0岁 ,教师。因躁狂发作于 1997年 6月 5日第 4次入院。入院后给予氟哌啶醇 5 mg,肌注 2次 / d,2天后出现癫痫大发作 1次 ,其后表现为意识模糊、行为紊乱 ,停用氟哌啶醇 ,给予肌注氯硝安定 4mg、肌注舒必利 0 .1g,2天后病人发热 T38.6°C,肌强直、出汗多、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0年9月收治2例误服氟哌啶醇中毒患儿(系姨表兄妹),经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例1:患儿,男,4岁。其父患精神分裂症10年,患儿因误服氟哌啶醇约26小时急诊入院。自诉服1片,表妹诉其服3~5片。服药数小时后出现腹部隐痛,伴四肢乏力、嗜睡、失语。入院体检:T37.1℃,R24次/分,P90次/分,精神差,嗜睡状,颈部肌震颤,心律不齐,可闻早搏(2次/分),  相似文献   

7.
例1:男,36岁.急起失眠、话多、忙碌等精神失常一月。于1983年8月28日入院,诊断为躁郁症(躁狂相)。既往体健,入院后一周内口服氟哌啶醇16~28mg/d,为迅速控制兴奋躁动,9月5日上午,用大剂量氟哌啶醇,即每小时肌注10mg,连续4次,次日上午又连续4次,共计80mg,9月6日中午12时,末次肌注后10分钟,患者突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合用卡马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住院40例患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年龄18~60岁;人组时PANSS总分≥60分,并且PANSS以下四项条目中.作为兴奋因子.至少两项满足下述标准P4(兴奋)=3—5、P7(敌对性)=3—5、G8(不合作)=3—5、G14(冲动控制缺乏)=3—5;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氟哌啶醇合并阿普唑仑、卡马西平对照组口服氯氮平。治疗前.后7、14、28、42天,以PANSS量表作为疗效和评定工具;以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应用t检验等方法完成相关分析。结果:氟哌啶醇合并卡马西、阿普唑仑,在用药第七天兴奋因子有明显下降.其控制兴奋状态疗效与氯氮平相当。初时几乎未出现不良反应,当氟哌啶醇达到较大治疗剂量时.才逐渐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但合并安坦后锥体外系反应迅速缓解。结论:氟哌啶醇合并卡马西平、阿普唑仑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且不良反应轻,患易接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2岁,既往无精神病史.因上腹不适、反酸,于1991年3月5日来内科就诊.医嘱服用中成药和氟哌啶醇每晚4mg.因返家后症状自行缓解,而未服用.1月后因消化道症状重现,在中午一时半服用上述两药,将氟哌啶醇误为中成药一次口服25片,共50mg.  相似文献   

10.
氟哌啶醇是小儿神经科常用的药物之一 ,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抽搐症和风湿性舞蹈症 ,因其疗效显著而倍受肯定。近年来 ,笔者对服用氟哌啶醇治疗的患儿进行疗效追踪观察中 ,先后发现 1 2例服用常用量氟哌啶醇出现不同程度的锥体外系反应 ,值得注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 1 2岁 ,其中3~ 6岁 6例 ,6~ 9岁 4例 ,9~ 1 2岁 2例。8例确诊为多发性抽搐症 ,4例确诊为风湿性舞蹈症。1 .2 服药方法1 2例均严格按常用量服用氟哌啶醇 ,从小剂量开始 ,开始时剂量每次按 0 .0 2 5~ 0 .0 5 mg/ kg,每日…  相似文献   

11.
氟派啶醇是治疗儿童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的首选药物,在应用不当时可导致锥体外系中毒性反应[1]。我院1996~1998年用氟哌啶醇治疗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引起17例患儿出现锥体外系中毒性反应,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7例患儿中男10例,女7例,年龄在4~12岁,原发病均以《实用儿科学》有关章节确诊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给予氟哌啶醇治疗,1~2mg,每日二次。服1次药后出现锥体外系中毒性症状者3例,服2次药后出现症状者5例,服3次以上出现症状者9例。症状出现时间为服药后0.5~20h。1.…  相似文献   

12.
患者刘×× ,男 ,5 4岁 ,住院号 943 9。少眠、凭空闻人语、胡说等反复发作 2 6年。先后多次住我院治疗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本次入院日期为 1999年 8月 2日 ,主要症状 :思维破裂、夸大妄想、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先后服用氯氮平、舒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 ,但疗效均不满意。后联用氟哌啶醇 (最高日量 40毫克 )和氯氮平 (日量5 0毫克 ) ,疗效较好。但此治疗方案进行到 3个半月时 ,患者开始相继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黑便、肢体散在瘀班等躯体症状。血象化验 :红细胞 2 3 4× 10 1 2 /L ;血红蛋白 86g/L ;血小板 3 8× 10 9/L…  相似文献   

13.
Meige综合征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60岁.5年前出现左下口角不自主抽动,左眼不自主眨眼,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曾予安坦、左旋多巴治疗无效.2年前左面部抽动,颈后仰.经氟哌啶醇、氯硝安定治疗效果不佳.近1年症状加重入院.体检:面部不自主挤眉、眨眼、噘嘴,颈后仰,余神经系统(-).头颅CT及MRI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千金藤啶碱,每天3次,每次2片,辅以氟哌啶醇1 mg,每天3次,口服,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例1,男,19岁,因不自主点头,伴不定时口吐唾液1年就诊于我科。查体:神志清楚,高级神经活动正常,颅神经正常.运动系统可见不自主点头,2—4次/min,无震颤及舞蹈病样动作,四肢腱反射( ),病理征(-)。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给予氟哌啶醇2mg一日三次口服。该患者当晚服用氟哌啶醇4mg(2片),无不适,次日晨又服两片后上午8时出现头右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为临床治疗选择最佳用药。方法 对省安宁医院儿童精神分裂症患89例随机给予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6周。结果 利培酮组的有效率为80%,氟哌啶醇组为82%,利培酮组副作用发生率比氟哌啶醇组明显低。结论 两种药物对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利培酮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氟哌啶醇为一麻醉常用辅助药,具有较好的镇静作用,但少数病例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我院自1981年以来,麻醉中使用氟哌啶醇760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者3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39岁,右颈淋巴结脓肿,在局麻下施脓肿切开术,术中静注氟哌啶醇5毫克、度冷丁50毫克。术后25小时病人出现双侧嘴角抽搐并向左右歪斜,神志清楚,能述说病情,但吐字不清,口张不开,持续15分钟,延续5小时,初误诊为破伤风,给予5%葡萄糖加TAT5万单位静脉注射,TAT5万单位、鲁米那0.1克、安定10毫克肌注等治疗措施症状未见缓解。经会诊诊为氟哌啶醇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使用东莨菪硷0.3毫克肌注,20分钟后症状消失,以后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7.
9月17日,美国FDA宣布修订氟哌啶醇(包括癸酸氟哌啶醇和乳酸氟哌啶醇)的说明书。修订后说明书的警告项声明,接受氟哌啶醇的患者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QT间期延长,尤其在静脉给药或给药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更明显。氟哌啶醇并未获准用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8.
现将一例服用小剂量氟哌啶醇后很快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报告如下。罗××,女,22岁,因突然呶嘴、伸舌、翻眼、扭颈2小时于1983年11月23日晚上9时送来急诊。病人于急诊前一天在×××精神病防治院就诊,给氟哌啶醇治疗,当天晚上口服4mg后倦睡,次日倦睡加深,但可喊醒喂食,仍继续服药,晚间6时许一次给服6mg,约半小时后,呕吐一次,继而面色苍白、间不答话、不断呶嘴、伸舌、翻眼、扭颈,不能制止,乃送来急诊。过去体健,半年来常呆坐、话少。从未用过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东莨菪碱抢救氟哌啶醇中毒一例何永贵(广东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儿科512026)1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6个月,因误服氟哌啶醇36h,件间断抽搐32h,于1994年10月5日收入院,入院36h前误服氟哌啶醇10片(每片2mg)(上海黄河制药厂生产,批号:9...  相似文献   

20.
山莨菪碱治疗药物锥体外系反应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凌芳  竺远 《浙江医学》2006,28(10):866-866
甲氧氯普胺(商品名:胃复安)、氟哌啶醇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我科于1986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3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经山莨菪碱治疗后症状消失,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患儿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6个月~14岁。其中6个月1例,1~4岁2例.5~9岁7例,10~14岁3例。胃复安所致5例,均于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或肌注以后发生;氟哌啶醇所致8例,除1例误服外,均发生于常规治疗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