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773-819),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曾贬官柳州,故又称“柳柳州”。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自己也说:“河东,古吾土也。”(《柳河东集》)卷三十二《送独孤申叔序》。以下引(《柳河东集》只注卷数和篇名)《旧唐书·柳宗元传》说“河东人”,《新唐书·柳宗元传》说“其先盖河东人也”。他的文稿在其临终前交好友刘禹锡整编,名《河东先生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名《柳河东先生全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名《柳宗元集》,收录文同《柳河东集》)。可“河东”很大,唐有河东道,是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河东道道治,在贞观时治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原镇),开元时治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最大时有今山西全省及河北东北部内外长城间之地。可这里所谓“河东”,不是指唐河东道,而是指秦汉以来的“河东郡”。  相似文献   

3.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刺史。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作品在语文课本中选用得较多,有《黔之驴》、《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等,课本在题解中都注明“选自《柳河东集》”,可见此书是柳宗元的作品集。柳宗元的作品集为什么称作《柳河东集》呢?原来,古代作家除了有姓、名、字以外,往往还有号,即称号、别号。柳宗元,字子厚,世人又给他一个别号叫“柳河东”,因此,他的作品集被命名为《柳河东集人以作者的号给作品集命名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唐代诗人杜甫世称“杜工部”,作品集为《杜工部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号陶庵,著作集称《陶庵梦忆》。那么,“柳河东”…  相似文献   

5.
正【初识经典】《柳河东集》原名为《柳先生文集》,又称为《河东先生文集》,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集,由他的好友刘禹锡编成。为什么柳宗元的作品集会称为《柳河东集》?古人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号。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河东人,世人给了他一个别号叫"柳河东"。所以他的作品集就叫做《柳河东集》。这本集子一共有四十五卷,外集有两卷,收录柳宗元的全部诗文。在文集前面的  相似文献   

6.
人物链接: 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 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因任过柳州刺史,又被称为 柳柳州。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 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 造诣。他的作品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蕴含深远 的情思。有《柳河东集》传世。  相似文献   

7.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它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永州八记》记永州地方八处名胜山水,每一篇前后都有联系,构成一组文章,是我国山水游记中的一座丰碑。它的出现,是跟柳宗元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的。投迹永州,寄情山水。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散文家。于唐德宗贞元九年(二十一岁)中进士,后任监定御史里行等官职。唐德宗逝世,顺宗李诵接位,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任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小传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县人(今山西永济)。公元773年出生于小官僚家庭,793年中进士,798年考取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正字(当时为封建王朝编纂校订图书的一种职务)。因为他是河东人,后人称他柳河东。又因他在柳州做过刺史,也称他为柳柳州。他是唐代有名的政治革新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尊法反儒倾向。他一生写了大量宣传革新,反对儒家学说的战斗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封建论》、《天对》、《天说》等。他死后,作品被收集在一起,编成了《柳河东集》。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自称是“河东解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277页),在《杨氏子承之哀辞》中,也自称是“解人”(同上1081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因曾为官柳州,人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同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永贞元年(805)九月,因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同年十一月再贬为永州司马。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 ,无论题材特点、思想方面和体制风格都与现代的和西方的迥异。特别是古诗 ,在整个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盛唐是诗的天国。如果说 ,其诗国的天空是星汉灿烂 ,光辉照人 ,后来者没有飞光耀采的才华就会相形之下而黯然失色 ,那么 ,中唐前期的柳宗元就确实不愧是盛唐之后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柳宗元 (773— 81 9) ,字子厚 ,河东人 ,其诗文集名《柳河东集》。他被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也称柳柳州。其散文和翰愈齐名 ,在当时的诗坛上最负盛名而为人们所并称的是韦 (应物 )柳。他因为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答刘连州邦字》、《登柳州峨山》、《柳州寄京中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等在柳州的名篇,在近年来出版的柳宗元诗文选注或赏析著作中多有收入。对于这些诗文中有关柳州地理方面的注释,许多是经过严密考证而准确无误的,也有不少是不够准确或明显错误的。如有些与有关地方历史沿革不相符,有的与柳州地理面貌的实际状况有出入,有些问题不是亲到柳州进行实地考察是很不容易发现的。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以查考文献资料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供治柳学者参考。龙城·柳州·马平龙城:柳州原为龙城郡,唐高祖武德初改郡为柳州。——《柳宗元诗选注·柳州寄京中亲故》,漓江出版社1993年6月版,194页。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诗歌,收在《柳河东集》卷一“雅诗歌曲”和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古今诗”中,加上中华书局出版的《柳宗元集》外集补遗的一首和笔者在宋人蔡正孙的《诗林广记》中发现的佚诗一首,总共是一百六十五首.笔者  相似文献   

14.
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阐述了“情”“景”互相影响、转化的关系:“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唐代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镜秘府论》进一步提出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和的见解:“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人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相似文献   

15.
自刘禹锡编纂《柳河东集》后,历代都有新的版本问世。为了向柳学爱好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柳宗元集》,于是《柳集》的版本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在此,对刘禹锡所编的《柳集》,以及南宋早期的“柳州本”《柳集》和“永州本”《柳集》进行了考证,对各家注释本和当下流行的几种较好的《柳集》版本进行了指认,并对“世綵堂本”和三种明代刻本进行了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6.
自刘禹锡编纂《柳河东集》后,历代都有新的版本问世。为了向柳学爱好提供一种较好的《柳宗元集》,于是《柳集》的版本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在此,对刘禹锡所编的《柳集》,以及南宋早期的“柳州本”《柳集》和“永州本”《柳集》进行了考证,对各家注释本和当下流行的几种较好的《柳集》版本进行了指认,并对“世堂木”和三种明代刻本进行了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7.
郑众:“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物于事。”(《周礼·春官》郑玄注引)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文心雕龙·比兴》)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相似文献   

18.
【导读】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因曾做过柳州刺史,所以后人又称“柳柳州”。唐德宗贞元九年中进士。二十六岁,中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正字等职。唐顺宗即位,柳宗元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召回长安,又外放为  相似文献   

19.
人名异称之繁多 ,这是中国的一个特有现象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也都难与相比拟。人有乳名 ,有学名 ,有原名 ,有今名 ,有字 ,有号 ,这是一般情况。至于和尚有法号 ,道士有道号 ,学士有雅号 ,隐士有别号 ,帝王有年号 ,功位有封号 ,死者有谥号 ,邪佞有绰号 ,可谓不胜其多的。再者 ,古人在哪里作官 ,就以当地的地名来称呼。例如柳宗元 ,他最后一任作官在柳州 ,于是就称“柳柳州” ;他的老家在河东 ,于是就称“柳河东”。也有当什么官 ,就以官职来作称谓。例如王维 ,曾任尚书右丞 ,人就称他“王右丞” ;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人就称他“…  相似文献   

20.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重别梦得》云:“二十年来万事同”,这句诗最能表达出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列举事实以证明之: (一)“弱冠同怀长者忧”柳宗元二十一岁登进士科,刘禹锡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从刘禹锡《重答柳柳州》中“弱冠同怀长者忧”这句诗,看出他与柳宗元在登进士科之前已都具行“忧国不谋身”的胸怀。(二) 同登进士科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科。顾少连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