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兴池  康继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43-134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d治疗14 d,在治疗前后采用ELESA法检测血中IL-6和TNF-α,并在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IHSS 评分、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清除自由基、抗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颅内血肿微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并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第14、30天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较快。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微创引流术后神经功能,有利于保护健康脑组织及全身其他脏器,明显有利于脑出血的恢复及痊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神经功能及脑水肿和血肿变化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三组的IL-6、水肿、血肿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依达拉奉组IL-6、NIHSS评分、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在治疗后1d、7d、14d低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也低于依达拉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联合治疗组、依达拉奉组均比治疗前降低,而常规治疗组在7d后才降低明显。结论依达拉奉与三七总皂甙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神经功能及脑水肿和血肿,比单一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术后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和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和28 d,两组CSS评分、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和28 d,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显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依达拉奉治疗组;B组30例: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C组30例: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进行4周治疗。收集和监测治疗前后水肿面积、血肿量以及血清IL-6、IL-8和TNF-α。结果:①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水肿面积和血肿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水肿面积和血肿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水肿面积和血肿量降低明显。②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前血清IL-6、IL-8和TNF-α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后相比,血清IL-6、IL-8和TNF-α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组血清IL-6、IL-8和TNF-α降低明显。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出血能明显降低水肿面积、血肿量、IL-6、IL-8和TNF-α水平,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梁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50-225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d,治疗10 d,采用ELE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ET、sICAM-1及MCP-1的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ET、sICAM-1及MCP-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ET、sICAM-1及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IL-6、TNF-α、ET、sICAM-1及MCP-1的表达,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和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运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发病后1个月内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并与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d;检测发病后12h、24h、48h、72h、7d、14d、30d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并在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72h最高,而恢复正常时间且有明显差异(治疗组vs阳性对照组=14d vs 30d),且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在14d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的发生,缩短炎症的时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石滴坚  余野 《中国药业》2014,(11):27-2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碎吸术后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微创碎吸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同时选10例健康者血清作健康对照,连续监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及IL-1β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NF-α及IL-1β含量达峰时间早,对照组患者的TNF-α及IL-1β含量达峰时间较晚,且水平均较高;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碎吸术后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中TNF-α及IL-1β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高素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4-307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d治疗10d,采用ELESA法检测血清中ICAM-1、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CAM-1、TNF—α、IL-6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IL-6水平,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和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70例和加用丁苯酞组68例。依达拉奉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加用丁苯酞组患者在依达拉奉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加用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88.24%vs. 68.57%,χ2=7.839,P=0.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血清IL-6、CRP、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低于依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治疗后7、15 d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7、15 d绝对脑水肿体积、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BDNF与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0.452、-0.441、-0.512,P<0.05),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减轻脑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7例典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按手术实施时间分为三组:A组(6h内手术者)53例;B组(7~24h内手术者)60例;C组(>24h手术者)44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意识恢复、神经功能缺失及死亡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意识恢复良好者多于C组(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价中,A组患功能缺失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在6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钻孔抽吸引流术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科共收治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5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微创钻孔引流组39例行穿刺血肿碎吸术,开颅手术组36例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这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开颅手术组患者的病死率要高于微创钻孔引流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17,P=0.0451)。②微创钻孔引流组患者术后3个月(u=2.4397,P=0.0438)、6个月(u=4.3298,P=0.0229)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高于同期的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微创钻孔引流组患者术后3个月(u=2.5457,P=0.0409)、6个月(u=3.3478,P=0.0329)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要高于同期的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较开颅手术能更有效地改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0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n=22)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23)采用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可优化手术指标,预后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孙晓培  石秋艳  刘超 《河北医药》2011,33(5):645-647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 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凋亡细胞及缺氧诱导因子(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 RhEPO 干预组、假手术组,动物模型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的方法,其中脑出血 RhEPO 干预组为大鼠造模后给予 5 000 U/kgRhEPO腹腔注射,取组织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 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应用 TUNEL 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出血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 72 h 达到高峰,此后 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 脑出血 RhEPO 干预组较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数低及 HIF-1α蛋白阳性率低(P 〈0. 05) 。结论 EPO 能显著降低 HIF-1α表达,并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微创引流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微创引流术),观察组40例(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6个月后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血肿清除量、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ADL分级、血肿清除量比较(t=5.12、5.34、5.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2.12、3.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微创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同样具有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骨窗显微手术显露更为满意,止血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分析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该院心脑血管外科HICH患者8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3),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常规的术后治疗方案,观察组(n=43)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给予1天1次的静脉滴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和水肿体积变化、治疗有效率、水肿指数以及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治疗结果显示,在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前,两组患者的脑血肿和脑水肿容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的不同时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 w,两组患者的脑血肿和水肿情况呈缩小趋势,但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和3月时,两组的血肿和水肿情况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 w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1月和3月的治疗有效率差异(95.34%vs 69.76%)十分显著。同时两组术后的水肿指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不但能够快速有效清除血肿和降低颅内压,同时能够保护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质量,对治疗HICH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醒脑静结合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117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照用药差异分为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单纯采取依达拉奉干预,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使用醒脑静。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指标、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用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用药前,且研究组为(66.52±4.83)分,高于对照组的(53.17±5.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2%(3/58)低于对照组的18.6%(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与依达拉奉共同用药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炎性介质表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是该类患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京娥  陈燕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2016,(18):2733-2736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IGF-1和 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 IGF-1和 GSN 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IGF-1和 GSN 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1),而 HMGB-1和 MIF 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 P <0.01)。并发现 IGF-1水平与 HMGB-1( r =-0.457, P <0.05)和 MIF( r =-0.536, P <0.05)呈负相关,与 GSN 呈正相关( r =0.754, P <0.05);HMGB-1水平与 GSN 呈负相关( r =-0.486, P <0.05),与 MIF 呈正相关(r =0.864, P <0.05),GSN 与 MIF 呈负相关( r =-0.758, P <0.05)。结论IGF-1、HMGB-1、GSN 和 MIF 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奥美拉唑对脑出血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奥美拉唑组加用奥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1次/d,共14 d.结果 奥美拉唑组应激性溃疡6例(12.0%),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24.0%);两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增加;奥美拉唑组死亡3例(6.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6.0%)(P<0.05).结论 奥美拉唑静脉注射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