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益寿宝典》2012,(9):34-34
常吃土豆,有助于降血压。很多人吃土豆时,喜欢把皮削掉,其实土豆深色的外皮富含维生素和钾,削皮吃会损失营养。研究显示,紧贴土豆皮的部分所含的维生素高达80%,远远高于土豆内部。  相似文献   

2.
1995年8月至1996年1月,作者先后三次(基线时、补充后三个月及补充后五个月)用结膜印迹细胞法(CIC)及血清学方法调查了河北省易县山区两所中学283名学生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补充后的变化情况,以验证CIC用于现场检查维生素A缺乏的能力。结果显示:CI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1.4%、72.2%及23.5%。因此,它不宜用于检查个体维生素A缺乏。但是,当用它来评价群体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时,发现它能够将维生素A营养状况良好的群体和维生素A缺乏的群体区分开,而且,它的这一能力相对稳定。补充20×104IU的维生素A后,补充组的CIC异常率在第二次调查时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1)。然而,此时补充组仍有17.4%的受试者CIC异常,第三次调查时仍维持于这一水平。试验结果提示结膜炎可能是影响CIC结果的混杂因素。但是,没有发现砂眼和CIC结果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膜印迹细胞转移法(ICT)和CIC结果的一致率高达94.4%。单眼的CIC异常率显著高于双眼的结果。但是,单眼的CIC结果也能将相对剂量反应(RDR)异常率相差较大的群体分开。  相似文献   

3.
李迎宾 《职业与健康》2006,22(21):1847-1848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西区散居儿童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荧光法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结果在150名3~36个月的散居儿童当中,维生素A缺乏占4.6%,临界缺乏占12.0%,其中维生素A缺乏主要集中在3.11个月的婴幼儿,占维生素A缺乏总数的64%。结论维生素A的缺乏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要加深了解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以便更早的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烹调法及冷冻贮藏对蔬菜维生素K_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不同烹调方法及冷冻贮藏蔬菜的维生素K1变化进行了研究。用已烷提取样品,选用SI一60为色谱柱,流动相为异辛烷,其中含0.1%正辛醇,0.1%异戊醇和0.08%甲醇。检测波长为紫外260nm。结果表明,热烫、油炒、炖煮等不同烹调方法对蔬菜的维生素K1影响不大,其平均保存率为89.5%~96.9%。不同蔬菜在一25℃速冻一个月后,维生素K1的损失较大,其平均保存率为75.0%~87.5%,因此,蔬菜速冻保鲜不宜久藏。  相似文献   

5.
新鲜的蔬菜,买来存放在家里不吃,便会慢慢损失一些维生素。如菠菜在20℃时放置一天,维生素C损失达84%。若要保存蔬菜,应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 误区1:烧好的菜不马上吃 有人为节省时间,喜欢提前把菜烧好,然后在锅里温着等人来齐再吃或下顿热着吃。  相似文献   

6.
我的孩子特别不喜欢吃饭菜,总是吃很多的肉,家长也拿他没有办法。于是,只好让他多吃水果。水果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孩子不吃蔬菜时,多吃水果是不是也能完全补充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观察了不同烹调方法对米面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某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及某些保护性措施的效果。结果为:酵母发酵可以明显提高面食中核黄素的保存率。做米饭时,水洗使硫胺素和维生素PP损失20~50%;如果做捞米饭,汤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可占总量的30%;用碱煮稀饭,硫胺素几乎全被破坏,而核黄素和维生素PP不受影响。烹调动物性食品时,单纯炒(炸)使维生素损失10~30%,挂糊后再做炒(炸)则维生素的保存率接近100%;用水煮小肉块,汤中维生素的含量可占总量的30~40%。水焯蔬菜使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约30~40%,个别可达80%;炒菜时加醋,对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先切再水洗,个别切得细的菜维生素C损失比较严重,但多数菜切后水泡30min,维生素C的保存率仍大于90%。各种蔬菜烹调后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对儿童腹泻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列  王恩霖 《营养学报》1992,14(1):38-43
172名0.5~2岁维生素A较缺乏地区农村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n=98)和对照组(n=74)。实验组儿童在实验初及随后的第6个月给予含20万IU的维生素A和40IU维生素E胶囊,对照组儿童同时给予空白胶囊。经过12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儿童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其严重程度较轻,对照组儿童发生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实验组的2.3和3.4倍。在第一次补充后第8周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比对照组水平明显提高(P<0.05),维生素A低下检出率下降57%。  相似文献   

9.
蒲昭和 《家庭医学》2005,(11):46-46
蔬菜含丰富的维生素,但它所含是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遇光、遇热极易氧化分解。蔬菜不仅在烹调过程会损失许多维生素,在摘、洗、切过程也会丢失部分维生素。所以,加工蔬菜前应注意这几点:  相似文献   

10.
高伟 《自我保健》2014,(1):29-29
黄瓜榨汁,维生素C少八成 哪怕是榨了之后马上就喝的果汁,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营养素损失。比如说,维生素C一定不能和各种氧化酶相遇,否则就会互相作用。可是,在榨汁时,高速旋转的刀片会把细胞全部破坏,其中的所有东西都混在了一起。如此,维生素C遇到了多种氧化酶,自然就会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1.
魏一大  黄海潮 《卫生研究》1993,22(6):359-361
对TBZ药纸防腐保鲜后的鲜桃进行了维生素C和总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保鲜前、后桃肉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5.50mg/100g、5.30mg/100g,总酸为0.48%、0.49%,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好果率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17名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年龄10.5±4.3月)尽管从出生后一个月起每天服用10μg的维生素D,其中仍有13个婴儿血清24,25-二羟维生素D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并有9个婴儿伴有血清25-羟维生素D也低于正常值。我们给这些婴儿肌肉注射铁剂,增加血红蛋白和血清铁的浓度,同时也可提高25-(OH)维生素D和24,25-(OH)2维生素D的浓度。众所周知,缺铁会减少脂肪及维生素A的肠道吸收,这就提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马铃薯在不同烹调方法下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保留因子。方法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割,以炒、烧、焯、炸、蒸等方法进行烹调,分别记录烹调前后的重量,采用相应的国标方法测定烹调前后马铃薯中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计算相应的保留因子。结果维生素C在烧马铃薯时保留率较高,在炒、焯、炸、蒸时损失较多;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B6、烟酸在炒、烧、蒸时保留率较高,在焯和炸时有较大的损失;矿物质元素钾、钙、磷等在焯时损失较多,而在其它烹调方式下损失较少。结论马铃薯经烹调后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同一种营养素在不同的烹调方法下保留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6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历分析,此病多发性于生后1-3月婴儿(87.79%)。由于母乳中维不K含量仅为牛乳的1/4及产后乳母很少进食绿叶蔬菜和水果,使维生素K摄取不足,故母乳喂养儿的发病(75.76%)高于人工喂养儿及混合喂养儿。另外小年龄组婴儿在患有腹泻乳儿肝炎,反复感染等疾患时,由于影响了维生素K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及合成,更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因此预防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口服维生素K1预防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栖霞县1993、1994两年出生的婴儿11897人分两组。预防组生后第1天开始口服维生素K12.5mg,15天1次共6次;对照组未用药、对两组婴儿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情况观察到生后5个月-1岁,3个月内发病者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病61例(13.84‰),预防组发病1例(0.13‰),两组比较X^2=97.90%,P〈0.01。说明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进行群体预防非常必要。口服VK1  相似文献   

16.
食品加工、烹调中的维生素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烹调中的损失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维生素损失因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综述了不同食品加工方法 :射线辅照、冷冻、漂洗、切割、焯水 ,以及常用烹调方法 :炸、蒸、煮、微波 ,对维生素损失的影响。阐述了影响维生素损失的因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方 《自我保健》2008,(9):34-35
维生素C为所有水溶性维生素中最易遭破坏的维生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储藏、加工和烹调方法,才能保证食物中的维生素C不遭损失。  相似文献   

18.
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儿童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室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方法。结果:在225名6个月~7岁农村儿童中。维生素A缺乏达23、1%。临界缺乏达44.4%。新鲜蔬菜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结论:维生素A缺乏使儿童的患病率增加。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及实施。  相似文献   

19.
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预防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预防研究的进展及预防情况。方法 检索近期有关文献。结果 许多国家已十分地本病的预防、预防使发病率下降90-95%。口服和注射维生预防均有效。但令生后补充一次不能完全预防本病。结论应对所有新生儿从生后开始常规补充维生素K,口服每交2.5g10天,一次服3-4个月。生后注射了维生素K者,20天后仍应继续口服补充,对有早产儿先兆的产妇应继续注射维生素K1预防早产称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5年以下儿童维生素A水平,探讨其缺乏的原因。方法:采用现场体检,问卷及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在北京市抽样调查。结果: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平均值为33.57ug/dl,高于全国水平(30.4ug/dl),按年龄组统计,均值以6个月以内婴儿为最低,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4.98%,亚临床缺乏型为33.18%,均为农村山区高于城市和农村平原;调查中约30%的家长对婴儿辅食添加及基础知识认识不足,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对医务工作有关维生素A等方面健康教育及对家长的宣教工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