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颈小细胞癌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ofcervix,SCCC)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妇科肿瘤,预后较宫颈鳞、腺癌差,治疗方案亦有差异。其诊断建立在组织病理形态学基础上,以形态大小均匀一致的小、圆肿瘤细胞(燕麦细胞)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诊断。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术后化疗采用VAC/PE/TP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新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改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19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影像检查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以及随访结果等。结果:19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中,全部患者病理检查标本均对Syn标记结果呈阳性,73.68%的患者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可知体内肿瘤形态呈菜花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实施新辅助化疗(NAC),其中6例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6例患者治疗后发生淋巴结转移,复发部位大多为肺部,其中2例患者出现1枚淋巴结转移、4例患者出现2~6枚淋巴结转移。结论:对宫颈小细胞癌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并准确判断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其中5例为全子宫切除标本,另外4例为宫颈活检标本。结果: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43岁。患者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或无阴道异常排液,伴有头晕、低热或乏力等为主要症状。专科检查:阴道通畅,可见少量的血性分泌物,宫颈管扩张、增大,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处可见新生物。结论: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一种宫颈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肺小细胞癌支气管镜活检的陷阱——附64例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通过支气管镜获得的小细胞肺癌组织,极易造成组织挤压,形态不清,仅凭HE切片进行诊断容易误诊,因此充分应用免疫组化可以进行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的小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非典型类癌、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经支气管镜活检标本,在HE切片染色上诊断为肺癌,倾向小细胞癌的病例64例,进行免疫组化Ki-67、CD56、TTF-1、CgA、Syn、P63、CK5/6、LCA、34βE12的染色。结果64例中小细胞癌61例,非典型类癌2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结论小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非典型类癌、淋巴瘤在治疗方法不同,充分应用免疫组化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可以减少误诊,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于宫颈的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通过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其中9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呈菜花状或结节状,直径1.5~4.0 cm,切面灰黄、灰红色相间。光镜下,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胞质少,核分裂象多见,排列呈片状、梁状、岛状,部分病例伴鳞状细胞癌、腺癌成分。2例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呈岛状、梁状、腺样和实性生长,可见坏死,可见嗜酸性胞质颗粒,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yn、CgA、CD56、p16、CKpan、Ki-67多为阳性,CK5/6、p40、p63多为阴性。结论: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少见,临床多为绝经后女性,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易误诊为宫颈低分化癌,常合并鳞状细胞癌、腺癌、伴坏死等,需通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其中5例为全子宫切除标本,另外4例为宫颈活检标本。结果:患者年龄34-60岁,平均43岁。患者主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或无阴道异常排液,伴有头晕、低热或乏力等为主要症状。专科检查:阴道通畅,可见少量的血性分泌物,宫颈管扩张、增大,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处可见新生物。结论: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一种宫颈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 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4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接触性阴道流血流液、不规则阴道流血、腹部包块、隐痛。体格检查最常见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和萎缩。光学显微镜检查:细胞较小,大小不一,分散分布在间质血管周围,圆形或者梭形,胞浆较少而核染色较深,粗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或者无核仁,核分裂象多见甚至有坏死。免疫组化检测:PCK(+)、EMA(+)、CGA(+)、CD45(-)、CD56(+)、CK8/18(+)、SYN(+)、NSE(+)、Ki-67(+,80%~95%)。 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确诊需联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复发,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1952年McKeow首次报道食管小细胞癌以来,有关报道不断增加,学者们对其组织学起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肺外小细胞癌概述Barnard1926年发现了肺小细胞癌,随后,Duguid等于1930年首次报道了1例原发于纵隔的肺外小细胞癌。从此,发生于肺外各个部位的小细胞癌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分别从食管、胃、空肠、结肠、卵巢、胰腺、甲状腺、腮腺、宫颈、前列腺、皮下、喉等多个组织和器官中发现了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外小细胞癌约占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0种罕见类型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透明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宫颈湿疣性癌、宫颈癌肉瘤、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非典型类癌这10种罕见类型的宫颈癌患者各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合文献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结果10例罕见类型宫颈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宫颈赘生物或糜烂样改变; 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某些类型宫颈癌需结合免疫组化协助诊断;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必要时辅以术前或术后放、化疗。随访截止于2012年6月,6例存活,3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 10种罕见宫颈癌的临床特点与常见类型宫颈癌无异,但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类型宫颈癌临床预后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乳腺转移非常罕见,本文报道3例患者以乳腺肿块就诊,影像学检查无法与原发性乳腺癌相鉴别,通过肿块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转移。虽经积极的抗肿瘤综合治疗,但患者生存期仍然极短。结论:乳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极易误诊为原发性乳腺癌,需结合病史、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一旦出现乳腺转移,生存期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