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等教育机会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追求均等的高等教育机会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公民的高等教育机会如何从文章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分析了影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教育机会均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指出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意义和重点,进而从经济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政策和实施层面对高等教育机会产生不均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指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均对个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教育已成为拉大社会收入差距的手段。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进一步导致个人之间就业起点、就业岗位、就业待遇等成功机会的不均等,从而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应重点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是处于转型中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差异非常明显.其中,阶层辈出率最高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其子女的受高等教育机会水平,是阶层辈出率最低的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子女的40.12倍.这表明,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情况,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严重不公平状况必须得到尽快改善,否则只会加重转型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等与社会不平等程度,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分配正义理论中的机会均等思想被引入收入分配研究。经济学家将机会均等思想公式化,并从如下三个方面扩展收入分配研究:(1)经验测度现实社会收入分配机会不均等状况;(2)设计与评价收入分配机会均等化政策;(3)将分配不公定义为机会不均等,并考察其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对上述研究进展的评述,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1)当前各国收入差距中相当比例源于机会不均,在中国最重要的机会不均因素是社会关系,这为通过机会均等化缓解收入差距提供了经验依据;(2)机会均等思想可操作,罗默的EOp分析框架能帮助我们基于经验数据事先设计与事后评价机会均等化政策;(3)理论与实证分析均表明,机会不均对经济绩效具有负向效应,公平与效率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新中间阶层的形成与发展壮大。期间,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为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而学历作为个人受教育水平的直接体现,关乎其所有者的求职和晋升,进而直接影响其阶层归属。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机会均等更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并从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入手 ,着重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 ,提出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中的民族倾斜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而民族高等教育倾斜政策又是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途径。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角度,回顾建国以来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演变,反思我国现行的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实践问题。从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打破传统单一以民族标准的倾斜政策、建立严格的民族成分鉴定制度等方面提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高考民族政策调整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日趋尖锐,这是由于教育系统内部的制度化教育因素,以及教育系统外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性别差距等造成的,改善这种不均等现象要通过教育和社会两方面的和协互动。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中,许多高校都发现其多样性、教育公平以及学术的优越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之所以应重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不是因为其本身的目的,而是因为多样性是实现高等教育三大重要目标的途径之一。这三大目标包括:第一,机会均等;第二,为社会各个阶层培养领袖人才;第三,丰富所有学生的教育经历。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化,高等院校应当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高等教育公平起到引擎的作用,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以及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引起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至少应该考察以下三个方面:经济增长;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经济政策及其变化。文章围绕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和经济政策及其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社会抚恤和福利救济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工资指数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的前提条件,创业机会识别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认知过程,而创业警觉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先前经验对创业警觉进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理尚不明晰。以我国农村地区有创业意向但还没有进行创业的农民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表明,先前工作经验和先前培训经历不仅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促进创业警觉性的提高,间接对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机遇因素、机遇联系和机遇优化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机遇依附进行研究,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优先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机遇依附的主要路径;提出确立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机遇依附的路径系统、建立机遇因素与农村体育文化之间的联系、健全我国农村体育文化机遇依附路径机制等优化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不仅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潜在创业者所面对的创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个人的创业活动。就影响机制而言,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信息渠道,使个人创业概率提高4.1%~4.8%。同时,就信息类型而言,专业信息和商务信息的获得都对创业产生了明显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机会型创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互联网对创业的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不均等:分解方法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区域不均等度量指标及分解方法进行归纳性阐释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区域不均等,并对我国区域差异中的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在总的不均等中约70-80%的不均等来自城乡之间,只有20%-30%是由城市和农村内部引起的。东中西之间的不均等对总不均等的贡献大约只有20-30%,剩下的70-80%则归因于东中西各自内部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概括了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北京邮电大学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邮电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信息差的角度考察了《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在《红楼梦》中,既有说话人另有深意的信息差,也有听话人无意而成的信息差。信息差不仅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也可推动情节的发展。善用信息差可以说是《红楼梦》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任视角,构建农民创业者信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方法,对浙江、安徽、河南和陕西4省880份农民创业者访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农民创业者信任能通过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间接影响,其作用路径有三条:外部知识获取的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及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民创业相关规章与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信任水平;增加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供给,培养农民创业者的机会警觉性。  相似文献   

19.
造成学生评教偏差的因素很多,从背景特征,即教师特征、学生特征、课程特征和班级规模等方面,对国内近年来这方面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机会成本视角下的玉米价格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会成本的价格测算,是合理和科学反映农产品真实价格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我国玉米价格现状及波动态势的基础上,以大豆为参考,对玉米的收入机会成本及技术进步机会成本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玉米的土地机会成本为1.46元/kg、利润机会成本为1.24元/kg、技术进步机会成本为1.11元/kg。因此,为了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避免玉米生产资源流失,玉米的合理定价区间应为1.11~1.46元/kg,为政府制定玉米保护价和指导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