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治疗手段有限,患者生活质量往往较差。目前国内外指南都认为治疗应注重稳定期的整体防治,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其独特优势[2-3]。浙江省中医院王真教授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经验丰富,疗效好,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朱彬 《包头医学》2016,40(4):202-20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呼吸科门诊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2组,均62例.对照组实施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6-MWD、mMRC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FEV1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3.
郑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5):414-415
目的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法将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出院前对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又进行示教、督导、指导、观察等家庭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延缓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润辛金培本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温润辛金培本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采用基于形神一体观的COPD稳定期PRO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92.22%;患者肺功能指标、生命质量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温润辛金培本法能够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肺化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补肺化瘀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情况。结果经12周治疗,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肺化瘀法能够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而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采取呼吸运动训练6个月后,使用肺功能仪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FEV1/FVC)进行测定,同时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改善,研究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1]。急性发作时,非常痛苦,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尽快缓解患者症状,我们采用集束化[2]护理方案治疗和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氧合、自主排痰能力、各种症状、肺功能指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9~12月收治呼吸科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氧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吸氧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氧疗组动脉血氧分压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氧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病、多发病,对其稳定期进行有效治疗成为目前医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稳定期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如腹式呼吸、健康教育、抗炎和解痉等,然后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住院次数来研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总分从之前的(2.55±0.89)降低到了(2.19±0.51).治疗前后质量评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肺功能和体重指数和治疗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稳定期进行综合治疗,可以降低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3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共6个月。观察呼吸锻炼前后肺功能改善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呼吸功能锻炼后,重度组用力肺活量、6 min步行实验明显改善(P0.01);中度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6 min步行实验以及SGRQ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体重、BMI、FVC、FEV1%的改变情况;随访1年,统计治疗前1年内和治疗后1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体重、FVC、FEV1%明显增加,治疗后1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P<0.05或<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经济上投入较少,并且能达到较满意效果;是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在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以吸氧、祛痰剂、氨茶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3次/d,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250μg吸入,2次/d。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可明显改善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张念志教授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确切,张教授指出,中医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其独特的优势。治疗该病应重视在其稳定期培元固本,以减少急性发作的机会,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以补肺润肺为首,提高肺脏功能;以化痰消瘀为轴,祛除病理因素;以健脾益气为法,杜绝生痰之源;以益肾纳气为根,改善咳喘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保肺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保肺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以及CAT评分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保肺汤加减治疗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受损的各个方面,并且提出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目的: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提高人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益气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共计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诊疗方案,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益气补肺汤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生活质量、肺功能等情况。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生活质量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显著(P0.05);在肺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FVC、FEV1以及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益气补肺汤对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肺纳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脾气虚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纳气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6 MWD、MMRC、CAT及SG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WD、MMRC、CAT及SGRQ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纳气汤能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脾气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方法:选自我科于2014.4.23-2017.4.23间收集的27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情严度的差异,将其分为中度慢阻肺120例、重度慢阻肺80例、极重度慢阻肺70例,再次依据肺康复训练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即对照组只采用慢阻肺常规治疗,康复组于慢阻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肺康复训练,探讨肺康复训练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结果:康复组患者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中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中,仅在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活动耐量比较差异明显(P0.05)。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仅重度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不同严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训练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活动耐量,降低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属于高效、经济性的稳定期慢阻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总编导读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7):I0001-I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尽管其患病率几近百分之十,但没有被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到慢病管理的任务中。对此,多年前就有不少呼吸科专家呼吁,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筛查,早发现就可以早治疗,早治疗就可以防止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本期《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治需要全科医师关注》两篇特邀文章,就是告诉我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从“全人”着眼,关注患者全身并存疾病,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是个漫长过程,急性期患者在大医院接受治疗,稳定期患者需要继续做长期连续的肺康复治疗,这阶段的肺康复治疗完全可以由社区医疗机构完成,就地、就近、便利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对此,社区的全科医生能够做些什么?怎么做?在《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一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