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用16头锦江黄牛,并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安装喷雾通风降温系统,一组仅安装风机通风降温。通过测定试验前后温湿度及肉牛血清中各无机离子浓度,以研究喷雾通风降温系统对舍内温湿环境及肉牛血清无机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喷雾期间平均温度比对照组低2.70℃(P0.01),平均相对湿度比对照组高13.73%(P0.01);每个喷雾周期(15min)内,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温度减缓上升0.12℃,相对湿度减缓下降0.21%。试验结束时,试验组牛血清中K+及N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高19.13%及13.59%(P0.05);且两组中Cl-及P2-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试验组牛血清中Ca2+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7.96%(P0.05)。以上结果可知,喷雾通风降温系统可以改善肉牛舍温湿环境,并减少血液中无机离子的流失,有利于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缓解肉牛夏季热应激。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2):31-35
为研究喷雾吹风系统在南方畜舍内降温效果,随机选择2个畜舍,对照组安装传统吊扇,试验组安装风机喷雾系统。试验进行6 d,每天08:00-19:00打开降温系统,分别在10:00、14:00和18:00测量环境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畜舍环境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风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畜舍N2O、NH3和CO浓度分别高于试验畜舍3.8%、8.7%和6.7%,且差异均显著(P0.05);每天10:00、14:00和18:00,对照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13、21.4和20.5次/min(P0.05),直肠温度高于对照组0.33、0.39和0.28℃(P0.05),皮温高于对照组1.76、2.37和0.68℃(P0.05)。结果提示:喷雾吹风降温系统能够降低畜舍环境温度,改善空气质量,显著降低家畜呼吸速率、直肠温度和皮温,缓解家畜热应激,提高夏季肉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冷风机-风管在南方肉牛舍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旨在评价上置冷风管通风模式防暑降温效果。选择两栋牛舍,对照组安装吊扇,试验组安装冷风机-风管系统。分别选取10头成年公牛和10头犊牛作为试验家畜。每天10∶00、14∶00和18∶00时间分别测量环境指标和生理指标,试验周期7天。结果表明:冷风机-风管系统显著提高畜舍内风速(P0.05),降低畜舍温度(P0.01);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35℃时,试验组最大可以降低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成年公牛和犊牛呼吸速率显著降低14.33和10.44次/min(P0.01),直肠温度降低0.74和0.51℃(P0.01),皮温降低1.79和1.83℃(P0.01);试验组相对湿度、CO2和NH3分别高于对照舍30.21%、14.44%和14.31%,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结论:冷风机-风管系统极显著缓解家畜热应激,在南方肉牛舍降温方面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肉牛耐寒不耐热,夏季平均温度高于25℃时,采食量和日增重明显下降,育肥适宜温度应低于30℃,牛舍环境湿度不宜超过80%。现有牛舍的条件下,肉牛舍降温适宜方法主要有通风降温和蒸发降温,还可辅助遮阳降温和降低饲养密度。常用的蒸发降温技术有湿帘-风机、喷雾冷风机、喷淋+风机。湿帘-风机系统和喷雾降温系统降  相似文献   

5.
我国肉牛生产主要分布于四个主产区,即东北产区、中原产区、西北产区和西南产区,其中,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的肉牛舍舍内温度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高湿环境将加剧高温对牛只的影响。因此,寻求经济有效的肉牛舍夏季降温技术,为肉牛舍配置降温设施是降低高温对肉牛增重影响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对奶牛夏季产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采用物理方法对奶牛舍实施降温,以达到改善饲养环境条件,保证夏季奶牛健康,提高产奶性能的目的。试验选取10头产奶性能稳定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置于2栋牛舍内,试验组所有牛舍安装通风与喷水装置,对照组不安装。每天11点、14点、16点定时测定舍内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牛舍内温度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0%、12%、9.2%,经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舍内相对湿度比对照组高1.9%,经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产乳量比对照组提高4.5%,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脂率降低0.33%,对照组乳脂率降低0.16%,经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饲养及管理模式基础上,采用物理降温措施,有助于夏季奶牛生产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葡萄渣对肉牛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用葡萄渣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分析肉牛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变化。试验选择安格斯、西门塔尔牛各30头,平均体重为(283.00±2.47) kg,分为试验A、B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饲喂葡萄渣青贮日粮、对照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日粮。结果显示:试验组肉牛全期增重高于对照组16~36 kg,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40~150 g;屠宰后,试验组肉牛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高67 kg(P<0.01)、38 kg(P<0.05),屠宰率、净肉率均分别比对照组高7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P<0.05),屠宰率高达65%左右,净肉率达到58%左右;试验组牛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剪切力低于对照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以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为主,其中试验组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牛肉中n-6/n-3 PUFA比例在10∶1左右,均低于对照组。综上,当以葡萄渣青贮作为主要粗饲料来源时,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肉牛屠宰后胴体重、屠宰率和净肉率,能明显增...  相似文献   

8.
不同角度的风机对肉牛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4头年龄、体重相近、性别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的锦江黄牛,随机分为3组,其中Ⅰ组和Ⅱ组安装喷雾通风系统,Ⅰ组风机叶片与水平夹角为75°,Ⅱ组风机叶片与水平夹角为70°,Ⅲ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吊扇降温,研讨喷雾通风系统风机不同安装角度对肉牛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Ⅲ组相比,Ⅰ组和Ⅱ组体感温度分别降低了3.19℃和3.36℃(P0.05);肉牛的直肠温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Ⅰ组和Ⅱ组呼吸频率分别降低了21.52%和20.51%(P0.01);Ⅰ组和Ⅱ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1.37%和24.98%(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23.30%和22.20%;投入产出比分别提高了12.74%和13.38%。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喷雾通风降温系统可以缓解肉牛的夏季热应激,降低肉牛体感温度和呼吸频率,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和投入产出比,且风机安装角度70°优于75°。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生产中的热应激,在牛舍应用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结合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上置置换通风和射流送风)来改善牛舍环境,并比较效果。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对牛舍环境、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与舍外相比,上置置换通风舍和射流降温舍温度降幅分别为2.8℃和2.4℃,相对湿度分别升高13.9%和11.9%,两舍之间温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射流送风舍0.7m及1.4m风速较上置置换通风舍分别高0.19和0.26m/s(P0.01);射流送风舍试验牛体感温度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0.9℃(P0.01);氨气浓度低1.67mg/m~3(P0.01);试验期间,头部射流舍试验牛的平均呼吸频率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11次/分(P0.01),皮温低0.5℃(P0.01)。研究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冷风机-风管结合射流送风降温可更好地改善牛舍环境,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安装水帘和风机的密闭牛舍为试验舍,其他条件相同的开放式牛舍为对照舍;选择产奶量、泌乳时间、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舍和对照舍中饲养;试验期间全天使用水帘风机降温,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栏舍温湿度和奶牛生理指标,比较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牛舍环境温湿度明显改善,牛舍日平均温度降低3.89℃(P0.01),在14:00时最高降幅达7.45℃(P0.01);全天平均THI比对照牛舍低7.02(P0.01);在14:00时最高降低13.86(P0.01);试验组奶牛日平均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心率比对照组分别降低0.19℃、7.9次/min和3.6次/min,在下午4:00时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分别降低0.88℃和20.2次/min(P0.05)。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水帘风机降温系统能缓解热应激对奶牛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12头西×本杂肉牛随机均分编为试验与对照2组,日喂相同定量混合料与任食相同玉米秸氨化料,试验组添加占混合料1%的肉牛预混料进行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预混料安全有效,适口性好: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0.7%,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净肉率与胴体产肉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75、2.60与1.8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饲料利用率以每千克增重耗消化能计,试验组比对照组少耗能15.3%;经济效益以每头肉牛育肥60 d增重获利计,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68.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马齿苋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了同批、同日齡体质基本相同的商品代AA肉仔鸡4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鲜马齿苋,测定肉仔鸡的日增重、发病率和料重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说明用马齿苋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降温处理工艺对北京地区泌乳牛夏季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30头泌乳牛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头,采取不同降温工艺处理,A为对照组,B为风机降温组,C为智能喷淋降温组。试验期为14d,期间提供相同日粮,自由饮水,对夏季牛舍环境指标、奶牛生理指标、行为参数和产奶性能进行持续测定。结果表明:在半开放牛舍中,相比于风扇降温模式,智能喷淋降温模式能有效降低处理过程中温湿指数(P<0.05)、奶牛体表温度(P<0.05)、呼吸频率(P<0.05);增加高温环境下奶牛躺卧时间(P<0.05),缩短站立时间(P<0.05);有效缓解高温导致的日采食量下降和产奶损失,提升夏季牛奶乳脂率(P<0.05);降低牛乳中血清蛋白含量(P<0.05)和体细胞数(P<0.05)。说明在北京地区半开放式养殖模式下,智能喷淋降温能更有效缓解夏季热应激,调节奶牛生理状况和行为活动,提升奶牛夏季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夏季肉牛的合理饲养密度,在排除群体效应的情况下,试验采用固定动物数量、通过改变栏舍面积控制饲养密度的方法,于夏季选择初始体重在163~277 kg范围内的西门塔尔杂交小公牛32头,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4组,各组间试验牛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设置饲养密度分别为3.0,3.6,4.5,6.0 m~2/头进行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试验肉牛的生产性能、动物福利水平和环境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饲养密度下,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组的料重比最低;试验1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较长,为(11.84±1.07)h/d,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试验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肉牛脏污评分为(2.18±0.62)分,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4个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内的平均温度、湿度及风速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牛舍中CO_2浓度及NH_3浓度显著高于3,4组(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建议夏季肉牛饲养密度为3.6 m~2/头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牛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在南方夏季高温条件下进行。将27头8月龄锦江黄牛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3个处理,试验为期70 d,其中预试期10d,正试期为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牛舍温湿度,观测肉牛的日采食量和增重,采用全收粪法测定试验牛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对肉牛产生了高度热应激;与对照组相比较,中药1组有机物、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显著提高,中药2组的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升高。添加中药1和2后,试验牛的采食量无差异,日增重均有显著升高,其中在第120天,肉牛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56%和238%(P<0.01),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中药复方1和2可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肉牛对养分的消化率,改善肉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河北省4个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对夏季和冬季舍内外的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温度均达到29℃以上,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燕北山区牛舍的湿度较高,接近或超过80%,而平原丘陵地区的牛舍湿度只有59%,除敞棚式牛舍(沧州)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舍内光照和噪音基本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但夏季舍内风速偏低。综合分析牛舍的各项环境参数,建议河北省肉牛舍夏季配置防暑降温设施,且冬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17.
100头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均分2组,一组用激生1免疫,另一组生理盐水对照。试验至肉牛出栏为止(维持112天)。结果发现试验组最后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重9.11千克,平均日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0.08千克/天,提高8.74%(P<0.05),表明激生1号对西门塔尔肉牛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溶菌酶对肉鸭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溶菌酶代替常用的抗生素饲喂樱桃谷肉鸭,旨在探讨其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溶菌酶、基础日粮+吉他霉素和基础日粮+金霉素日粮。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结果表明:在采食量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平均日增重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料肉比和饲料增重成本方面,各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溶菌酶组料肉比和饲料增重成本最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以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P<0.05),溶菌酶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实施塑料暖棚养猪技术,按农户习惯饲养进行215天试验,试验组猪(塑料暖棚)较对照组(无棚敞圈),平均日增重多92.79克,头均总收益增加70.72元,肉料比分别为1:3.66和1:6.01.表明塑料暖棚养猪能提高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是解决我省“冷季漫长,养猪不长”问题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酒糟发酵后对肉牛育肥的效果,进行了肉牛分组饲喂育肥试验,观察各组肉牛的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肉牛30头,随机分为3组:试验Ⅰ组饲喂粗纤维分解剂处理过的酒糟+基础日粮,试验Ⅱ组饲喂益生菌复合剂处理过的酒糟+基础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酒糟。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肉牛的日增重1.24 kg,试验Ⅱ组肉牛的日增重1.14 kg,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7.84%和17.53%(P0.01),试验Ⅰ组肉牛日增重比试验Ⅱ组提高了8.77%(P0.05);试验Ⅰ组净肉重分别比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提高了4.44%(P0.05)和11.29%(P0.05),试验Ⅱ组净肉重比对照组提高了6.56%(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增加777.40元和489.7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