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产妇常常发生乳头皲裂、乳头疼痛、乳头出血、乳头水肿和乳房肿胀,甚至发展成乳腺炎,影响母乳喂养[1-2].研究表明,孕期科学地护理乳房,可减少产后乳房问题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孕期乳房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关键词:乳房;孕期;护理;研究进展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68-03  相似文献   

2.
孕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在孕期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肿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符合研究标准的孕妇共201例,其中孕期接受孕妇学校系统母乳喂养指导的产妇96例为观察组,未参加过孕妇学校学习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入院后接受院内母乳喂养常规指导的产妇10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测试成绩及产妇产后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产后乳房肿胀、乳头皲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产后乳房肿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卞长虹 《全科护理》2012,10(27):2505-2505
[目的]通过加强孕产期乳房的护理,预防产后乳房并发症。[方法]教会孕妇孕期对乳房的护理和产后护理人员对乳房的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对孕产期乳房的护理,减少了产后乳房胀痛,增强了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结论]重视产前产后乳房的护理,可减少产后乳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孕期乳房的护理、产后乳房的护理、乳房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方面综述了孕产妇乳房护理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孕期乳头护理对预防孕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收治的乳头发育正常的孕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Ⅰ各62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产科收治的乳头发育不正常的孕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Ⅱ和对照组Ⅱ各62例。对照组孕产妇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观察组在孕期进行乳头护理。比较4组孕产妇产后的乳头凹陷、皲裂、乳汁淤积以及乳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后乳头平坦、凹陷、皲裂、乳汁淤积和乳腺炎的发病率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而产后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乳头护理能有效降低孕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发病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胥登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516-1516,1523
目的加强产后乳房问题的护理,有效减轻产妇由于乳房肿胀及皲裂而引起的疼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采用外敷、按摩、抽吸、牵拉等护理方法减轻产妇由于乳房肿胀及皲裂而引起的疼痛。结果乳房肿胀消失,乳头凹陷纠正,乳头皲裂愈合。结论护士的早干预可以减轻产妇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纠正乳头凹陷,增加产妇的舒适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产妇产褥期乳房状况护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正常产妇98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产后乳房状况,并根据产妇容易出现的乳房问题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另外选取正常产妇99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乳房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乳房充盈程度、乳腺管通畅情况、乳房胀痛程度以及乳腺炎和乳头皲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充盈I型和乳腺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乳腺炎和乳头皲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褥期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可以通畅乳腺管有利于乳汁排出,减轻产妇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刺激乳头对产后泌乳和乳房肿胀的影响.方法 将3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按常规护理执行,实验组170例接受乳头刺激,比较2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乳房肿胀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乳母泌乳始动时间提早,泌乳量较对照组多,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乳房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刺激乳头可使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乳汁充足,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简单、方便、实用、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母乳喂养时产妇常发生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头水肿等问题,严重影响母乳喂养质量。本研究将产妇产后常发生的乳房相关问题护理对策进行汇总,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信息和思路,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母乳喂养是儿童健康生存的保证,是人类繁衍旺盛的重要环节,更是大自然赋予母与子的神圣权利,母乳喂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明天与未来.早期加强乳房的保健护理会为以后孕育婴儿、产后哺乳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作好孕期、产褥期乳房护理对推动母乳喂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梅群  梁国伟 《家庭护士》2005,(11):23-23
孕期的乳房护理 怀孕后,乳房增大,故上衣不宜过紧,防止因此压迫乳房妨碍它的发育,加用乳罩上托更好。每周要用温水清洗乳房1~2次,抹上油脂,以免皲裂。遇有乳头小、内陷、扁平,则应在擦洗之后,一手压紧乳房,另一手将乳头轻轻向外提拉,逐渐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0例产妇在母乳喂养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乳房问题进行了临床调查分析,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出院时产妇因心理障碍而不愿哺乳者100%顺利哺乳;乳房扁平或乳头凹陷者吸吮成功率95.2%;对乳头皲裂者着重纠正含接姿势,同时利用产妇自身乳汁治疗创口,治愈率100%;对乳胀者进行热敷、按摩、拍打乳房,增加喂哺次数,及时排空乳房,1~2 d解除率达95.2%.结论 针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措施,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期妇女乳头保健预防产后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至我院就诊并建档的 孕妇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档案号单双号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 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孕期妇女乳头保健。比较两组产后乳腺炎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 喂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乳腺炎发生率、产后 7d、14d 乳房胀痛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 7d、14d 时的泌乳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 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期妇女乳头保健干预措施对于产后乳腺炎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可降低乳腺炎发生率,提升母乳喂养率,减少母乳喂养期间的疼痛,提升泌乳量,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 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产后乳房病是指因许多因素引起乳汁分泌不足、乳汁淤积、乳头皲裂的乳房疾病。而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中含有婴儿需要的适量蛋白质、脂肪、铁、钙和磷,适合婴儿消化吸收,还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增强婴儿抵抗力。同时,还可以增强母婴感情,也有利于母体恢复。对我院2005-2006年2200名产妇进行观察统计,有10%的的产妇因患产后乳房病而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如何预防和护理产后乳房病至关重要,现将产后乳房病的病因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紫娟   《护理与康复》2017,16(2):154-156
目的观察硅胶奶嘴吸吮配合电动吸乳对Ⅲ型乳头凹陷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III型乳头凹陷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加用硅胶奶嘴吸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 h、48 h、72 h及产后4 d的泌乳量,产后24 h、48 h、72 h乳房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及产后4 d的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8 h、72 h乳房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硅胶奶嘴吸附凹陷乳头吸吮配合电动吸乳可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增加产妇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肿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平,凹乳头产妇乳房胀痛的影响,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方法 将3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产科常规护理外增加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乳房护理方法(热敷、按摩乳房、十字牵拉或使用乳头矫正器纠正乳头).观察和测量两组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平、凹乳头产妇可促进乳腺管的通畅,减轻乳房胀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产后乳房疼痛是指乳房过度充盈,乳房内血液、体液和乳汁积聚成,一般在产后的2~3天发生并出现胀痛及沉重感。产后乳房胀痛是产妇的常见问题,乳房疼痛时,乳晕处变得很硬,乳头相应变短,婴儿吸吮时不易啥住乳头,母亲也因疼痛不愿喂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包括刺激乳头、乳房按摩、母乳喂养知识强化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首次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发生情况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且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能缩短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及提高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对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和促进持续母乳喂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琳 《中国临床护理》2011,3(3):236-237
目的 进一步寻求简便有效的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以抓抖法为主辅助哺乳前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乳房疼痛、乳房硬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产妇产后第2天观察组乳房疼痛大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3~5天观察组乳房疼痛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2~4天乳房硬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产后第5日乳房硬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妇哺乳前采用抓抖法、挤奶法护理乳房是一种简便、有效预防乳房胀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产前对500例孕妇实施系统健康教育临床意义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对产时及产后母婴的影响及与孕期、产褥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正常初产妇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孕妇在孕20周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住院后再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对照组孕20周后只接受产检常规检查,住院后按要求做传统的住院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孕妇孕期并发症、乳房护理、住院及分娩时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在孕期并发症、乳房情况、心理状况、分娩方式、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产前对孕妇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减少孕期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率及产妇满意度,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