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广西某公司红土镍矿废渣为原料,利用水泥固化形成胶结材料并回填至实验场地,通过测试复合胶结材料浸出液中pH值、危害成分浓度、场地集水井水质及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燥收缩率、弹性模量、渗透系数等指标,分析其作为建设用地回填材料或公路建设工程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红土镍矿废渣-水泥复合胶结材料压实度可达90.6%,其渗透系数低于天然黏土,材料浸出液的pH值为8.15,Cr浓度为0.09 mg/L,其他危害成分浓度均低于0.05 mg/L,集水井水质符合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胶结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低为1.21 MPa,弹性模量均大于1 GPa,渗透系数为8.77×10-7cm/s,抗干缩性能良好,可作为建设用地回填材料或公路建设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黄土钻孔回填料的研制是根据某工程的需要而提出的。该项填料是以重塑土为主,适当掺入胶结料使其与原状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能相近的材料。 经研究确定,此项任务要求的技术控制指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某金矿尾砂胶结充填体材料的稳定性,保障矿山采空区充填效果,对加入不同纤维(聚丙烯腈纤维(JBX)、玻璃纤维(BL)、聚丙烯腈和玻璃混合纤维(HJB))的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早期力学性能和损伤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得到了不同纤维作用下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纤维作用下尾砂胶结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4.
超轻陶粒土作为土工回填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透水性好、施工简便等优点。为更好理解其物理力学特性,采用电镜扫描获取了陶粒内气孔尺寸分布特征,进行了净陶粒土和水泥胶结陶粒土的一维压缩试验及单颗粒压碎试验,并从微观上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陶粒是一种"外强内弱"的壳-核复合颗粒,水泥胶结能显著提高单颗粒的抗压强度并因此可降低陶粒土的压缩性。  相似文献   

5.
粉土基可控性低强度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公路三背回填和狭窄空间回填,无需振捣,具有施工快速节约人工成本的特点。以废轮胎派生骨料橡胶颗粒(<5 mm)替代部分粉土作流动性回填材料的细骨料,研究了废轮胎颗粒掺量对粉土基可控性低强度回填材料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废轮胎颗粒掺量增加,混合物强度损失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掺加适量废轮胎橡胶颗粒可以显著提高粉土基可控性低强度回填材料的抗冻性,降低材料的强度损失率,抑制裂缝的产生与扩张。但当掺量过大时(>80%),强度损失率增大,试件表面严重剥蚀,不利于材料的耐久性。试验发现存在有利于抗冻性能的最佳掺量,当水泥含量较低时该掺量为40%,水泥含量较高时该掺量为60%。  相似文献   

6.
姚永春 《山西建筑》2005,31(11):244-245
以太原某高速公路施工为例,介绍了桥涵台背填筑回填材料要求、回填范围及压实度要求,阐述了台背回填的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有效保证台背填筑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7.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文军 《山西建筑》2009,35(18):274-276
利用目标函数理论进行了公路桥涵台背回填材料优选,介绍了桥涵台背回填材料的离心模型试验,详细介绍了几种不同桥涵台背施工方法,以保证桥涵台背的回填质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李云 《建筑工人》2005,(3):15-15
公共建筑地下室施工中,常因管道埋设深度较大需要进行房心回填。回填材料一般有级配砂石和素土两种。这两种材料各具特点:回填级配砂石,施工方便快捷,但造价偏高;用素土回填,造价虽低,但相对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且受天气影响。  相似文献   

9.
乳山金矿采场力学稳定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乳山市金矿深部矿藏的赋存条件、围岩特征和地压显现特点,对工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类.以采场结构的稳定性为前提,以降低矿石二次贫化为目的,利用三维数值分析程序,模拟了乳山市金矿深部分别采用留矿法和上向不胶结充填分层开采两种采矿方法,得出乳山市金矿在-485 m水平以下上向不胶结充填分层回采方法是首选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上向不胶结充填分层回采方法的矿房参数.  相似文献   

10.
二水石膏沸渣胶结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直接大量利用二水石膏和沸腾炉渣等工业废渣,进行了二水石膏沸渣胶结材配比,养护方式与制度及材料性能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二水石膏沸渣胶结材料的主要因素及该胶结材的水化硬化规律,试制了二水石膏沸渣空心砌块,初步探讨了这些新型胶结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设计与施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洪云 《山西建筑》2006,32(19):297-298
通过分析桥涵台背回填处沉陷及跳车的原因,对台背回填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台背回填刚柔过渡的设计观点,阐明了台背回填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市政技术》2017,(6):173-175
针对含红砖建筑垃圾流动性回填材料泌水率较高的问题,探讨了膨润土对含红砖建筑垃圾流动性回填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最佳掺量。实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可以明显降低含红砖建筑垃圾流动性回填材料的泌水率,但同时降低了回填材料的流动性,膨润土的掺加量为建筑垃圾细料的1%为宜。  相似文献   

13.
高俊合  葛折圣 《市政技术》2006,24(5):286-288,292
结合我国西部地区料源特点,选择了技术先进、费用经济的台背回填材料和工程处理措施。首先,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优化的目标函数和决策变量;其次,分别采用比较优化方法对回填材料进行了优化;最后,推荐了适用于不同结构形式和地基条件的台背回填材料和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回填材料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回填材料种类及其热物性对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理想回填材料应该具备的热物性,为回填材料热物性优化研究提供支持.最后分析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灰砂比0.03、0.05和0.08,粉砂比0、0.05、0.1、0.15和0.2为设计参数,对建筑垃圾回填材料进行设计。通过试验对回填材料的流动性(流动度、泌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应力应变曲线、本构关系模型和弹性模量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回填材料的流动度受水固比影响较大,两者接近线性关系;流动度在200~250mm范围,泌水率在4%~8%之间;回填材料抗压强度与灰砂比和水固比之间存在很好的幂指数关系;回填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的相似,在此基础上提出回填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回填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存在很好的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比对不同回填材料作为地坪基层,分析不同回填材料对地坪混凝土的影响,总结出几点关于地坪混凝土选择回填材料的建议。针对工程案例,就地坪混凝土不同回填材料的选择提出相关建议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蔺东飞  刘尚各 《建筑施工》2023,(11):2286-2288
以磷石膏、固硫灰为主要材料,水玻璃为碱性激发剂,尾矿为细骨料,制备了磷石膏基尾矿胶结充填材料。围绕胶结充填材料的流动性、泌水性、力学性能、体积变形性能,研究胶凝材料、胶砂比、质量浓度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其水化产物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胶结材料配比为磷石膏∶固硫灰∶水泥熟料=30∶63∶7,外掺水玻璃1.1%,胶砂比1∶2,质量浓度为78%时,成本较低,其工作性能良好,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06、4.48 MPa。  相似文献   

18.
地层、钻孔回填材料和传感光缆之间的耦合性是决定地面沉降钻孔全剖面分布式光纤监测精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地层–钻孔回填材料–传感光缆耦合性的明确定义和地层变形光纤监测数据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地层、回填材料和传感光缆达到完全耦合应满足两个条件:地层–回填材料界面与回填材料–传感光缆界面剪应力均不能超过其抗剪强度;地层应变能有效地传递至纤芯。提出了回填材料与传感光缆处于黏结状态的临界围压与临界深度;传感光缆弹性模量、半径或最大应变梯度越小,则临界围压或深度也越小;当回填材料、传感光缆及其界面参数确定时,临界围压或深度仅与最大应变梯度有关。基于经典应变传递模型与Goodman假设建立了地层–钻孔回填材料–传感光缆应变传递模型,并研究了传感光缆、回填材料以及地层性质对应变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感光缆半径和弹性模量、钻孔半径、地层剪切模量越小,或回填材料剪切模量、地层–回填材料界面黏结系数越大,则应变传递性能越好;围压对应变传递特性的影响则取决于回填材料与地层参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最后,采用苏州盛泽地面沉降光纤监测数据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钻孔地层剖面的全剖面、精细化分布式光纤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回填材料对地源热泵的影响出发,阐述回填材料的选择条件,提出并分析在地源热泵中施工中对于回填材料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不成功回填造成的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曹军生 《山西建筑》2003,29(18):202-203
通过对新原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桥涵台背回填材料、施工方法及回填效果分析,阐述了桥涵台背回填效果较好的施工方法,提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