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松生  吴超扬 《吉林医学》2014,(20):4422-4423
目的:研究分析抗肿瘤药伊立替康应用于临床治疗小细胞癌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小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泊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抗肿瘤药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癌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常青  王淑伟 《吉林医学》2011,(32):6822-6823
目的:通过伊立替康单药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寻找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53例一线治疗失败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甲组用伊立替康单药化疗,乙组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结果:甲组CR 1例,PR 11例,总有效率44.4%;乙组CR 1例,PR 12例,总有效率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甲组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单药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卵巢癌疗效无显著差异,伊立替康单药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与顺铂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178
2011年12月,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抗肿瘤药伊立替康注射剂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正美国通用名药物注册认证,成为通过该认证的首款中国产西药注射剂。FDA发言人帕特.艾尔辛那威说,恒瑞公司获得批准的伊立替康注射剂为通用名药(非专利药),共有两种剂量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362
2011年12月,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抗肿瘤药伊立替康注射剂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正美国通用名药物注册认证,成为通过该认证的首款中国产西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5.
马冬 《循证医学》2011,11(5):266-266
2011年ECCO/ESMO大会公布了PICCOLO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入组了119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一线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5FU或卡培他滨)联合或不联合奥沙利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失败的患者,分别使用伊立替康联合环孢菌素、伊立替康单药或伊立替康联合帕尼单抗进行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6.
伊立替康单药治疗复发耐铂上皮性卵巢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单药化疗方案治疗复发的耐铂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3例复发的耐铂上皮性卵巢癌,采用伊立替康单药化疗方案治疗,伊立替康80 mg/m2,静脉给药,第1、8、15天,28 d为1周期。2至4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33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7.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8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迟发性腹泻,无化疗毒性相关死亡病例。结论伊立替康单药是临床上治疗复发的耐铂上皮性卵巢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10月应用伊立替康联合亚叶酸、5-氟尿嘧啶(5-Fu)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2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泵给药的方法应用伊立替康、亚叶酸、5-Fu方案治疗。将伊立替康180mg/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深入研究奥曲肽联合伊立替康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噻唑蓝比色实验研究奥曲肽、伊立替康单药以及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了解其抑制作用,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结果奥曲肽单药对人结肠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奥曲肽联合伊立替康能增强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奥曲肽联合伊立替康凋亡率为40.35%。结论奥曲肽和伊立替康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见化疗药物对标记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影响。方法: 将干扰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抗代谢药(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地西他滨),抗肿瘤抗生素(依托泊苷),抗肿瘤植物成分药(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其他抗肿瘤药(顺铂、奥沙利铂、卡铂、奈达铂、伊立替康),抗肿瘤靶向药(硼替佐米、郝赛汀、培美曲塞二钠)分别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体系中,用酶标仪测光密度值;同时加入碱性磷酸酶(ALP)+ 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AMPPD)反应体系中,用化学发光仪测相对发光强度值。结果: 在HR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AL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依托泊苷、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多西他赛、紫杉醇、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两种酶反应体系中,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在人体血样药物峰浓度时对HRP和ALP酶活性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多西他赛、紫杉醇两种化疗药物对HRP和ALP免疫酶促反应体系存在明显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66-368
2011年12月20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恒瑞医药)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通知,公司生产的抗肿瘤药伊立替康注射液通过美国FDA认证,成为在美国上市销售的首个中国制造的注射剂。这一喜讯迅速传开,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财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MTT法测定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P〈0.05),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弱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的抑制效果(19〈0.05);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可为临床难治性和复发性大肠癌患者的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00μg/ml尼妥珠单抗、5μg/ml伊立替康单独和联合作用大肠癌SW480细胞24、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 、pERK1/2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尼妥珠单抗和伊立替康联合作用SW480细胞48h后,其细胞增殖抑制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伊立替康和尼妥珠单抗单药作用24h后,未能明显诱导SW480细胞凋亡,但作用48h后伊立替康诱导的凋亡率为16.01%,而尼妥珠单抗组的细胞凋亡仍不明显.尼妥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作用24h后,也未能明显诱导SW480细胞凋亡,而48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可达26.34%,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K1/2在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中的表达无变化,而pERK1/2在对照组和伊立替康组的表达无变化,在尼妥珠单抗组和尼妥珠单抗 + 伊立替康组的表达明显降低.伊立替康单药处理SW480细胞后,BRCA1蛋白表达量增加,尼妥珠单抗单药处理后BRCA1表达也有所增加,但尼妥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作用后,SW480细胞的BRCA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尼妥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能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降低BRCA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单克隆抗体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体外对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CK8检测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g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型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分析bFGF-mAb联合CPT-11对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bFGF单克隆抗体、伊立替康剂量依赖性抑制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增殖,bFGF单克隆抗体组、伊立替康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组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73%、21.96%、54.30%,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bFGF单克隆抗体、伊立替康剂量依赖性诱导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凋亡,bFGF单克隆抗体组、伊立替康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组诱导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7%、4.3%、6.5%,联合用药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bFGF单克隆抗体组、CPT-11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CPT-11组可明显抑制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对AKT、ERK1/2蛋白则影响不大.bFGF抗体联合CPT-11一方面通过抑制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的水平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结论 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能有效阻断与bFGF相关的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替吉奥与雷替曲塞分别联合伊立替康术前化疗对手术后局部进展期胃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48例接受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替吉奥组),42例接受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雷替曲塞组),两组均在化疗2个周期后复测肿瘤大小,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与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医对伊立替康导致腹泻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近10年中医诊治伊立替康导致腹泻的文献整理,进行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归类统计,分析总结各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的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伊立替康导致腹泻的中医证型有5个,其中频次最高的为脾胃虚弱证,占33.33%,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占30%;方剂以自拟方居多,成方中频次最多的是参苓白术散,占13.33%;药物类别共15类,其中以补虚药、收敛固涩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较为多见;中药共91味,常用药物为甘草、白术、党参、茯苓、黄芩等。结论:通过对近10年伊立替康导致腹泻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为伊立替康导致腹泻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恒  陈英杰  孙红戈  梁宁震 《医学综述》2014,(11):2107-2108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因复发性卵巢癌就诊于辽河油田第二职工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2例,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61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方案,伊立替康组(61例)采用伊立替康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4%,显著优于伊立替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73.8%)以及骨髓抑制症状(52.5%),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伊立替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1-12,41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使用背景、药物动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疗效以及该药的毒副反应。伊立替康作为一线抗癌药物,对晚期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毒副作用较少,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乙醇注入-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方法 乙醇注入-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以结直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三种细胞为模型,MTT法检测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对各种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采用荧光染色法,考察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对乳腺癌细胞MCF-7形态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游离伊立替康溶液相比,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对人直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改变MCF-7细胞的形态,促进其凋亡.结论 伊立替康长循环脂质体体外实验表明其能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其效果优于伊立替康注射液,体内实验有待于下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15
2012年8月,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奥沙利铂获准在荷兰上市销售。根据欧盟药证互认法规,公司注射用奥沙利铂可以在欧盟其他任何国家上市销售。恒瑞作为国内第一家注射液获准在欧盟上市销售的制药企业,公司下一步将推进该药在欧盟上市的力度。这也是继去年12月份恒瑞生产的抗肿瘤药伊立替康作为首个中国制造注射剂成功通  相似文献   

20.
马冬 《循证医学》2007,7(3):130-130
伊立替康联合Cetuximab(爱必妥)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尤其是伊立替康耐药后的治疗中显示了明显改善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等方面的优势。使Cetuximab联合伊立替康化疗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标准方案之一,但Cetuximab在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中的价值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本届ASCO大会上,Cutsem等报道的CRYSTAL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