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10只豚鼠,在接受强噪声(125dB LP)前、接受噪声同时及噪声后的耳蜗内电位(EP)及耳蜗动作电位(AP)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强噪声对EP值影响较小,对AP参量影响较大。提示:在强噪声作用下,蜗内电位(EP)参量对噪声性声损伤的作用不敏感;噪声对耳蜗损伤的靶器官并不是在血管纹,而是直接损伤毛细胞和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2.
使小白鼠接触86.5dB(A)和104dB(A)的高频稳态噪声,在接触时间为30、60、120和180min后,立即进行鼠肝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测定。发现86.5dB(A)组变化不大,而104dB(A)组从30min后GPT活性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180min仍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只有在高强度噪声时,GPT活性才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
某合成革厂噪声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厂车间噪声危害进行调查。结果:噪声范围在77~98dB(A)之间,超标率为69.8%。平均声压级分别为90dB(A)、94dB(A)、87dB(A)、84dB(A)。总声压级分别为96dB(A)、99dB(A)、93dB(A)、89dB(A)。查体发现.接噪音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工龄越长听觉损害越重;心电图改变与工龄无明显对应关系。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鼓膜内陷与噪音耳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将豚鼠暴露于不同强度的强噪声中30min后,立即(5min)测MLR的P_0波幅。结果在95dB(SPL)强噪声暴露后,1kHz短纯音引起的波幅明显增大(P<0.05)。在115dB强噪声暴露后,1kHz短纯音引起的幅度立即增大更加显著(P<0.01);用更强的125dB强噪声暴露后,短声及短纯音引起的波幅均有减小趋势,但只4kHz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5.
稳态白噪声对豚鼠螺旋器损伤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豚鼠分别暴露于125 dB SPL 和132 dB SPL 的稳态白噪声中1h 后.即时、1、3、7、15和30 d进行螺旋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主要是第3回和蜗顶螺旋器受损,表现为外毛细胞听毛肿胀、融合、倒伏、断裂和丧失,甚至外毛细胞缺如.暴露于132 dB 白噪声后即时有10 mm 耳蜗螺旋器受损,125 dB 为7 mm.前者有70%外毛细胞受损,后者为50%.噪声强度越大,螺旋器病变范围和外毛细胞受损数量增大,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减轻.得到恢复的主要是轻度病变的外毛细胞,如静纤毛肿胀和融合,但中、重度损伤时静纤毛倒伏和消失未能恢复.白噪声暴露早期(125 dB 组暴露噪声后7 d,132 dB 组15 d),及时采用治疗措施的重要性.本文对噪声所致螺旋器损害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汛邵蓓  倪佩琦 《浙江医学》2005,27(10):727-729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EP)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BAEP异常16例(53.3%),VEP异常15例(50.0%),SEP异常18例(60.0%),总异常率为700%.与正常对照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是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一项客观而敏感的诊断指标,多项EP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文献曾报道了噪声对大鼠血压的长期效应,但尚未见短期实验的报道。本文目的在于探讨短期接触105dB(A)的老龄大鼠其血压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机理。 噪声实验室本底噪声<33 dB(A)。以高频率(主频率为5000 Hz)稳态105 dB(A)噪声刺激大鼠。室温基本控制在18.5±2°G。实验动物为我校繁殖的雄性Wistar大鼠。在本学院动物室饲养半年左右。体重  相似文献   

8.
65名20~25岁健康男性青年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40)。试验组暴露于124±1dB(A)强噪声环境,对照组暴露于80±0.5dB(A)一般环境。1小时后两组分别进行血压、心率和心电图检查,并与暴露前比较。结果表明:强噪声短期暴露有使受试者舒张压上升,心率缓慢,改变心律的作用。与暴露前比较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试图以在锦州饲养的大鼠研究氟化物对甲状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给缺碘或不缺碘的大鼠腹腔注射0.5%NaF,以观察氟对甲状腺碘化酪氨酸及碘化甲腺原氨酸分布的改变。注射 NaF 的大鼠甲状腺~(125)I—T_3明显低于对照组;D~(125)IT 和 M~(125)IT+D~(125)IT/~(125)I—T_3+~(125)I—T_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改变与 Stolc′s 的实验结果相一致。M~(125)IT+D~(125)IT/~125I—T_3+~(125)I—T_4比值的高低表明氟对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的短期影响是阻抑了激素的偶联过程。而氟对甲状腺~(127)碘分布的影响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北京市某临街住宅在安装隔声窗后室内噪声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隔声窗对交通噪声的防控效果。方法:使用声级计对该住宅两侧居室(北四环侧和校园侧)在关闭隔声窗状态下的室内噪声水平( LAeq )进行测定,与同时测定的室外噪声水平进行对比,并且比较关闭和开启隔声窗时室内噪声水平的差异。结果:该住宅朝向北四环室外的平均交通噪声水平大于70 dB(A),超过我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相关规定。关闭隔声窗后,居室内噪声水平显著降低(P<0.05),平均值在35 dB(A)以下,符合我国对室内噪声水平的规定标准。隔声窗的关闭和开启状态对室内噪声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与开启隔声窗时比较,关闭隔声窗时四环侧和校园侧室内噪声分别降低18.8 dB(A)和8.3 dB(A),说明安装隔声窗对临街住宅尤其是朝向交通干道侧居室内的噪声水平有显著的降低效果。结论:隔声窗对临街住宅室内噪声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听阈及耳蜗毛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听阈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和作用特点 .方法 通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 (ABR)及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豚鼠在 8Hz,1 2 5 d B SPL ,1次· d- 1 ,2 h/次的次声暴露条件下 ,其听阈和耳蜗毛细胞听毛形态的变化情况 .结果 豚鼠在 click声及 9个频率的短纯音的听阈均有升高 ,最大阈移为 2 6 d B (4k Hz短纯音 ) ,最小阈移为 1 8d B(click声 ) ;豚鼠听阈的升高缺乏频率选择性 ,各频率阈移间无显著差异 .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耳蜗毛细胞出现了以外毛细胞为主的损伤表现 ,且由底周至顶周外毛细胞听毛的损伤逐渐加重 .结论 慢性次声暴露确可使豚鼠听力出现下降 ,但与白噪声相比其又有自己的声损伤特点 ,可能在声损伤机制上二者是有差别的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噪声对听觉脑干慢波电位波幅的即时性增大效应。方法:将36只豚鼠分3组,分别暴露在95、115、125dBSPL不同声强的噪声中,30min后,立即检测听觉脑干慢波电位(SW-BAEP)正相波的波幅。结果:在95dBSPL组,可见1kHz短纯音诱发的SW-BAEP波幅明显增大(P<0.05),在115dBSPL组,增大更加明显(P<0.01);在125dBSPL组,短声及1、4kHz短纯音诱发的SW-BAEP波幅均有减小趋势,但只4kHz差异显著(P<0.05)。结论:表明只有在适当强度的噪声暴露后,才能引起SW-BAEP正相波的波幅即时性增大,并具有频率特性;即时性增大效应的出现,常预示出现暂时性阈移(TTS),因而可用于永久性阈移(PTS)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3.
We measured the sound level and frequencies of the acoustic noise generated by a 3 Tesla (T) MR scanner, and investigated the subjective sound level for 30 healthy volunteers with either earplugs, headphones or both. The sound level of 3T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1.5T in all sequences. The peak sound pressure level of 3T ranged from 125.7 dB for MR angiography to 130.7 dB for single shot EPI on the linear scale. The equivalent noise level was from 110.0 dB for FLAIR to 115.8 dB for T1-IR on the A-weighted scale, which exceeded 99 dB, the level regul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ive sound level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noise redu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earplugs and headphones. However, the use of both devices could reduce the subjective sound leve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either one alone (P < 0.01). Thus we propose wearing both devices for ear-protection during 3T 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14.
轻、中度缺氧应激时声强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云  马瑞山  倪鹤鹦  付兆君  程宏伟 《医学争鸣》2001,22(12):1136-1139
目的:通过分析在4种不同高度和5种不同声强条件下P300的潜时及波幅,反应时,得出轻、中度缺氧条件下最佳声强值。方法:14名受试在地面及1500m,3000m,4500m三个模拟高度(吸低氧混合气体)分别进行5种不同声强值(55,60,70,80,85dB)的听觉oddball测试,记录脑电图(EEG)、反应时(RT)及主观感觉,EEG经平均叠加处理提取出脑事件相关电位(ERP)中的P3波幅、潜时。以P3潜时和RT为主要指标评定脑认知能力,结合主观评价确定最佳声强值。结果:P300潜时及RT,在地面及1500m,5种听觉oddball任务声强为55dB时的P300潜时及RT明显长于其它4种声强(P<0.01),而其余4种声强间则无明显差别。在3000m,5000m,声强为70,80,85dB时P300潜时及RT明显短于55dB及60dB的P300潜时和RT(P<0.01),而主观评价反映80,85dB声强刺耳,难以忍受。结论:在地面及1500m轻度缺氧情况下最佳声强值为60-70dB;在3000m及5000m中度缺氧条件下,最佳声强值为70-80dB,此时P3潜时及RT最短;缺氧会减慢脑信息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寅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8-109
目的研究噪声强度及工龄对从业人员听力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HS6288E多功能噪声分析仪测定车间内的噪声强度,使用美国生产的GSI—16型纯音听力计,在本底噪声小于30dB(A)的隔音室内检查双耳的纯音气导听力。结果听力损伤随着噪声强度及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以高频听力损伤为主。结论噪声性耳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单兵导弹肩射时射手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导弹发射时脉冲噪声对射手的影响。方法 :测量导弹发射时射手耳部脉冲噪声的峰值声压级。发射时 2名射手佩戴耳塞 ,测试发射前后射手的纯音听阈、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射手位置脉冲噪声的峰值声压级在15 7~ 16 4dB之间 ,发射后受试者两耳各频率的暂时性听阈偏移均小于 5dB ,血压稳定 ,心电图、一般耳科检查未见异常 ,1名受试者心率无变化 ,另 1名受试者发射后即刻心率明显增加。结论 :射手佩戴护耳器能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