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雪萍  刘超峰 《陕西中医》2007,28(10):1281-128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方(人参、黄芪、桂枝、白术、茯苓、丹参、泽泻、葶苈子等)。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左室舒缩功能及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平  许光兰 《陕西中医》2009,30(8):945-947
目的:观察益气补肺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益气补肺膏(黄芪、桔梗、桂枝、白芥子、五味子、延胡索、细辛等)穴位敷贴治疗本病6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预计值%、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温阳,补虚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类中药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参麦注射液(红参、麦冬)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及证候疗效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氧分压(PaO2)于治疗后24h、治疗后7d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于治疗后24h、治疗后7d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滋阴,回阳救逆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并能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健脾益气法防治骨科术后疲劳综合征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类中药配伍治疗骨科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炙北芪、白术、党参、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甘草)治疗本病33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为90.91%,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疲劳记分、淋巴细胞变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俐 《陕西中医》2010,31(2):147-149
目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椎基动脉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以西比灵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平眩汤基础方(黄芪、葛根、赤芍、天麻、当归、川芎、水蛭等),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改善眩晕症状(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椎基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补肺益气、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华盖散与桃红四物汤加减(丹参、炙桑皮、牛蒡子、葶苈子、赤芍、桃仁、川芎、胆星、炙麻黄等)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咳嗽、咯痰、喘息、罗音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对咳嗽、咯痰、喘息及胃纳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肺益气,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李军茹  吴蕾 《新中医》2003,35(9):26-27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法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以规范化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阳中药(由黄芪、桂枝、薤白、枳实、青皮、瓜蒌、葶苈子、旋覆花、桔梗、丹参等组成),2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严重度、X线检查均有明显改善。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除对照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外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除pH值外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通阳法能明显改善高原地区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其疗效机理可能与改善肺通气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治祥  马宏秀 《陕西中医》2006,27(7):771-772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利水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黄芪、人参、桂枝、炒白术、茯苓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6例,对照组30例服用地高辛,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治疗本病具有益气强心,温化水饮,利尿消肿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化瘀方治疗。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愈肾汤配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玲  张少华 《陕西中医》2011,32(4):409-410
目的:观察温补肾阳、化气利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愈肾汤(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黄芪、当归、肉桂、熟附片、仙灵、兔丝子)配合西药(激素)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22.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8.0%,总有效率56.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两组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温补肾阳,化气利水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