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患者出现假性失弛缓症和吞咽困难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门诊及消化科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该院同期收治的非胃食管反流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食管外症状(包括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哮喘、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夜间咳嗽等)和食管症状(食管症状主要包括反酸、吞咽困难、烧心及胸痛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及胸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哮喘、声音嘶哑、夜间咳嗽及呼吸困难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酒[O^R=2.671 (95%CI:2.781~2.812)]、胆汁反流[O^R=3.762 (95%CI:3.181~4.187)]、食管裂孔疝[O^R=9.562 (95%CI:7.271~11.891)]、便秘[O^R=3.981 (95%CI:3.298~3.871)]及过饱食[O^R=2.161 (95%CI:2.314~2.415)]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症状以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及胸痛为主,部分患者可见食管外症状发生,食管裂孔疝、胆汁反流、嗜酒、便秘及过饱食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南西部地区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儋州、临高、琼中、白沙、澄迈、乐东、昌江等县市医院门诊及消化科诊断为GERD患者1048例(观察组)和非GERD患者982例(对照组),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统计学变量后对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GERD患者主要来自儋州和临高地区,构成比为29.5%和19.4%;观察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痛和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夜间咳嗽、夜间哮喘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大量饮酒、胃肠肿瘤家族史、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便秘、过饱食、摄入油腻食物、辛辣饮食及高盐饮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量饮酒、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便秘及过饱食是发生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617(2.524~2.693)、3.648(3.319~4.185)、9.485(7.653~11.820)、3.387(3.296~3.463)、2.415(2.327~2.496).结论 海南西部地区GERD患者食管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大量饮酒、胆汁反流、食管裂孔疝、便秘及过饱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临床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大学附近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对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引起危险的因素,且对其总结。结果关于胃食管反流病,在所有患者进行分析,发生食管外症状的概率为43.0%,其中咽喉炎占据51.2%,咳嗽占据32.6%,哮喘占据16.3%,造成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劳累过度,吸烟安全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造成食管外症状发生概率有所增加的原因包括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GERDQ量表评分比较高等,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的咽喉部改变及其与胃食管酸反流的关系。方法对 70例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了解反流性食管炎情况 ,咽喉镜检查咽喉部病变的发生情况 ,并对反流症状及咽喉部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3 7.1 %患者有咽喉部症状 ,咽喉部症状类型和程度与反流症状类型及程度无关 (P >0 .0 5 )。 68.6%的患者有咽喉部病变 ,与反流症状及咽喉部症状无关 (P>0 .0 5 )。食管炎严重程度与咽喉部病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咽喉部症状及病变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反流程度无关 ,但与食管酸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成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总结6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临床症状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有反酸、反食、胃灼热、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经胃镜检查分为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组和反流性食管炎(RE)组的发生率及发生情况。结果NERD和RE分别占GERD的53.3%和46.7%:与RE组相比,NERD患者以男性多见(P0.05),平均年龄较轻(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胃灼热更突出。两组患者的食管外症状较轻。结论应密切关注患者胃灼热、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症状以及食管外症状,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烧心、反流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对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久居地、学历、专业),病史,烧心、反流症状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高脂饮食习惯、辛辣刺激饮食习惯、喜食甜品、喜食碳酸类饮料、睡前2h进食习惯、餐后2h内卧床休息习惯、学业压力、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病家族史等),并进行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评价。分析受试者出现烧心、反流症状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7名医学生中,61名(28.11%)出现烧心、反流症状,其中7名(3.22%)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有睡前2h进食习惯的医学生更容易出现烧心、反流的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前2h进食是在校大学生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夜间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评价胃食管反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 9例OSAS患者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2 68± 1 0 47)岁 ,同时进行全夜多导睡眠描记器 (PSG)监测和 2 4h胃食管pH监测 ,按PSG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 (AHI <2 0次 /h)和中重度组 (AHI>2 0次 /h) ,DeMeester积分超过 1 4 72判定为胃食管反流阳性 ,比较两组胃食管反流的差别并分析胃食管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轻度组 6例无食管反流现象 ,中重度组 1 3例中 1 0例 (77% )胃食管反流阳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胃食管反流总时间、立位反流时间比例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饱和度低于 90 %的时间和占睡眠总时间的比例呈正相关 ,与夜间最低氧饱和度呈负相关。结论 中重度OSAS患者多数有胃食管反流现象 ,且病情重、夜间低氧越重 ,胃食管反流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胃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98例)和正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病史、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的BMI、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年龄≥50岁、BMI较大、有食管裂孔疝史、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较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食管裂孔疝史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59,3.675,3.487,P<0.05)。结论 BMI、合并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对该类患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
58例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盛宜 《当代医学》2011,17(2):101-101
目的探讨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咳嗽、哮喘、胸痛等食管外症状,经胃镜检查、24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3.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全面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知识及开阔临床思维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69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咽部不适、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经胃镜检查2、4 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6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86%。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仔细鉴别胃食管反流病,行胃镜检查或24 h食管pH值测定及其他寻找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孙宝君  李园  邹琳  俞森洋 《重庆医学》2005,34(7):1044-104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肺炎患者24h食管pH监测,探讨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s,GER)在老年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及30例非肺炎患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计算酸反流得分,以12.70作为酸反流得分的正常界限.结果 31例老年肺炎患者平均酸反流得分34.91,对照组平均酸反流得分5.9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炎患者25例存在胃食管反流,占80.6%(25/31),其中仅5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占20.0%(5/25).结论胃食管反流可能是老年肺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老年肺炎患者胃食管反流多无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2.
史伟东  苏秉忠 《医学综述》2009,15(24):3776-3778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外不适症状及(或)并发症。随着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患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增多,及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患者死亡,使此并发症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到消化内科和相关学科的重视。该文综述了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胃镜检查、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测验、食管测压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诊断方法,及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抗酸药和促动力药治疗、手术与内镜治疗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例数,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00%(40/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年龄、TNM分期、术前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制作管状胃、手术时间和术后第2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放疗、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制作管状胃和术后第2天CRP水平>60 mg/L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国西北地区Barrett食管(BE)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省市的四个主要教学医院的内镜中心行健康检查或者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包括危险因素在内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调查及内镜检查。当胃食管反流症状总积分≥12分时诊断为GERD。对内镜疑似化生食管取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特殊的肠化生时诊断为BE。结果:在12265例调查对象中,142例(男性91例,女性51例)诊断为BE,其中32例发生在GERD中,110例发生在非GERD中。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平均年龄为51.3±12.6岁。BE在GERD和非GERD中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汉族和非汉族中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年龄、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为危险因素,而饮茶为保护因素。结论:我国西北地区BE在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16%,在GERD和非GERD中分别为6.06%和0.94%。老年男性、GERD、食管裂孔疝、饮酒、水果蔬菜缺乏可能危险因素,喝茶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声带白斑与胃食管咽喉反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 X  Wang XY  Zhang YH  Wang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9):1323-1326
目的 探讨声带白斑与胃食管咽喉反流可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诊断为声带白斑,并由术后病理证实为声带角化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患者15例,征得患者同意后手术前行24 h咽喉及食管pH监测,统计反流率,分析反流特点、反流症状评分.结果 15例患者中有病理性食管内反流者9例,阳性率为60%,食管反流阳性组与反流阴性组之间在反流时间(104.6 min±42.1 min/10.9 min±11.5 min)、反流次数(30.1次±16.2次/4.8次±3.4次)、反流百分率(7.9%±2.9%/1.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85,-4.029,-6.095,均P<0.01),在反流症状评分方面,组间反酸烧心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咽喉部反流2例,反流概率13.3%,其中1例同时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结论 声带白斑患者较普通人群有较高的病理性食管反流概率,反流可能是声带黏膜发生自斑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疾病致咽喉炎的诊疗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胃食管反流疾病致咽喉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48例中显效22例(45.8%),有效16例(33.3%),无效10例(20.8%),总有效率达79%(38/48)。结论:胃食管反流疾病致咽喉炎通过有效制酸、促胃动力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伴有上腹胀、胸痛、嗳气、上腹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还可见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食管外的表现。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饮食营养、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北京和上海城乡5 000份调差问卷显示,伴有反流症状分别为10.19%和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十分常见,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表现为典型的胃烧灼感及反流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咽喉或呼吸系统等食管外症候,极少部分并发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国内外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这些深入研究也促进了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胃灼痛等症状以及咳嗽、咽喉炎等食管外症状。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诊断GERD,而胃镜、24h食管阻抗-pH值监测等检查也在GERD的诊疗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食管测压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对食管HRM在GERD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 (GER)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反食等症状 ,可导致食管炎 ,以及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本研究的目的是 :(1)了解漯河市大中专在校生GER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 ;(2 )研究GER发生的危险因素 ;(3)通过对在校生进行健康教育 ,改变群体不良生活习惯 ,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 16~ 2 0岁漯河市大中专在校生 ,其中住校生 2 2 2 7人 ,非住校生 192 0人 ,采用分区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 ,每一份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亲自填写 ,并有专门人员进行审核。结果 :胃食管反流典型症状住校生发生率 (35 97% )明显高于非住校生GER相关症状发生率 (2 3 75 % ) ,P <0 0 0 1,其中多为轻度 ,而症状较重 ,发生频率较高者仅占少数 (0 6 % )。结论 :(1)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在大中专住校生中发病率较高 ;(2 )其发病率有明确诱因 ;(3)某些群体性不良生活习惯与其发生有明显关系。对策 :(1)对症状较轻及新入校学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改革不良群体性生活习惯 ,提高群体防病意识 ;(2 )对症状较重者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