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儿镜下选择性血管交通支凝固术(SLPCV)治疗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并发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产科收治并接受SLPCV治疗的48例TTT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Quinter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分析其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其妊娠结局及胎儿存活情况。结果:4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8.06±4.97岁,Quintero临床分期为Ⅰ期15例、Ⅱ期31例、Ⅲ期1例、Ⅳ期1例。48例行SLPCV术患者中位孕周为23.6周,平均手术时间为43.92±13.94分钟,术后总体胎死宫内发生率为17.71%(17/96),术后胎膜早破总发生率为18.75%(9/48)。48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39.58%)因提前终止妊娠未进入围产期,29例患者(60.42%)进入围产期。胎儿总体存活率为40.63%(39/96),双胎存活率为37.50%(18/48),单胎存活率为12.50%(6/48),至少一胎存活率为50.00%(24/48)。受血儿平均出生体质量1989.72±542.76 g,供血儿平均出生体质量1534.7±600.24 g。37例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中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SLPCV手术能够达到较高的TTTS胎儿存活率,且较安全可靠。但术后存在血液稀释情况。  相似文献   

2.
双胎输血综合征诊断处理和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五年间18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组)和620例非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非TTTS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1)双胎输血综合征占双胎妊娠总数的2.8%,占单绒毛膜双胎的8.1%;(2)明确分期14例,引产10例,要求保留胎儿7例(Ⅱ期1例、Ⅲ期5例、Ⅳ期1例);3例经腹羊水减量,其中2例转为Ⅴ期后引产,1例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血管交通支,获两活婴;(3)TTTS组辅助生育受孕明显低于非TTTS组(11.1%比40.0%,P〈0.05),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非TTTS组(22.2%比1.3%,P〈0.05);(4)TTTS组终止妊娠孕周、胎儿平均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TTTS组(P〈0.01)。TTTS组胎儿死亡、畸形和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41.7%、16.7%和33.3%,显著高于非TTTS组的6.4%、1.9%和7.0%(P〈0.01)。结论 (1)双胎输血综合征严重影响胎儿预后;(2)明确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分期有助于临床处理和评估预后;(3)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血管交通支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高。为改善其妊娠结局,近年来应用胎儿镜介导下胎盘交通血管激光凝固术(FLC)、羊水减量术等来治疗TTTS。FLC是TTT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FLC治疗后存活者神经发育结果远远好于羊水减量术,但存活者近期、远期神经功能损害仍然无法避免。因此,对于MCDA双胎妊娠,在孕期应加强超声监测,及早诊断TTTS,及早进行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特有的严重并发症。相比于羊水减量术,胎儿镜激光电凝术(FLP)治疗TTTS可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已被公认为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文章主要对FLP的不同术式进行评价,并对接受FLP的TTTS患者的妊娠结局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选择性激光凝固术式与Solomon术式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术后妊娠结局及胎盘特点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接受胎儿镜激光治疗并最终于我院分娩的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特点。研究分为选择性激光凝固术式组和Solomon术式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结局和胎盘特点。结果:手术时间方面,选择性激光凝固术式组大于Solomon术式组(分别为23.5±8.8 min和22.4±6.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未满28周胎膜早破发生率方面,选择性激光凝固术式组高于Solomon术式组(分别为32.3%和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在残留吻合血管直径方面,动脉-动脉和静脉-静脉吻合血管大于动脉-静脉吻合血管[1.8(0.1~5.0)mm, 1.3(0.7~6.4)mm和0.6(0.2~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olomon术式可能缩短胎儿镜激光手术时间,可降低术后未满28周胎膜早破发生率。两种术式术后残留动脉-动脉和静脉-静脉吻合血管的直径均大于动脉-静脉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镜术中同时行子宫颈环扎术对于治疗子宫颈长度缩短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1例子宫颈长度≤20mm并接受胎儿镜激光手术(FLS)治疗的TT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环扎组(n=38)及未行环扎术组(n=23),探讨子宫颈环扎术对行胎儿镜激光治疗子宫颈缩短的TTTS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环扎组和未行环扎组的分娩孕周分别为(32.20±4.43)周、(29.09±4.78)周(P=0.013),术后继续妊娠时间分别为(64.82±41.70)d、(36.17±28.00)d(P=0.002),双胎至少一胎生存率分别为92.1%和69.6%(P=0.032),双胎生存率分别为78.9%和39.1%(P=0.03),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率分别为18.4%和43.5%(P=0.044)。结论胎儿镜术中同时行子宫颈环扎术,对于子宫颈长度≤20mm伴有或不伴有子宫颈形态改变的TTTS患者,可延长分娩孕周及术后继续妊娠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馨  耿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1):865-86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UFD)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sIUFD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绒毛膜(MC)双胎(31例),双绒毛膜(DC)双胎(59例)。分析不同绒毛膜性sIUFD存活胎儿的预后,sIUFD存活胎儿终止妊娠的时间、分娩方式等。结果:(1)sIUFD孕妇存活胎儿妊娠丢失14例(15.6%),其中流产6例,引产8例(胎死宫内5例,胎儿异常3例)。MC双胎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早产发生率高于DC双胎(P<0.05);两组间存活胎儿活产、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现sIUFD后24小时内终止妊娠7例,其中2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存活胎死亡。MC双胎与DC双胎相比,发生sIUFD距分娩间隔时间较短(P<0.05),分娩孕周较早(P<0.05)。(3)新生儿窒息率、转NICU率、新生儿死亡率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双胎发生sIUFD存活胎儿发生胎死宫内及早产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明显增加,应加强监测。sIUFD不是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指征,阴道分娩并不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胎PPROM122例(研究组)及同期随机抽取的单胎PPROM183例(对照组),探讨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发病孕周、期待治疗、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双胎妊娠PPROM发生率为21.0%,显著高于单胎妊娠PPROM发生率(3.5%)(P0.05);研究组早产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均早于对照组,研究组34周发生胎膜早破者期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期待治疗时间短,应积极预防,出现胎膜早破积极对症治疗,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煊彩超声血管成像在术前辅助制定胎儿镜激光手术穿刺点选择策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并接受胎儿镜激光治疗的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病例50例,其中术前使用煊彩超声辅助选择穿刺点的煊彩超声组25例,对照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例手术中血管交通支激光凝固操作的难易程度,探讨研究方案是否有效。结果煊彩超声组和对照组的容易型血管交通支平均占比分别为(68.13±21.43)%和(45.78±27.71)%(P=0.002);较难型分别为(23.38±17.30)%和(43.89±22.80)%(P=0.001);两组血管交通支的占比区别明显。激光手术时间分别为(5.76±1.20)min和(6.24±2.11)min(P=0.178);平均分娩孕周分别为(31.51±4.09)周和(31.39±5.14)周(P=0.930);双胎至少一胎生存率分别为88.00%和84.00%(P=0.270),双胎生存率分别为64.00%和52.00%(P=0.284);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率分别为12.00%和24.00%(P=0.044)。结论煊彩超声胎盘血管成像能够优化胎儿镜激光治疗TTTS的术前穿刺定位策略,并且没有造成额外的损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羊膜(MA)双胎的临床特征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流产及分娩的17例MA双胎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7例MA双胎中孕早、中期流产或引产4例(23.5%):1例一胎儿无脑儿、一胎儿胚胎停育流产,1例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引产,2例发生无心畸胎(TRAP)引产。另2例TRAP于孕23周行胎儿镜脐带结扎减胎术后继续妊娠。②MA双胎进入围生期13例(76.5%),分娩中位孕周33周,其中规律产前检查9例,无规律产前检查4例。13例中无合并症入院待产择期剖宫产3例(存活新生儿5例);因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和胎儿窘迫入院6例,其中行急诊剖宫产4例,自然分娩2例,存活新生儿10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2例,其中急诊剖宫产1例,择期剖宫产1例,存活新生儿4例;合并TRAP 1例孕39周自然分娩,存活新生儿1例;孕30周双胎胎死宫内引产1例。③胎儿畸形9例(26.5%,9/34),其中TRAP 4例,无脑儿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面横裂1例。结论:MA双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早产风险大,孕期规律产前检查,积极进行TRAP、TTTS、重度子痫前期等处理,必要时入院待产,及时行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选择性减胎术和胎儿镜下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凝结术(selective laser coagulation of placental vessels,SLCPV)两种不同方式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行RFA治疗(5例)、SLCPV治疗(15例)的Quintero分期Ⅲ~Ⅳ期TT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1)RFA组手术孕周为22~26+1周,平均24.4周;平均手术时间15.6 min;SLCPV组手术孕周为17+5~27+4周,平均23.1周;平均手术时间30 min。RFA组无一例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PPROM),SLCPV组5例(P>0.05)。(2)SLCPV组患者有1例发生肠梗阻并最终发生流产;术后两组20例患者的胎儿染色体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3)RAF组患者分娩孕周为28^(+1)~36^(+1)周,平均32.2周,SLCPV分娩孕周为26^(+3)~37^(+1)周,平均30.3周。对新生儿定期随访发现:SLCPV组中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而其同胞胎儿表现正常。至少一胎存活率全部20例患者为16/20,RAF组为5/5,SLCPV组为11/15(P>0.05)。结论 RAF选择性减胎术和胎儿镜SLCPV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均具有良好效果;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综述目的与双绒双胎妊娠相比,单绒双胎妊娠有非常高的胎儿丢失率、围产期死亡率和发病率。这是因为双胎间无法预料的血管交通吻合及单个胎盘的不均衡分配。最新发现尽管某些特定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和激素可能参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但通常认为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以血管构建为基础的。关于减少羊水、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和造口术的大规模随机试验仍无结果。随着胎儿镜激光治疗所需的硬件和仪器进一步完善,单绒双胎在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生长不协调问题已得到解决。已提出几个TTTS的发病机制,但对于其发生过程仍知之甚少。而且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对双胎妊娠并无和单胎妊娠同样的预测价值。对双胎间的血管吻合进行预防性激光阻塞可以预防单胎胎死宫内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但这一预防措施至今对改善妊娠结局并无任何益处。最后本文讨论了关于单绒双胎妊娠生长不协调和染色体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处理。通过针孔导入的激光和单极凝固术可以用来在妊娠早期进行选择性减胎或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妊娠晚期或血流动力学正常时,双极凝固术似乎更有效。总结近几年来,对单绒双胎妊娠合并症的理解已进一步深入。希望这些进步可以指导这类高危妊娠进行更好的检测,最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综述目的与双绒双胎妊娠相比,单绒双胎妊娠有非常高的胎儿丢失率、围产期死亡率和发病率。这是因为双胎间无法预料的血管交通吻合及单个胎盘的不均衡分配。最新发现尽管某些特定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和激素可能参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但通常认为TTT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以血管构建为基础的。关于减少羊水、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和造口术的大规模随机试验仍无结果。随着胎儿镜激光治疗所需的硬件和仪器进一步完善,单绒双胎在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生长不协调问题已得到解决。已提出几个TTTS的发病机制,但对于其发生过程仍知之甚少。而且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对双胎妊娠并无和单胎妊娠同样的预测价值。对双胎间的血管吻合进行预防性激光阻塞可以预防单胎胎死宫内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但这一预防措施至今对改善妊娠结局并无任何益处。最后本文讨论了关于单绒双胎妊娠生长不协调和染色体异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处理。通过针孔导入的激光和单极凝固术可以用来在妊娠早期进行选择性减胎或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妊娠晚期或血流动力学正常时,双极凝固术似乎更有效。总结近几年来,对单绒双胎妊娠合并症的理解已进一步深入。希望这些进步可以指导这类高危妊娠进行更好的检测,最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2427例双胎妊娠临床资料,将分娩孕周为28~36~(+6)周的双胎妊娠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早产组(1741例),同期分娩孕周为37~40~(+6)周的双胎妊娠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686例),比较两组病例临床资料特点,分析导致双胎妊娠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2009~2016年双胎妊娠分娩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早产率为71.73%。双胎妊娠早产中自发性早产占47%,医源性早产占28%,胎膜早破占25%。早产组平均分娩年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孕比例、初产妇比例、规律产检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剖宫产次、当次分娩剖宫产率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粘连、瘢痕子宫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前置胎盘及不规律产检是双胎妊娠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双胎妊娠早产原因以自发性最多,其次为医源性及胎膜早破。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前置胎盘及不规律产检是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龄≤34周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 ?TTTS)早产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妊娠≤34周的TTTS孕妇共68例, 其中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TTTS早产儿共106例(TTTS组)纳入回顾性分析。在同期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非TTTS双胎早产儿中选择与TTTS组早产儿孕母年龄相差2岁以内, 出生胎龄相差1周以内, 且无先天性畸形、未接受过宫内干预并资料完整者178例作为对照(非TTTS组)。总结胎龄≤34周TTTS早产儿预后, 比较不同宫内干预方式、受血儿与供血儿、轻度与重度TTTS早产儿以及TTTS与非TTTS双胎早产儿生后早期并发症及早产儿结局(生后存活≥28 d定义为存活, 存活<28 d定义为死亡)的差异, 分析影响胎龄≤34周TTTS早产儿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妊娠≤34周TTTS孕妇68例, 双胎存活率为48.5%(33/68), 至少一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围产结局分析.方法 选择2002年11月1日-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352例,其中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24例患者及其双胎儿为TTTS组,不合并TTTS的328例患者及其双胎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产结局;比较对照组中单卵双胎与TTTS组的母儿预后差异;比较TTTS组中供血儿和受血儿的预后差异;探讨TTTS分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按照2004年Bajoria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TTTS的诊断和分级.结果 (1)TTTS发生率:TTTS的发生率为6.8%(24/352).(2)合并症及并发症:TTTS组羊水过多[37.5%(9/2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8%(5/24)]和早产[66.7%(16/2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7/328)、7.0%(23/328)、36.3%(119/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围产儿结局:TTTS组围产儿胎死宫内[18.8%(6/32)]、新生儿窒息[73.1%(19/26)]、转入新生儿ICU[88.5%(23/26)]、新生儿死亡[15.4%(4/26)]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31.3%(10/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7/640)、3.0%(19/632)、23.4%(148/632)、1.7%(11/632)、2.8%(18/63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4)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患者的合并症及并发症比较:TTTS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分别为9.9%(14/142)和49.3%(70/14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围产儿结局比较:TTTS组围产儿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转入新生儿ICU、新生儿死亡和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单卵双胎[分别为0.7%(2/282)、3.9%(11/280)、29.3%(82/280)、2.1%(6/280)、3.2%(8/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TTTS分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TTTS Ⅰ~Ⅲ级者的围产结局优于Ⅳ~Ⅴ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合并TTTS患者的围产结局不良,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相关资料,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和分娩(28周以上)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其中单绒毛膜双胎(MCT组)321例,根据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1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双绒毛膜双胎(DCT组)321例,分析两组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642例双胎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03±4.53)岁,孕前BMI为(20.73±2.51)kg/m~2,分娩孕周平均为(35.58±2.21)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148.89±221.4)g。母、儿围产结局发生前五位的分别为:早产、贫血、胎膜早破、GDM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畸形、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窒息。其中早产的发生率最高,为55.61%。MCT组的早产、34周早产、脐带帆状附着、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的发生率高于DCT组,但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D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一胎羊水过多、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围产儿死亡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性双胎增加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根据双胎绒毛膜性做好详细的孕期保健,对提高母儿围产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行胎儿镜激光凝固术(FLC)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FLC的75例TTTS病例,分为未发生PPROM组(n=48)和PPROM组(n=27).分析影响PPROM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帅  漆洪波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3):173-176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 to 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TTTS发生率为10%~15%,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TTTS发生率为6%[1]。若不及时干预,其病死率高达80%~100%[2],即使存活,仍然存在较大的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规范化的双胎孕期保健、早期超声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改善TTTS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一种单卵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由于两个胎儿的血液循环在胎盘有血管相交通,故引起血液动力学差异。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7月-2004年11月收治的3例TTTS患者,分析其妊娠情况,围生期和远期结局,结合相关文献探讨TTTS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