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对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12例,观察CBP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计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检测CBP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与治疗前比较,经CBP治疗12、24和48 h后,所有患者体温、心率、MAP均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肌酐、尿素氮、ALT、AST、CK、CK-Mb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也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CBP治疗能明显改善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的肝肾功能,减轻心肌和骨骼肌损伤,清除体内炎症因子,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热射病(H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效果 方法。2005年5月-2009年8月.“将持续血液净化应用于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7-25岁).每次治疗24-48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流量为2-4L/h.血流量150-250ml/min.采用普通肝素抗凝.而对于部分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给予补充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底物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结果:11例患者中9侧痊愈。出院,2例焉亡;cBP治疗中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平均动脉压.心率和氧台指数均有所改善,,多巴胺剂照逐渐减少(p〈0.05).APACHE11评分降低(P〈0.05);血中肌酐,尿素氮.肌红蛋白0肌酸激酶下降明显(P〈0.05).但胆红素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持续血液净化对热射病台并MODS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患者耐受性好,是抢救热射病合并MODS患者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感染性休克,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同时,辅以CBP治疗。所有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动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检测动脉血乳酸。滤器为AV600,置换液配方为0.9%NaCl3000ml、5%葡萄糖170ml、注射用水820ml、10%caCl26.4ml、50%MgS041.6ml装入4L输液袋,制成4L/袋的成品(A液部分)。使用前根据患者血钾水平适量加入10%KCl与5%NaHC03250ml(B液部分),由不同的通路按(4000mlA液:250mlB液)同步输入,以免发生沉淀。5%NaHC0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匀速补充,以纠正酸中毒。置换液流量为4L/h,首次连续治疗48~72h,以后根据病情再决定CBP。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浓度、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明显改善;在多巴胺停用48h内血压正常者共6例,72h内共10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8例,其中4例在感染休克后48h后作CBP治疗。共治愈19例,死亡7例,死亡7例中并发MODS5例。结论CBP治疗感染性休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经CBP治疗,死亡率有明显降低,但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4.
Kou QY  Chen J  Ouyang B  Guan X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97-1199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MODS患者22例,行CVVH治疗,取治疗前后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取静脉血和滤出液检测有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开始行CVVH前及CVVH治疗后1h.4h、8h分别测量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22例患者CVVH治疗后血浆TNF-α、IL-1水平明显下降(P〈0.05)。超滤液中未检出TNF-α,但有较高浓度的IL-1、IL-6和IL-8。与CVVH前比较,患者心率显著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CVVH治疗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下降,其下降与置换液速度呈正相关。死亡患者置换液速度与存活患者置换液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能够被CVVH有效清除的细胞因子与置换液速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VVH可清除MODS患者血浆中部分细胞因子,并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功能。加大置换液速度能更好地清除外周血细胞因子,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包括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血浆置换(PE)]抢救妇产科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5例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BP治疗前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血肌酐值,住院天数和治疗模式,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患者治疗前MODS评分6~18分,APACHEⅡ评分8~28分,血肌酐101.04632.4μmol/L。住院时间8~84d。5例患者中,3例治愈,1例遗留慢性肾衰竭,1例死亡。结论CBP对MODS患者的救治是有效的和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连续性高流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严重感染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200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确诊为产重感染伴有MODS的病人,平均APPACHEⅡ评分为23.8±8.3,平均SOFA评分为10.6±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HVHF治疗至少3d,血流速度250mL/min,超滤量4L/h,置换液以前稀释方式输入,普通肝素抗凝,每24h更换滤器1次.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生命体征、血清尿素氮、肌酐、胆红素、动脉血乳酸、血小板、氧合指数及AP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变化,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20例病人在HVHF治疗后生命体征迅速稳定,体温、心率、呼吸频率降低,平均动脉压上升,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下降,动脉血乳酸降低,血小板计数升高,氧合指数改善,AP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后来见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病人未见严重的离子及酸碱紊乱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连续性HVHF治疗能够降低严重感染伴有MODs病人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器官功能水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对10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实行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结果4例痊愈出院,6例存活时间超过15d(15d后5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CHVHF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平稳,APACHEⅡ评分48h后显著改善(P〈0.05,P〈0.01)。提示肾移植术后合并ARDS的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应用CHVHF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护理评估与监测,保持体外循环通畅,做好心理护理是使治疗顺利进行,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乳酸盐置换液在危重病1人CRR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ICU行cRRT治疗的.63例危重病人(乳酸盐置换液组34人.碳酸氧盐置换液组29人).于治疗前、治疗24h和48h测定血乳酸、PH、BE、HCO3-、平均动脉压(MAP)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乳酸盐组在CRRT治疗24h、48h后.乳酸呈下降趋势,但朱达到统计意义差别。碳酸氢盐组cRRT治疗24h后,乳酸即下降,至4BH乳酸较治疗前均达到显著意史差异(P〈0.05)。血PH值、BE和HC03-在CRRT治疗后24h、48h两组均显著升高,血清肌酐在治疗24h后两组均显著下降,A8h下降更为显著,而平均动脉压和钠离子在治疗过程中无统计意义差别。除乳酸、BE外,CRRT 486后靴酸盐组和碳酸氢盐组各时间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氧酸盐置换液不升高血乳酸。在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稳定内环境方面具有优势,乳酸盐置换液可以安全地用于危重病人的CRRT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ICU患者CRRT治疗前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28例危重症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血尿素氮、肌酐、血钾、血钠、血乳酸、血糖、血pH值的变化.结果 经CRRT治疗及综合护理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下降,血清钾、钠、血pH值恢复正常.结论 CRRT治疗对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效果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8年期间进行CVVH治疗的27例ESRD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在CVVH治疗前后血生化(尿素氮、肌酐、钠、钾)、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24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89.9%。CVVH治疗后血压平稳,心率、呼吸有稳定下降,未出现透析失衡表现,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下降,酸中毒纠正;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相似,但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CVVH能平稳清除水分、溶质及部分细胞因子,改善心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是ESRD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中度等容血液稀释对小肠氧输送和氧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J  Mo L  Tan J  Peng W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306-308
目的 探讨术中急性中度等容血液稀释对小肠血流灌注和氧输送,氧耗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家猫,用多聚明胶将血红蛋白稀释至84g/L在血液稀释前后分别测定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肠系膜上静脉血乳酸量,作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血气分析,分析计算血液稀释前后的小肠氧输送量,氧耗量和氧摄取率。结果 血液稀释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及小肠氧耗量较称释前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小肠氧输送量和小肠氧摄取率无显著性变  相似文献   

12.
门奇联合断流术对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门奇联合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PHT)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门脉高压症患者16例,于门奇联合断流术中测定开腹、脾动脉结扎、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食管下段横断后自由门静脉压(FP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脾动脉结扎、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食管下段横断后FPP显著下降(P<0.01),而CVP、CO、HR、M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门奇联合断流术能显著降低自由门静脉压,对体循环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用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 MODS患者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0—87岁,ASA分级Ⅱ级7例、Ⅲ级13例,均符合MO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经右侧股静脉置管,使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以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模式治疗。于第1次CBP前、CBP开始后2、4、6h及CBP停止后6h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同时抽取静脉血2ml测定血液BUN、Scr、Glu、Na^+、K^+、Cl^-的浓度。结果 与第1次CBP前比较,pH、PaCO2、Na^+、Cl^-、G1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O2/FiO2和Cdyn在CBP开始后2、4、6h时明显升高(P〈0.05);Raw、BUN、Scr和K^+明显降低(P〈0.05);HR于CBP开始后2、4、6h以及CBP停止后6h时降低(P〈0.05)。结论 CBP能促进MODS患者的氧合功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维持内环境稳定,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在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按照血清总胆红素(sTBL)水平分为观察组(A组,sTBL≥17.1μmol/L)和对照组(B组,sTBL<17.1 μmol/L),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呼出气七氟醚浓度在1.0 MAC和1.5 MAC并维持10 min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麻醉诱导前A组MAP、HR、全身血管阻力(SVR)、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1.0 MAC时A组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CI、每搏指数(SI)的下降百分率均明显大于B组(P<0.05或P<0.01).1.5MAC时A组患者MPAP、MAP、CI的下降百分率明显大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与非阻塞性黄疸患者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流动力学随七氟醚呼出气浓度增加而波动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腹腔镜腹壁结构分离技术治疗腹腔内高压的效果.方法 8头巴马香猪于全麻下手术,通过腹腔灌注CO2建立腹腔高压(IAH)模型.于腹肌平面上方建立皮下隧道,在腹腔镜的监测下以超声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的止点,记录术前、单侧减压和双侧减压后的腹腔内压(IAP)、腰围(WL)、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建立IAH(25 mm Hg)后,WL为(65.3±2.5)cm,MAP为(88±14)mm Hg,HR为(115±9)次/min,CVP为(10.8±2.2)cm H2O.实施腹腔镜腹壁结构分离后,IAP降至(16.0±1.5)mm Hg(P<0.01),WL升至(83.1±1.9)cm(P<0.01),MAP升至(100±12)mm Hg(P<0.01),HR降至(97±7)次/min(P<0.01),CVP降至(7.3±1.8)cmH2O(P<0.01).结论 IAP的变化可引起巴马香猪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腹腔镜腹壁结构分离技术可显著降低其IAH,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猪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时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雄性家猪14头,体重14~17 kg,随机分为2组(n=7):假手术组(S组)和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组(HS-VR组).HS-VR组经股动脉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通过放血和回输放出的血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35~45 mm Hg,持续90 min],然后回输全部放出的血液及等容量的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容量复苏.S组除不放血及容量复苏,其他操作同HS-VR组.分别于放血前(基础值)、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成功时(T1)、容量复苏结束时(T2)、容量复苏结束后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240 min(T6)时记录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和心输出量(CO),并于上述时点采集血样,测定血浆ET、NO、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并计算ET/NO比值,ET/NO比值分别与血浆BUN、Cr浓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S组比较,T1时HS-VR组MAP、PAP、CVP和CO降低,HR增加,血浆ET、BUN和cr浓度升高,ET/NO比值升高,T2时PAP和CVP升高,T4时HR降低,T6时PAP和ET/NO比值降低,T4-6时血浆NO浓度升高(P<0.05或0.01);HS-VR组血浆ET/NO比值与BUN、Cr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容量复苏可纠正ET与ND功能失衡,改善失血性休克家猪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利多卡因与中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的影响。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中药组40例 ,纯中药组 (对照组 ) 5 2例 ,均灌肠治疗 1个月。记录患者灌肠保留时间 ,测定灌肠前后患者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利多卡因中药灌肠组的保留时间 (30 2 .2± 12 4.4)min比纯中药组 (4 0 .11± 90 .8)min明显延长 (P<0 .0 5 )。单纯中药组治疗一个疗程后 ,血液生化指标中只有BUN明显降低 (P <0 .0 1)。而其它指标没有明显改变。而利多卡因中药组能明显改善BUN、Cr、CO2 CP、Hb等各项指标 (P <0 .0 5或P <0 .0 1)。两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利多卡因中药联合灌肠能明显延长灌肠保留时间 ,同时明显提高中药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蒙蒙  张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11):1068-1072
目的评价去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限制性输液老年患者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直)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65~80岁,BMI 18~24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去氧肾上腺素复合限制性输液组(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复合限制性输液组(B组)。A组术中静脉输注复方乳酸钠5ml·kg~(-1)·h~(-1),同时静脉输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0.1~0.3μg·kg~(-1)·min~(-1),维持MAP≥65mm Hg,术中失血量以等容量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补充。B组则静脉输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0.01~0.03μg·kg~(-1)·min~(-1)。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T_0)、手术开始后1h(T_1)、2h(T_2)及出麻醉恢复室时(T_3)记录MAP、HR和CVP,同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的血样,进行血气分析,测定术前及术后1d的Hb、血清白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的浓度。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T_1~T_3时A组Hb、动脉血氧含量(CaO2),T_1、T_3时静脉血氧含量(CcvO_2),T_2时动脉静脉血氧差(Da-cvO_2)明显降低(P0.05);两组MAP、HR、CVP、血乳酸(Lac)、PaO_2、中心静脉血氧分压(Pcv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摄取率(ERO_2)、BUN、Cr、咳嗽、咳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和恶心呕吐、腹胀和肠鸣音消失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氧肾上腺素对限制性输液老年患者组织氧代谢的影响大于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笔者单位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4例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全身治疗及常规呼吸道管理;2005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7例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设为加强组,予以常规全身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呼吸道"床边隔离"与双管(给氧管、湿化管)固定、体位"定向"湿化与痰液稀释、气道灌洗与程序式排痰、药物联合雾化治疗、"间断负压法"吸痰等.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痰液(气管切开后第7天)细菌培养结果、胸部X线片检查(入院后即刻和气管切开后第7天)结果、肺部感染情况、SO_2和血气分析指标(气管切开后7 d内)以及各组患者治愈率. 结果 (1)对照组患者中11例痰液细菌培养呈阳性占78.6%、加强组12例呈阳性占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均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检出菌.(2)胸部X线片提示,加强组7例患者发生肺炎占25.9%,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占57.1%,X~2=3.87,P<0.05).肺部感染确诊结果与此一致.(3)2组患者观察期间均未出现CO_2潴留现象,无窒息引起的PaCO_2、SO_2异常,PaCO_2值组间接近(t=0.89,P>0.05).(4)对照组治愈9例占64.3%,死亡5例,分别死于肺炎、创面脓毒症、MODS.加强组治愈25例占92.6%,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MODS.加强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22,P<0.05). 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对气道起到较好的滤过及隔离、湿化作用,便于痰液稀释、引流与排出,减少了盲目吸痰的概率与操作性损伤.有利于防治气管切开后继发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