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从管程、壳程两方面介绍了传热强化技术和传热强化结构.管程传热强化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强化管,壳程方面主要介绍了一些新型的支承结构,并指出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郝国永  张莹莹  高磊  于宵航  吴亮 《当代化工》2014,(12):2572-2575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结构发展进展,从管程、壳程两个方面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结构改进及强化传热机理,并且介绍了几种新型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成功应用及其强化传热特点。最后为换热器管束结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管程强化和壳程强化两方面论述了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机理,指出了管壳式换热器今后发展中的主要方向;同时对换热器的防腐措施以及改进动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的提高,换热器的强化传热问题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的一些相关成果,列举了几种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程与壳程强化传热的典型元件和结构,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程的传热强化是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的发展.从流场和温度场协同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研讨高效强化传热管的发展途径.指出壳程结构的优化必然同强化管束的优化组合相联系,且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壳侧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传热强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壳式换热器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文厚  杨启明 《现代化工》2007,27(10):50-53
根据国内外换热器节能技术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从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2方面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传热机理及其应用范围,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强化传热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根据近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和思路.最后总结了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国内外近期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勇  闫媛媛  杨飞 《广东化工》2012,39(18):107-108,70
指出了传统单弓形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的缺点,分别从强化传热和优化壳程压降两个方面论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强化传热和优化压降的机理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管壳式换热器的理念,为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换热器节能技术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从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两方面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传热机理及其应用范围,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强化传热技术的优缺点。同时,根据近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部分改进措施和思路。最后总结出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国内外近期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效气-气管壳式换热器的研制简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传热与节能研究室研制的高效气-气管壳式换热器已达到国际上同类型气-气管壳式换热器的先进水平。这种新型换热器可采用螺旋槽管,缩放管或双面整体型低翅片管的管束来强化管程和壳程两侧的气体对流传热,在壳程采用气体流阻小的纵向冲刷形流道结构,由于换热器的壳程流道结构排布合理,可使流体在换热器中的阻力损失较大程度地转化为对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提高,在同等的气流压降下,可比一般弓形隔板管壳式换热器在总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泡状管管壳式换热器,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管程和壳程耦合传热的整体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具有相同形式相同换热面积的光滑圆管换热器对比。通过结果对比分析泡状管强化传热的效果、压降及总传热系数的差异;评价泡状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圆管,泡状管表面形状的变化对管壳两侧均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同时管程流动阻力增大,但壳程阻力有所降低。总体传热系数较圆管有较大幅度提高。综合考虑总传热系数和压降,泡状管对壳程传热性能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