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窒息时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B)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各30例轻度、重度窒息新生儿及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的(TBA)、(PAB)、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并设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结果轻度、重度窒息儿和HIE新生儿血清TBA、PAB水平与正常儿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窒息时血清TBA、PAB水平与Apgar评分均呈线性相关(r=0.571,-0.689,P<0.001),随病情好转血清TBA和PAB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清TBA和PAB是反映窒息儿肝功能损害灵敏的生化指标,动态测定血清TBA和PAB水平变化能很好地、灵敏地反映窒息儿肝脏损害情况及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时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B)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轻度窒息、50例重度窒息和50例正常新生儿的第1、3、5、7天进奶后2 h检测血清TBA、PAB、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并把病例中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40例列为HIE组.结果 10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TBA异常率为65%,4组间TBA和PAB随着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例组经治疗后血清TBA逐渐下降,轻度、重度窒息组分别在第3、7天恢复正常,HIE组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各病例组经治疗后血清PAB值逐渐上升,轻度、重度窒息组分别在第5、7天恢复正常,HIE组第7天仍低于对照组(P<0.05);窒息时新生儿Apgar评分与TBA值呈负相关(P<0.05),与PAB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TBA和PAB是反映窒息患儿肝功能损害灵敏的生化指标,动态测定血清TBA和PAB值变化趋势能反映窒息患儿肝脏损害情况及其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窒息时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B)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各30例轻度、重度窒息新生儿及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的(TBA)、(PAB)、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并设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结果轻度、重度窒息儿和HIE新生儿血清TBA、PAB水平与正常儿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窒息时血清TBA、PAB水平与Apgar评分均呈线性相关(r=0.571,-0.689,P<0.001),随病情好转血清TBA和PAB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清TBA和PAB是反映窒息儿肝功能损害灵敏的生化指标,动态测定血清TBA和PAB水平变化能很好地、灵敏地反映窒息儿肝脏损害情况及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4.
55例新生儿窒息血清胆汁酸的测定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窒息时对肝脏的损害报道较少,我们对55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胆汁酸(TBA)浓度的测定,结合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的检查,观察窒息后新生儿肝脏的损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在出生前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 ,体内各系统均有可能发生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对新生儿窒息的脑、心、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己有较多研究 ,但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损害中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情况报道较少 ,为此 ,我们对 93例窒息新生儿及 30例正常新生儿外周静脉血总胆汁酸 (TBA)进行检测 ,以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TBA的代谢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收住我科的 93例窒息新生儿 ,其中轻度窒息 38例 ,重度窒息 5 5例。男 5 4例 ,女 39例 ;体重 2 .4 5~ 4 .2 5kg。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出生新生儿 …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目前仍较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而窒息后可引起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损伤及多系统功能障碍,其中以心脏受损为常见,是新生儿时期急重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动态监测,旨在观察新生儿窒息后CTnI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CTnI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窒息组:为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科的100例新生儿,均符合以下标准:(1)生后1min Apgar评分≤7分。(2)足月儿。(3)生后24h内入院。(4)无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轻度窒息58例,重度窒息42例;男7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清胱抑素C(CysC)变化及其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住院的40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25例,重度窒息15例)和20例来自本院产科观察室、无窒息史的湿肺及咽下综合征新生儿,均在生后24~48h检测血清CysC和血UA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并对CysC和UA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mg/L)与UA(μ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ysC:(1.9±0.2)、(2.6±0.2)比(1.3±0.2),UA:(296.6±72.4)、(445.9±78.6)比(210.6±115.5),P<0.05],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各组血清CysC与UA水平均呈正相关(重度窒息组r=0.75,轻度窒息组r=0.24,对照组r=0.20,P均<0.001)。结论窒息新生儿CysC明显升高,血清CysC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后肾脏损伤的早期指标,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新生儿60例按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7例)、重度窒息组(23例);同期选择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窒息组新生儿在人院后第1天,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1~3 d抽取外周静脉血3mL,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ys-C水平,并与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中,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17±0.18)mg/L和(1.51±0.21)mg/L,血清BUN水平分别为(5.17±2.25)mmol/L和(6.89±2.21)mmol/L,血清Cr的水平分别为(52.59±15.80)μmol/L和(69.19±18.30)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BUN和Cr水平分别为(0.91±0.12)mg/L,(4.35±1.20)mmol/L和(46.55±10.63)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1).2.轻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35%和38%;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1%、65%和70%.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3.血清Cys-C与BUN和Cr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0.84 P.<0.01).结论 Cys-C能较早反映肾脏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血清Cys-C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生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S100B蛋白(S100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窒息新生儿和16例健康新生儿生后3~7天血清HMGB1、S100B、IL-6、TNF-α水平,同时对窒息患儿生后第3~7天进行头颅CT检查,比较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和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窒息组患儿头颅CT异常组和正常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1)轻度、重度窒息组血清HMGB1、S100B水平(ng/L)均高于对照组[HMGB1:(15.15±0.13)、(15.30±0.07)比(11.99±0.05),P均<0.01,S100B:(141.65±17.82)、(148.93±26.08)比(126.74±12.97),P均<0.05],重度窒息组血清IL-6水平(ng/L)高于对照组[(0.94±0.22)比(0.72±0.12),P<0.01];轻度与重度窒息组间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窒息新生儿头颅CT异常患儿出生后3~7天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浓度(ng/L)均明显高于CT正常患儿[HMGB1:(17.14±0.14)比(13.24±0.04),S100B:(147.65±14.03)比(132.16±17.55),TNF-α:(38.46±0.14)比(30.60±0.06),IL-6:(0.89±0.16)比(0.73±0.18),P<0.05]。结论血清HMGB1、S100B、TNF-α、IL-6水平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国内报道其发生率4.7%~8.9%,国外报道其发生率5%~6%。窒息及其并发症占整个新生儿死亡原因的33.5%[1]。窒息后血清尿酸(UA)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报道尚少。本文通过对60例窒息新生儿血清UA水平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指导治疗。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60例窒息组患儿均系我院新生儿科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窒息新生儿。其中单纯窒息组30例,该组患儿为窒息复苏后不伴其他器官损害,均为足月儿,体重2600~3800g,男18例,女12例;其中轻度窒息21例,生后1分钟Apgar评分4~7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组 40例 (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各 2 0例 )、对照组 2 0例 ,生后 1、5、1 0d测定血清CK MB及cTnI水平。结果 窒息组生后 1d血清CK- MB及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 ,重度窒息组明显均高于轻度窒息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CK- MB及cTnI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血清CK MB及cTnI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窒息新生儿胃运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研究窒息足月新生儿胃电运动、血浆胃动素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变化规律 ,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月窒息新生儿 2 9例餐后体表胃电图、血浆胃动素、血清NO进行检测 ,并以正常新生儿做对照。结果 窒息组正常胃慢波百分比 (PNSW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5 .3 5± 2 2 .5 1) %与 (4 9.78±18.80 ) % ,两组比较P <0 .0 5 ,而异常慢波百分比 (PUSW)却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5 5 .66± 2 9.3 9) %与 (3 1.99± 13 .79) % ,两组比较P <0 .0 1。PNSW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 (P <0 .0 5 )。窒息组和对照组餐后血浆胃动素分别为 (3 0 1.47± 73 .3 1)ng/L和 (4 3 6.5 8± 185 .5 7)ng/L ,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窒息组餐后血清NO为 (110 .61± 13 .75 ) μmol/L ,对照组为(98.66± 0 .72 ) μmol/L ,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窒息组异常PUSW与血浆胃动素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1) ;PUSW与血清NO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血浆胃动素与血清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窒息新生儿存在胃电基本节律紊乱、胃动素水平降低和NO水平升高 ,提示窒息后新生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与神经体液调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及新生儿期胆汁淤积状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生理及常见疾病时胆汁淤积情况。方法 用酶法测定健康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各20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并与63例正常儿童比较;测定生理性黄疸及消退后TBA水平变化及新生儿窒息(28例)、感染(41例)、溶血(14例)TBA水平与健康新生儿比较。结果 新生儿期血TBA水平增高(P<0.01),以早产儿为最高,生理性黄疸消退后血TBA水平无变化;新生儿窒息、感染、溶血时血TBA明显升高。结论 新生儿期存在生理性胆汁淤积,多种病理因素可加重淤积;诊断胆汁淤积,血TBA较胆红素更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足月儿34例,早产儿22例)作为观察组,20例无需胃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足月儿10例,早产儿10例)。测定胃肠道外营养前后TBA水平变化,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TBA水平变化的差别。结果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前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肠道外营养后TBA较胃肠道外营养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后TBA水平较足月儿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道外营养对新生儿肝胆系统功能有影响,且以早产儿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窒息新生儿血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D -二聚体 (D -D)水平 ,旨在探讨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 ,且为临床早期应用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正常对照组我院产科生后 2 4小时内健康足月新生儿 2 0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9例 ;平均日龄 10 4小时 ,出生体重 25 0 0~ 40 35g ,生后 1分钟和 5分钟Apgar评分为 9~ 10分。窒息组 :本院新生儿科 1997年 6月~ 1999年 9月收治窒息足月新生儿 38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家族性出凝血疾病史。新生儿生后及母亲产前、产后均未使用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其中轻度窒息组 2 …  相似文献   

16.
窒息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lep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它在新生儿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能量代谢。近年对瘦素在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的作用已有不少研究,但有关窒息新生儿瘦素水平研究则很少。我们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并对其与A pgar评分、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作一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实验组:选取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52例。纳入标准:①出生24h内住院;②出生1m in或5m in A pgar评分0~7分(其中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52例患儿中51例出生1m in A pgar评分≤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MC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测定方法检测51例生后窒息并MCI新生儿(MCI组)血清cTn Ⅰ和CK-MB水平,并以57例窒息无MCI(NMCI组)及45例正常新生儿(NC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NC组cTn Ⅰ水平在生后7 d内无变化,MCI组生后24 h内和1周时cTn Ⅰ水平均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MCI组生后24 h内CK-MB水平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生后5~7 d 3组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后24 h内水平.cTn Ⅰ诊断新生儿MCI的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8%,准确度89%;CK-MB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9%,准确度为74%.结论 血清cTn Ⅰ及CK-MB均可用于新生儿窒息MCI的早期诊断,cTn Ⅰ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MC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测定方法检测51例生后窒息并MCI新生儿(MCI组)血清cTn Ⅰ和CK-MB水平,并以57例窒息无MCI(NMCI组)及45例正常新生儿(NC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NC组cTn Ⅰ水平在生后7 d内无变化,MCI组生后24 h内和1周时cTn Ⅰ水平均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MCI组生后24 h内CK-MB水平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生后5~7 d 3组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后24 h内水平.cTn Ⅰ诊断新生儿MCI的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8%,准确度89%;CK-MB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9%,准确度为74%.结论 血清cTn Ⅰ及CK-MB均可用于新生儿窒息MCI的早期诊断,cTn Ⅰ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MC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测定方法检测51例生后窒息并MCI新生儿(MCI组)血清cTn Ⅰ和CK-MB水平,并以57例窒息无MCI(NMCI组)及45例正常新生儿(NC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NC组cTn Ⅰ水平在生后7 d内无变化,MCI组生后24 h内和1周时cTn Ⅰ水平均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MCI组生后24 h内CK-MB水平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生后5~7 d 3组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后24 h内水平.cTn Ⅰ诊断新生儿MCI的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8%,准确度89%;CK-MB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9%,准确度为74%.结论 血清cTn Ⅰ及CK-MB均可用于新生儿窒息MCI的早期诊断,cTn Ⅰ优于CK-MB.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MC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测定方法检测51例生后窒息并MCI新生儿(MCI组)血清cTn Ⅰ和CK-MB水平,并以57例窒息无MCI(NMCI组)及45例正常新生儿(NC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NC组cTn Ⅰ水平在生后7 d内无变化,MCI组生后24 h内和1周时cTn Ⅰ水平均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MCI组生后24 h内CK-MB水平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生后5~7 d 3组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后24 h内水平.cTn Ⅰ诊断新生儿MCI的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8%,准确度89%;CK-MB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9%,准确度为74%.结论 血清cTn Ⅰ及CK-MB均可用于新生儿窒息MCI的早期诊断,cTn Ⅰ优于CK-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