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一兵教授的新作《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 ,是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文本的“几乎殚精竭虑的哲学解读” ,真实地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很值得一读。作者站在现时代的基础上 ,为了回答现时代所面对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回到马克思”。作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具有新的理论视角和科学的解释学态度 ,分析精细 ,逻辑严密 ,见解独特而深刻 ,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能对读者产生一种心灵震撼的作用。这一著作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实质和解决我…  相似文献   

2.
深度解释模式是近十年国内“回到马克思”理论运动所趋向的理论目标之一 ,它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回到马克思》一书为案例 ,从马克思哲学解释和马克思文本、文本逻辑和历史逻辑、文本语境和文本话语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深度解释模式的方法和视角 ,强调这种模式的建设是以马克思文本为基础 ,在当代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揭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逻辑和马克思所遵循的历史逻辑的过程 ,也是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历史地进入当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来看,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里的相当一部分论述非非是科学的。按照我的理解,《1844年手稿》并不是青年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成果,只是他最初以哲学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思想实验的过程。我已经说明,马克思的这一文本是一个极其复杂多重逻辑线索构成的矛盾思想体,它由三个笔记构成①。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第一笔记第二部分中的劳动异化理论。本文仅就第一笔记的文本及其特定语境再进行一些解读,以求研究的深入。以我已经作出的分析,从《1844年手稿》文本写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云 (以下简称“蔡”) :1999年 ,您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一书出版 ,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直到目前还在不断引起国内学人的许多争论。张一兵 (以下简称“张”)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这本书 ,实际上概括了我之前许多年的不懈追求。从1989年前后开始 ,我花了很长时间踏踏实实地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 ,力图在与马克思的直接面对中 ,实现从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向马克思真实哲学视界的历史地回归 ,我认为这种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蔡 :我的问题就在这里。您在该书的序言中曾经指出 ,“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蔡云(以下简称"蔡"):1999年,您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一书出版,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目前还在不断引起国内学人的许多争论. 张一兵(以下简称"张"):<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这本书,实际上概括了我之前许多年的不懈追求.从1989年前后开始,我花了很长时间踏踏实实地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力图在与马克思的直接面对中,实现从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向马克思真实哲学视界的历史地回归,我认为这种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郝敬之 《中州学刊》2003,(1):153-157
《回到马克思》的主题是在“经济学语境”中解读“哲学话语” ,即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来源归结为早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所谓社会唯物主义。然而社会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创立的 ,正是这一社会唯物主义才使马克思进入经济学研究。作者所指认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所谓社会唯物主义 ,不过是对其学科方法论和认识方法论的错认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恰恰是社会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于时代的现实生活、已有的思想材料和马克思的个性倾向等综合因素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树上结不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果  相似文献   

7.
重读马克思,必须重申马克思的分工思想并给予其当代性阐释。重申马克思分工思想,应该将分工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与现代社会的实践视域中来考察,从"分工的观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以分工为起点"回到马克思";从分工的视角透视现代社会。重申马克思分工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于,超越纯粹的经济学视角,开显分工的哲学话语;拓展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立足中国社会实践,彰显分工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通常是在古典经济学语境中探究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支援背景与形成过程,却严重忽视了工艺学谱系中的分工思想对马克思建立科学的分工理论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和以波佩、拜比吉、尤尔为代表的工艺学家都是基于各自所处的特定历史语境与理论视域来探讨分工问题的,因此,他们对分工的理解既互不相同又相互补充。马克思在建构自己的分工理论的不同时期对这些思想做了不同的关注与运用,故而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效应。基于更宽广的经济学和工艺学思想史视域来重新研究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生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内涵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文本.在该文本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这两重视角出发来解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第一次用经济学的思想阐释生产劳动的存在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他对共产主义这一未来社会的理解.所以《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是马克思首次集中对共产主义这一思想主题的经济—哲学阐释,这为后来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认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1.
唐斌 《理论界》2013,(3):7-9
货币思想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也有着重要地位。马克思的货币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本中,可以梳理出一条马克思货币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完善的过程,从中也可以发现在货币研究中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研究视阈。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曾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马克思思想形象差异。在恩格斯那里就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探索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而经过列宁和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形象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青年马克思"又引发热议。正是这一讨论促使我们反思马克思多重面相背后的秘密:研究者自身的思想诉求以及历史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拣选。  相似文献   

13.
青年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过程,是马克思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并更新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过程。是青年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来求索哲学话语表达方式的过程,只有在经济学的语境重新审视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过程,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青年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过程,是马克思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并更新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过程,是青年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来求索哲学话语表达方式的过程,只有在经济学的语境重新审视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过程,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唐斌 《兰州学刊》2013,(6):199-201
货币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也有着重要地位。马克思的货币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本中,可以梳理出一条马克思货币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完善的过程,从中也可以发现在货币研究中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研究视阈。  相似文献   

16.
“经济哲学”概念是目前中国推行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社会科学研究现象的一种归纳模式,其研究必须借助于经典的经济哲学文本和现实语境来进行。因此本文选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分析文本,以试图取得对经济哲学的当下研究之启示。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马克思的诗歌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给予其应有的思想史价值和意义,但实际上,诗歌应该是理解马克思思想演进的关键。以诗歌为关键词、以"出自思的必然性"的诗歌研究为中心重构马克思思想研究,就是以"现代性"为历史语境,以"现代性批判"为总问题,对基于"现代性体验"的马克思的诗歌进行哲学价值的研究、思想意义的判断、形而上学的考察,藉以阐发诗歌对于马克思思想生成的始源性意义,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揭示诗意精神和审美维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之间的含蕴与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不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不是因为经济学,而恰恰是因为哲学革命,正是那个“一定的”历史哲学语境,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切细节上超过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天然的经验的社会唯物主义,但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走出一条科学道路,这使他所进入的一切思想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且,也正是在马克思所从事的伟大政治经济学革命中,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这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社会历史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将哲学的批判理性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文本语境解释的方法,解读了马克思写于1845年3月的《评李斯特》一文,推翻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仅仅将其指认为马克思生产力概念初步表述的说法;并揭示出青年马克思在第一阶段经济学研究的最后,已经开始无意识地摆脱《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那种人本主义的劳动异化逻辑,不自觉地走向一条从客观现实出发的科学思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发生的真正前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