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三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PGA为原料,采用碱滴定方法,制备了复合絮凝剂CPAC,并采用电泳技术比较了PAC与CPAC的电动特性,结果表明PAC与PGA复合后能够显著地提高絮凝颗粒的ξ电位,在相同Al(Ⅲ)投量的情况下,O/A比越高,悬浊液体系ξ电位上升越快。以B=2.0的CPAC为例,Al(Ⅲ)投量为5mg/L,O/A=0,0.05,0.1的CPAC悬浊体系ξ电位分别为-8.9mV,-6.9mV,2mV。这说明在低O/A比值的情况下,吸附电中和作用增强是CPAC絮凝效果强于PAC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复合铝絮凝剂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PGA为原料,制备了复合絮凝剂CPAC,并探讨了该种絮凝剂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研究表明,在同等铝盐投量的情况下,相对于PAC而言,CPAC脱色效率明显提高,且脱色率随PGA与铝盐的质量比(O/A)增高而上升.以活性艳红K-2BP染料为例,铝盐投加质量浓度6.8 mg/L时,PAC脱色率75.5%,CPAC(O/A=0.05)脱色率为81%,CPAC(O/A=0.1)脱色率为86%.3种染料中,CPAC对分散黄G的脱色效果最好,铝盐投加质量浓度为3.3 mg/L时脱色率达98%.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山湖源水pH季节性变化的水质特征,对自来水厂处理过程中残余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采用不同铝盐混凝剂对不同pH条件下残余铝的有效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原水pH值7.5,使用传统PAC作为混凝剂时,出厂水残余铝浓度可以控制在0.17 mg/L以下;当原水pH值8.1,使用PAC混凝时,出厂水残余铝浓度接近限值0.20mg/L,而使用AlCl_3·6H_2O、Al_2(SO_4)_3·18H_2O作为应急混凝剂,出厂水pH值可以降到7.6,残余铝浓度为0.15 mg/L,低于0.20 mg/L的饮用水标准要求。研究结果可供有相似水源的自来水厂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烧杯试验,分别以聚合氯化铝(PAC)和FeCl3为混凝剂研究了pH值对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C的最佳投加量为8mg/L,此时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1.8%和93.6%:FeCl3的最佳投加量为50mg/L,此时有机物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7.8%和95.0%。有机物去除的最佳pH值范围为5.5~6.5,浊度去除的最佳pH值范围为7~8:相对于原水而言,调节pH值能够使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10%左右,因此调节pH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强化混凝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灰沉淀-混凝沉淀处理含氟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单纯的石灰沉淀法不能把高浓度含氟废水降到较低水平,Ca(OH)2 Al2(SO4)3(或PAC)是处理100mg/L左右的含氟废水的有效方法。其中,PAC的处理效果优于Al2(SO4)3,在pH值范围6.0~7.0时,PAC投加400mg/L的条件下,出水可达10mg/L以下,满足了回用及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粉煤灰和盐酸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混凝剂的方法,确定酸浸反应的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80℃,反应时间2h,盐酸浓度4mol/L。聚合氯化铝铁混凝剂最佳优化条件为在碱化度为2,n(Fe)/n(Al)为1:1。混凝剂在投加量为30mg/L(有效含量),pH为6.5~8.0之间时,浊度去除率达91.86%,在同等条件下PAFC明显优于PFC、PAC。  相似文献   

7.
通过混凝试验去除饮用水中的磷,对单独投加混凝剂和混凝剂复配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混凝剂复配时的最佳投加方式,投加比例和投加时间。单独投加混凝剂时FeCl_3投量为15 mg/L时,能够满足饮用水的生物稳定的限制范围要求,但存在出水色度的问题,采用FeCl_3与PAC复配可以减少出水色度同时减少混凝剂用量。复配总的投加量为10 mg/L,PAC紧随FeCl_3投加,FeCl_3与PAC投加比例为3:1,先投加FeCl_3再投加PAC时除磷效果最佳,出水满足饮用水的生物稳定的限制范围要求。FeCl_3与PAC复配除磷效果较好,可减少单一投加FeCl_3的用量,同时减少出水色度,适合饮用水除磷。  相似文献   

8.
混凝沉淀法处理低含磷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含磷浓度较低,要达到回用标准仍需进一步去除。利用FeCl3、FeSO4、Al2(SO4),和聚合氯化铝(PAC)四种混凝剂在室温条件下对含磷浓度为1.2mg几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混凝处理,寻找最佳处理效果的投药量和pH值。实验表明,欲使处理后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FeCl3的最佳投药量为30mg/L,最佳pH为7.24~9.00;Al2(SO4)3的最佳投药量为50mg/L,最佳pH为6.92-8.04;PAC的最佳投药量为30mg/L,最佳pH为7.24-7.94,而FeSO4对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当投药量达70mg/L时,去除率仅为23.33%。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解法制备Cu2O,以Cu2O为催化剂,对光催化降解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E(BPE)的性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解后水中BPE的含量,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H2O2加入量、溶液的初始浓度及pH值对BPE降解效率的影响。在光照120min、催化剂投加量为0.4g/L、H2O2的投放浓度为7.5mL/L,BPE初始浓度为10.0mg/L、pH值=5.0的条件下降解效果达86.84%。  相似文献   

10.
复合聚铝处理秋季长江水脱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液体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对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70 NTU左右的秋季长江水,沉淀池出水在达到6 NTU的南京某水厂现行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1.66mg/L的投加量,质量配比分别为20∶1、10∶1、5∶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所需投加量随特征黏度变化为1.38~1.26、1.19~1.14、1.16~1.13 mg/L,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16.87%~24.10%、28.31%~31.32%、30.12%~31.93%。复合混凝剂还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由此可见,PDM明显改善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PAC/PDM复合比例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考虑未来社会对水质的要求,若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则PAC需3.35 mg/L左右的投加量,而复合比例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仍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19.10%~30.45%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1.
低温低浊河网水的有机高分子助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不同特征黏度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两种市售无机复合聚铝分别复合,用以改进无机混凝剂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河网水的混凝脱浊效果。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河网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7~10℃,浊度为4.5~8NTU的低温低浊河网水,在与实际生产相近的混凝搅拌强度下,要达到2NTU左右的出水余浊标准,PAC、复合聚铝1、复合聚铝2分别需4.0、3.5、2.8mg/L的投加量。而用特征黏度分别为0.52、1.47、2.46 dL/g的PDM配制的、无机复合聚铝与PDM复合质量比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PAC/PDM、复合聚铝1/PDM、复合聚铝2/PDM,比单独使用同种无机混凝剂,分别约能减少10%~25%、8.6%~28.6%、7.1%~28.6%的无机药剂投加量,无机复合聚铝与PDM复合比例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越好。因此,PDM对低温低浊河网水具有明显的强化混凝脱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地区水厂所用地表水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硬度低、碱度低、腐蚀性强。为了改善供水水质的化学稳定性,一般是向水中投加一定量的石灰。但是,单点过量的石灰投加会造成药耗增大、混凝沉淀效果不好、余铝超标等问题。该文通过采用在混凝阶段投加石灰、在滤后水中投加氢氧化钠的方法,调节水厂出水的pH值,使pH值调节对生产及水质的不利影响大幅降低。同时,对石灰及氢氧化钠的投加进行优化,证实在混凝阶段石灰的最佳投加点为混凝剂后1 min,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最大投加量宜控制在6.0 mg/L以下;在滤后水中投加氢氧化钠可有效提高出厂水的pH值,氢氧化钠投加量约1.6 mg/L。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了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宁波低浊度姚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浊度姚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低浊度姚江水,要达到1.0~1.2 NTU的沉淀出水余浊,硫酸铝(AS)需5 mg/L左右的投加量,聚合硫酸铁(PFS)需8 mg/L左右的投加量,而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在10 mg/L左右;PDM对无机混凝剂强化混凝脱浊效果明显,无机混凝剂与PDM的复合配比越低,复合混凝剂混凝脱浊效果越好,在达到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的前提下,A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AS减少20%AS投加量;PF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FS减少30%~40%PFS投加量;PAC/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30%~50%PAC投加量。  相似文献   

14.
三种絮凝剂除藻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市环城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铝铁(PAFS)三种絮凝剂对该含藻水体进行强化混凝除藻、除浊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絮凝剂种类及添加量、水样的pH、助凝剂的种类以添加量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时,聚合氯化铝的除藻、除浊效果最好,当添加量为27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87.46%,浊度的去除率为92.74%,添加高分子助凝剂PAM、HCA对原水的浊度、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助凝剂与絮凝剂的配合使用可改善絮凝剂的的混凝去除效果,助凝剂PAM的效果较好,当PAM的投加量为2 mg/L时,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提高5.91%,浊度的去除率可提高1.70%。  相似文献   

15.
超滤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回用、海水淡化预处理等领域。然而,超滤长期运行会造成膜污染。本文采用了在线混凝结合超滤工艺,使用不同形态的铝系混凝剂(硫酸铝、氯化铝或聚合氯化铝),处理含有不同溶解性有机质组分(腐殖酸、牛血清白蛋白和高岭土)的模拟原水,研究不同铝形态、不同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对超滤膜污染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流量衰减模型模拟膜污染过程,结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IR-ATR)和多变量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的数据处理方法对膜上的多种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铝和氯化铝混凝剂均可明显提高膜比通量,减缓膜污染。该工艺混凝剂投加量低于常规处理工艺即可明显减缓膜污染。混凝剂投加量为0.4mg/L时,氯化铝混凝效果较好,混凝剂投加量为2.4mg/L时,硫酸铝混凝效果较好。低投加量(0.2mg/L、0.4mg/L)下,PAC对缓解膜污染程度不明显,反而加重膜污染。牛血清白蛋白对超滤膜的污染比腐殖酸严重。因为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混凝的效果,阻碍疏松滤饼层的形成。向原水中投加硫酸铝混凝剂,膜污染主要发生在过滤前期,即膜孔窄化、堵塞。过滤后期,膜表面形成疏松滤饼层,对膜通量影响不大,膜污染减缓。  相似文献   

16.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婷  徐晓军 《化工进展》2015,34(6):1799-1803
实验采用常见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烧杯混凝实验进行除铅, 比较了3种絮凝剂对矿坑涌水中铅的去除效果;进而比较了3种絮凝剂分别组合之后对铅的去除效果, 筛选出既高效又经济的混凝剂组合, 并最终确定混凝剂组合为PFS和PAM。并且考察了投加顺序和pH值对组合混凝剂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最佳PAC、PFS投药条件下与PAM混用, 对含铅矿坑涌水的处理效果要比单独使用PAC、PFS任何一种絮凝剂效果好, PAM有利于提高PAC、PFS对铅的去除率。PFS与PAM组合除铅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5, PFS投加量200mg/L, PAM投加量1mg/L, 投加顺序为快速搅拌时投加PFS, 慢速搅拌时投加PAM, 混凝反应时间14min, 静沉15min, 含铅矿坑涌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铅去除率可达99.05%, 出水铅浓度降至0.238mg/L,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7.
通过投加PAC对驯化污泥的破坏性试验,研究了各浓度PAC对TTC-ETS、SOUR、AUR及COD去除率、TP去除率、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并测定水中残留的铝离子。结果表明,PAC投加量在0~60 mg/L时,对TTC-ETS和SOUR均有一定促进作用,COD及TP去除率达到或接近最大值。但随着PAC的增加,对TTC-ETS和SOUR呈现一定抑制作用,COD、TP的去除率也随之下降。不论PAC浓度高低,都会对AUR和氨氮的去除率产生一定的抑制。铝离子在水中的残留量会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但90%以上会被转移到污泥中排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北京市现行预处理工艺对河北应急水源的处理效果,同时确定相应的控藻/蚤除嗅处理参数,试验组在河北黄壁庄水库进行了系列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为了达到较好的杀蚤效果需要保持水中余氯大于0.9 mg/L;对中试工艺的监测结果表明,煤滤池后即无剑水蚤和藻类检出;预氯化后煤滤池出水也存在着三卤甲烷(THMs)实测值与限值之比超过1的风险,但炭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对消毒副产物的要求;较优的除嗅方案为"氯2.0 mg/L(接触12 min),粉末炭20 mg/L(接触60~90 min),混凝剂投量15 mg/L";考虑到藻类和剑水蚤在煤滤池反冲洗水中的富集,故建议在高藻/蚤期,不建议煤滤池反冲洗水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9.
混凝法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初沉池进水为试验水样,在设定的反应条件下,以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铝为试验混凝剂,以浊度、COD、TP、TN等为测定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烧杯搅拌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无机混凝剂与有机混凝剂复配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铁铝,其最佳投药量为25mg/L左右;去除率浊度在90%以上.、COD70%-90%、TP70%-95%、TN、NH3-N分别在30%和15%左右;正交试验最佳复配模式为:先投加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铁铝20mg/L,再投加有机混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0m2/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