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技术动态     
<正>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铬系催化剂工业化试验取得成功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聚乙烯装置成功完成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新型高活性铬系催化剂(SLH-211)的工业化科研试验任务。本次试验实现了国内首次钛系催化剂向铬系催化剂的不停车在线切换,实现了从  相似文献   

2.
将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混和制备复合催化剂,比较了3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所制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熔点以及颗粒形态。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催化剂在单一反应器内可以制备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与单一采用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相比,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堆密度更大,平均粒径更细,粒径分布更集中。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流动性优于铬系催化剂,但劣于钛系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将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混和制备复合催化剂,比较了3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所制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熔点以及颗粒形态。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催化剂在单一反应器内可以制备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与单一采用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相比,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堆密度更大,平均粒径更细,粒径分布更集中。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流动性优于铬系催化剂,但劣于钛系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结合市场需求和生产装置的特点,确定出了薄膜级铬系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开发技术指标,通过生产工艺和基础牌号树脂的选择、活化温度及残铬质量分数的控制等,在工业装置上成功开发生产出HD 5301-4 FB.测定结果表明,薄膜级铬系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 5301-4 FB的关键指标熔体流动速率为0.006 3 g/min,密度为0.951 4 g/cm3,拉伸屈服强度为27.1 MPa,拉伸强度为34.7 MPa,断裂伸长率为881%,弯曲弹性模量为918 MPa,其综合性能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用其生产出的塑料薄膜制品性能达到了GB 12025-1989标准要求,经测试拉伸强度为32 MPa,断裂伸长率为780%,膜表面和折痕处的落镖冲击强度分别为65,56 g,宽、厚度及其偏差满足要求,外观合格.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BCSO2气相聚乙烯淤浆进料催化剂,在广州石化20万t/a气相聚乙烯装置上完成了36天的长周期工业应用试验,共使用催化剂1t,生产聚乙烯树脂2万多t。工业应用试验中催化剂各项指标优良,活性在冷凝态下达到2万倍以上,在非冷凝态达到2.4万倍以上,氢调、共聚性能良好,生产树脂粉料干爽,堆积密度较高,流化床床重较重,有利于高负荷运行,产品全部达到优级品标准。工业应用试验期间还顺利进行了冷凝态与非冷凝态的几次切换。  相似文献   

6.
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技术进展,重点对单反应器生产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评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复合催化体系生产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的方法,分析并展望了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BCS02型浆液聚乙烯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国产BCS02型浆液聚乙烯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应用情况,并与其它同类型催化剂进行对比。工业应用表明,BCS02型浆液催化剂活性非冷凝态为16 000~20 000kg/kg(以每千克催化剂生成的聚乙烯的质量计),冷凝态为15 000~17 000kg/kg,在产率增加54%的情况下,催化剂活性仅下降10%,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共聚能力和氢调性能都较理想,n(C4=)∶n(C2=)稳定在0.32~0.37,n(H2)∶n(C2=)稳定在0.15~0.18,各操作参数均满足工艺要求,生产的粉料树脂干爽,流化性好,得到的聚乙烯产品均为优级品。  相似文献   

8.
曹育才  张长远 《石油化工》2004,33(Z1):495-498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为钛系载体型催化剂,铬系、钒系、茂金属以及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制备也得到了研究.从催化活性、活性中心分布、催化剂形态、共聚性能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调节性能5方面展望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活性气相法聚乙烯SLC-G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高活性气相法聚乙烯SLC-G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化应用情况。工业应用表明,SLC-G催化剂活性高,在非冷凝操作模式下为8500~9000kg/kg,在冷凝操作模式下为6000~6500kg/kg,比相同操作模式下SCG催化剂的活性分别高约100%和35%;共聚能力和氢调性都较理想,n(C4=)∶n(C2=)稳定在0.33~0.34,n(H2=)∶n(C2=)稳定在0.14~0.15。装置运行稳定,各操作参数均能满足工艺要求,得到的聚乙烯产品均为优级品。  相似文献   

10.
提高床层松密度 稳定催化剂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产全密度聚乙烯的M1催化剂的配制过程及原理,在冷凝态操作下,由于冷剂的存在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衰减作用,而且由于扩能后高负荷生产要求床层松密度适量提高,保证催化剂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减少出料次数,降低单耗,所以提高床层松密度、稳定催化剂活性成为稳定装置运行的重要条件。经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配制出符合要求的催化剂,适宜的催化剂活性和床层松密度保证了冷凝态操作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对BCH聚乙烯高效催化剂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改造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进行了优化,明显提高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催化剂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聚乙烯树脂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正顺 《石油化工》2006,35(4):394-398
综述了我国目前聚乙烯行业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聚乙烯行业所处的周边环境和外部压力。根据我国在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种主要类型聚乙烯上的产能及结构分布,阐述了我国聚乙烯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我国聚乙烯催化剂的研制、发展情况,提出催化剂的国产化对我国聚乙烯成套技术开发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气相法聚乙烯工艺技术及其催化剂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相法工艺制备聚乙烯是当今聚乙烯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介绍了冷凝及超冷凝技术、不造粒技术、共聚技术、原位技术、反应器新配置、双峰技术、激光催化等聚乙烯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情况,以及用于乙烯气相聚合的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相似文献   

14.
将TiCl_4与CpTi(dbm)Cl_2非茂金属催化剂(Cp表示环戊二烯基,dbm表示二苯甲酰甲烷)通过原位反应负载到MgCl_2-SiO_2复合载体上,制备了一种新型双中心非茂金属催化剂TiCl_4-CpTi(dbm)Cl_2-MgCl_2-SiO_2(简称Ti/dbm-Ti)。通过调节TiCl_4与CpTi(dbm)Cl_2的配比,可以达到增宽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目的。在H_2压力0.15MPa、总压力0.80MPa、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1h、1-己烯80mL、正己烷1L的条件下,用n(TiCl_4):n(CpTi(dbm)Cl_2)=1:10的Ti/dbm-Ti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时,催化活性为4.05×10~6g/(mol·h),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可达17.22,达到了提高共聚物加工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石志俭 《齐鲁石油化工》2012,40(1):54-58,63
综述Ziegler-Natta催化剂、Phillips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和复合催化剂等5种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介绍复合催化剂在制备双峰聚乙烯等高性能聚乙烯产品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国内单一反应器聚乙烯工艺技术发展需用复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淤浆法生产高密度聚乙烯所使用的主催化剂为钛系高效催化剂,大庆石油化工总厂HDPE装置通过对国产BCH催化剂的小聚合评价及工业优大批量使用,结果表明:BCH催化剂综合性能指标好,催化剂活性高,氢调敏感性好,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有优化和改善的显著效果,催化剂耗量进口催化剂低。  相似文献   

17.
在制备NT-1催化剂的基础上,对催化剂的聚合性能进行了表征。介绍了聚合试验和聚合物测试方法。考察了催化剂浓度、聚合温度、氢气压力、共聚单体浓度对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T-1催化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为催化剂的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以氯代烷烃化合物为促进剂制备了新型钛系聚乙烯催化剂BCE,并与参比催化剂进行对比。考察了氯代烷烃化合物对BCE催化剂的粒径及其分布、催化活性、氢调敏感性和制得的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二氯乙烷的BCE催化剂的粒径及其分布与参比催化剂接近,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聚合活性高于参比催化剂;二氯乙烷的加入可提高BCE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含二氯乙烷的BCE催化剂制得的聚合物的熔体流动指数大于参比催化剂制得的聚合物,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液成形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乙烯催化剂(BCN)。利用元素分析、粒度分析和SEM等方法对BCN催化剂的组分、粒径及形态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BCN催化剂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且颗粒均匀。考察了BCN催化剂的聚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CN催化剂聚合活性较高;氢调敏感性优异,当p(H2)∶p(C2H4)在0.28∶0.72~0.70∶0.30之间时,聚乙烯的熔体流动指数(10 min)在2.8~390.0 g之间可调;随共聚单体1-己烯加入量的增大,BCN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制得的聚乙烯的支化度则逐渐增大,而堆密度逐步减小。采用BCN催化剂有利于生产装置的长周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0.
孙怡菁 《石油化工》2014,43(5):593-598
综述了以卤代烃为促进剂对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影响。介绍了两种卤代烃的加入方式,分别为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和在乙烯聚合过程中加入。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卤代烃时,对于不同的催化体系,需根据不同的应用选择不同的卤代烃种类及用量。分析了在乙烯聚合过程中加入卤代烃时,卤代烃种类、卤代烃与钛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催化活性、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聚合母液中蜡含量和聚乙烯粉料中细粉含量的影响。卤代烃在具体应用时需结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的特点进行筛选,以使其适用性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