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勇  朱祥华 《当代通信》2005,(15):68-70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当前电信领域的热点问题,有关宽带无线接入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方式具有按强的选择性.对此,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朱祥华教授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张勇就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演进的方式及各自特点进行了精彩的叙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张勇  朱祥华 《当代通信》2005,(17):68-71
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积极推动者。在宽带无线接入方面,IEEE已经制定了802.11WLAN无线局域网标准和802.16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研究制定802.20下一代MBWA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标准。下面对这三个技术标准分别做更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系列讲座之四——无线Mesh网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朱祥华 《当代通信》2005,(18):70-72
在宽带无线接入领域,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一种新的无线网络技术——无线mesh网络也逐渐发展起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无线mesh网,即无线网状网,也称为无线多跳网,它可以和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组成一个含有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这种无线网状网,可以大大增加无线系统的覆盖范围,同时可以提高无线系统的带宽容量以及通信可靠性,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8):41-42
SIEMENS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依据客户需求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多年来SIEMENS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宽带无线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包括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的3.5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26GHz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以及即将推出的基于IEEE802.16的WiMAX系统。  相似文献   

5.
前言 在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中,发展接入网,特别是宽带接入网,不仅成为电信网必须尽快妥善解决的“瓶颈”问题,而且也成为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和关键,吸引了几乎所有国内外制造商、运营公司和业务提供者的注意。以3.5G固定无线接入及26G LMDS技术为代表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已成为宽带接入技术的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可作为有线接入的重要补充而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宽带无线接入具有工作频带宽,启动资金小,提供服务快,频率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运营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故近来相继涌现了LMDS、LMCS、MMDS、MVDS等多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本文在介绍这些系统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备受关注的LMDS系统的网络构成、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六个方面来考虑此宽带无线接入的频率规划,总体思路为积极鼓励高效率新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系统的试验与投入应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今后大规模普及应用的无执照运行技术与系统寻找与创造合理的运作环境:分析、汲取LMDS系统国外不成功运作的一些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尽可能做好有利其业务发展的频率规划、频率分配与频谱管理工作,并鼓励多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发展,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宽带、IP和移动的特性,不论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或家庭用户,“宽带”和”无线”已成为市场中用户的必备选择。早在1999年,IEEE便成立了80216工作组来研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8):62-62
创建于1993年的BreezeCOM公司是一家技术领先的国际通信公司,开发和制造用于数据和语音通信的无线接入产品。这些产品面向私营企业和公网运营商,如ISP或本地交换运营商(LEC)等。BreezeCOM公司在室内,室外无线局域网、无线因特网接入(WIA)和IP宽带无线本地环路(IP B-WLL)等技术领域扮演十分括跃的角色,其产品采用了点到多点无线分组交换技术,非常适合高速因特网和企业内部网接入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通信业界最渴望一网无线接入电路和/或分组语音、多媒体、低速数据和高速数据等多种业务。大唐集团北京信威公司的SWAN 3000(宽带无线综合业务接入系统)使您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1.
在IEEE802.20的项目授权请求PAR中定义了基于802.20的MBWA系统的主要范围和主要技术特点:“空中接口的PHY/MAC层规范,适用于可互操作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工作于3.5GHz以下的licensed频段,最优化IP数据传输,每用户峰值速率超过1Mbps,支持城域范围内高达250Km/h的各种车载移动性,在频谱效率,持续用户数据速率和移动用户数等方面比现有移动系统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从所使用的频带上可分为两类,一个是高频段的LMDS系统,另外一个是低频段的MMDS系统。各国对此都有不同的频段划分,前者一般占用26GHz、28GHz、36GHz、38GHz等频段,后者一般占用2.5GHz、3.5GHz、5.8GHz、10.5GHz等较低频段。LMDS系统的特色在于可用带宽较大,但是全天候可靠覆盖范围一般在5公里以内,适合商务热点地区的使用;MMDS系统的特色在于受雨衰影响小,全天候可靠覆盖范围一般在10公里以上,但是带宽较小,适合SME和SOHO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3.
1.面向宽带的频率规划及管理思路2.LMDS、3.5GHz、5.8GHz无线接入业务的频率资源配置政策介绍3.如何充分利用3.5GHz、LMDS等已分配的频率资源4.宽带无线技术的量新动态及宽带无线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5.LMDS、3.5GHz、5.8GHz等无线接入技术的新发展6.2.5G、3G乃至3G后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7.802.11X相关标准及技术介绍8.3.5GHz及LMDS商用试验情况介绍9.无线局域网试验情况介绍10.宽带无线接入运营模式介绍  相似文献   

14.
关于IP宽带城域网组网技术的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城域网的接入网 从接入网的物理传输媒质看,宽带城域网接入方式主要分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大类,现有接入网仍以铜缆为主,光纤接入具有一定的规模,无线接入已开始应用于接入网。随着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技术的不断推广使用,CableModem接入也成为颇有竞争力的接入方式。虽然xDSL接入、CableModem接入、光纤接入方式和固定无线接入方式成为了宽带城域网接  相似文献   

15.
作为无线接入技术中解决“最后一百米”的WIAN技术近年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信建设》2002,14(10):52-52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电信业经重组后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各运营商可以交叉进入对方领域开拓市场。当前,电信骨干网的建设已具备相当规模,接入网的建设还比较滞后而且市场竞争不够充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如何快速解决网络“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已成为各运营商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中国高密度城区因铺设难度大且费用高昂再挖沟铺设光缆很不现实,SIEMENS公司的LMDS产品Attane Walkair3000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以其业界领先的高频谱效率技术、频率复用和动态带宽分配技术为运营商快速低成本建设接入网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无线通信领域异常活跃,各类新技术不断涌现。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接入方式,3.5GHz地面固定无线接入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3.5GHz地面固定无线接入市场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产业部从2000年至2004年间的三次招标。  相似文献   

18.
郑大海 《当代通信》2005,(22):68-69
2005年11月1-3日,由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无线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旨在探讨了推动行业发展的无线技术在软件、硬件,市场趋势、服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议题包括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WIMAX、UWB、ZigBee等无线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业》2005,(5):73-73
WiMAX 全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通,是一项标准无线技术,用于为家庭和企业以及移动无线网络提供最后一英里高速宽带连接。近日,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全球第一款 WiMAX 产品,以支持设备制造商与运营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下一代宽带无线网络。全球多家服务提供商已宣布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进行基于英特尔芯片的商用 WiMAX 试验。届时参与试验的消费者和企业将能够提前享受到此项新兴无线高速宽带技术的优势。主要设备提供商也宣布推出基于英特尔产品的WiMAX 解决方案。英特尔 WiMAX 芯片具有丰富的特性,可为家庭和企业带来经济高效的高速无线调制解调器。初期部署将支持为当前 DSL 或有线网络尚未覆盖的偏远区域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同时将距离远至几英里的不同建筑物联系在一起。鉴于 WiMAX 技术基于标准构建而成,它将使新用户和现  相似文献   

20.
如果在采用WLAN系统的大楼或者其他场所没有敷设有线设施,则可以利用LMDS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接入internet,在这种组网条件下,将WLAN系统的无线网桥或无线网卡的以太网接口和无线接入系统终端站的以太网接口相连即可。价格便宜的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和手持式设备的日趋流行,以及Internet应用程序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用户需要随时进行网络连接,因此一种联网的方式已经从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