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羧基修饰剂DCCD对泛醌结合蛋白QPs重组活力的影响;用0.1%TritonX-100增溶QPs后,用250mol/molQPs的DCCD于室温处理5min,处理后的QPs丧失约50%与琥珀酸脱氢酶的重组活力。先将QPs与琥珀酸脱氢酶重组再用DCCD处理没有发现重组的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活性的降低。此结果说明QPs中存在重组活性必需的羧基。  相似文献   

2.
用C14(DCCD)参入法确定了在泛醌结合蛋白QPs中有四个对重组活性必需的羧基,它们全部定位在24000亚基上。  相似文献   

3.
用C^14参入法确定了在泛醌结合蛋白QPs中有四个对重组活性必需羧基,它们全部定位在24000亚基上。  相似文献   

4.
猪心肌制剂经含水4%丙酮抽提除去泛醌(Q)及部分脂后,其琥珀酸细胞色素c 还原酶活力丧失,但在反应系统中添加Q 可恢复此活力。去Q 制剂再经碱处理除去琥珀酸脱氢酶后,与新鲜制备的水溶性琥珀酸脱氢酶重组,其重组活力,包括结合的琥珀酸脱氢酶和琥珀酸细胞色素还原酶活力,与正常重组(未去除Q 的)相比,结果相似,指出Q 对琥珀酸脱氢酶与膜的结合无明显的影响,脂环境也不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猪心肌制剂经含水4%丙酮抽提除去泛醌(Q)及部分脂后,其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力丧失,但在反应系统中添加Q可恢复此活力。去Q制剂再经碱处理除去琥珀酸脱氢酶后,与新鲜制备的水溶性琥珀酸脱氢酶重组,其重组活力,包括结合的琥珀酸脱氢酶和琥珀酸细胞色素还原酶活力,与正常重组(未去除Q的)相比,结果相似,指出Q对琥珀酸脱氢酶与膜的结合无明显的影响,脂环境也不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三个能量偶联部位之一,它起着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Cyt.c)的作用,根据King和Yu提出的泛醌结合蛋白理论[1],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含有泛醌结合蛋白QPc.研究表明,泛醌-细胞色...  相似文献   

7.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失去了电子受体QA 和QB,人工合成的质体醌可以与D1/D2/Cytb559 复合物发生重组。癸基质体醌(DPQ)与D1/D2/Cytb599 复合物的重组导致该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下降及发射光谱蓝移,同时两个与光化学活性相关的长寿命(24 ns和73 ns)荧光衰减组分占整个荧光的百分数下降,这些结果表明DPQ作为Pheo- 的电子受体,限制了P680+ ·Pheo- 的电荷重组。DPQ 的加入对D1/D2/Cytb559复合物中Chla 分子的光破坏敏感性影响不大,但β-胡萝卜素在加入DPQ 之后可以被光照破坏,这个过程可能与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陆生哺乳动物线粒体呼吸链与水生动物线粒体呼吸链相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呼吸链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研究了淡水中生活的草鱼肝丝线粒体,观察到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非常低,而NADH脱氢酶和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较高。但海洋生物海绵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和琥垢酸脱氢酶的活性都非常低。  相似文献   

9.
用羟基磷灰石柱亲和层析法制备了高纯度的缺脂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脂的缺失使该酶活力丢失,部分细胞色素(约52.8%细胞色素b和82.5%细胞色素c1)呈现还原状态.将缺脂泛醌细胞色素。还原酶与磷脂重组,可恢复其活性,同时那些呈还原状态的细胞色素也恢复到氧化态.此结果表明如此制备的缺脂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仍保持着活力所必需的构象状态,细胞色素氧化还原状态随脂缺失的变化反映了脂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碱菌麦芽四糖淀粉酶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蛋白质侧链修饰剂对麦芽四糖淀粉酶进行修饰。在一定条件下,分别用IAA、NEM、EDC和NAI处理后,酶活力不受影响,仍为100%,说明巯基、羧基和酪氨酸残基与酶活力无关。用DEP、NBS和HNBB修饰后,酶活力大幅度下降,说明组氨酸和色氨酸基为酶活力所必需。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膜的拆离与重建方法将纯化的激活型GTP结合蛋白(Gs)和腺苷酸环化酶(AC)重组于不同比例的胆固醇与大豆磷脂的脂质体中,研究了胆固醇对Gs与AC的偶联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类似生理条件的胆固醇含量增加其偶联功能,Gs对AC的激活活力为对照的1.2倍,Gs对GTPγS的结合活力则增加17%;而类似病理条件的高含量的胆固醇则明显抑制其偶联功能,Gs对AC的激活活力降低62%,Gs对GTPγS的结合活力则降低44%。进一步用DPH,n-AF系列荧光探剂进行稳态偏振和荧光寿命的测试表明,胆固醇可能通过影响膜脂表层的物理状态,从而调节Gs与AC的偶联功能。所得结果对于阐明某些胆固醇代谢紊乱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的信号跨膜转导变化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发现线粒体H^+-ATPase复合体先用0.5ug/ml的DCCD(二环已基碳二亚胺预保温处理,再经12.5%(V/V)乙醇进一步保温处理,则乙醇可完全消除DCCD引起的H^+-ATPase的抑制效应。若H^+-ATPase用DCCD和乙醇同时预保温处理,则DCCD同样消失其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甲醇代替乙醇,则仅可部分的消除DCCD的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DMSO(二甲基亚砜)代替乙醇,则不  相似文献   

13.
新鲜制备之水溶性琥珀酸脱氢酶能还原细胞色素c,此还原细胞色素c 之能力与其重组琥珀酸氧化酶系的能力呈平行关系,二者均很快减弱,数小时之内即全部丧失。还原细胞色素c 之能力受金属螯合剂如邻二氮菲,硫茂甲酰基三氟丙酮及组氨酸等试剂的抑制,抗霉素A 对它则无影响。除了能还原细胞色素c 之外,其他如氮蓝四唑、2,6-二氯酚靛酚均可作为受体,并且亦很快失活。泛醌-5不能被还原,以其他受体测活力时,泛醌-5亦无激活作用。经分析,其异咯嗪、非血红素铁以及不稳定硫之比为1∶(8~10)∶10。  相似文献   

14.
新鲜制备之水溶性琥珀酸脱氢酶能还原细胞色素c,此还原细胞色素c之能力与其重组琥珀酸氧化酶系的能力呈平行关系,二者均很快减弱,数小时之内即全部丧失。还原细胞色素c之能力受金属螯合剂如邻二氮菲,硫茂甲酰基三氟丙酮及组氨酸等试剂的抑制,抗霉素A对它则无影响。除了能还原细胞色素c之外,其他如氮蓝四唑、2,6-二氯酚靛酚均可作为受体,并且亦很快失活。泛醌-5不能被还原,以其他受体测活力时,泛醌-5亦无激活作用。经分析,其异咯嗪、非血红素铁以及不稳定硫之比为1:(8~10):10。  相似文献   

15.
从民间药用抗肝炎药相思子(AbrusprecatoriusL.)根中分得8个异黄烷醌类化合物,即相思子醌A、B、D、E、F、G以及已知化合物3,7二羟基6甲氧基双氢黄酮和2,8二羟基3,4,9,10四甲氧基紫檀素。用化学转化和光谱学方法包括1H1HCOSY、1H13CCOSY、CD等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人肝癌细胞株7721细胞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GnTⅢ)活性受Ser/Thr蛋白激酶的两种抑制剂quercetin和三氟吡嗪(TFP).蛋白激酶C(PKC)的两种特异性抑制剂D-鞘氨醇和staurosporine的抑制。用PMA处理细胞舌,GnTⅢ活力随膜性PKC(m-PKC)活力而平行变化,但与胞液PKC活力的变化无关。Quercetin、D-鞘氨醇和staurosporine还能够阻断PMA对GnTⅢ的激活。Quercetin、staurosporine对m-PKC和GnTⅢ的抑制作用基本上与它们的应用浓度成正比关系。当人及大鼠肾脏的粗GnT制剂分别用碱性磷酸酶切除磷酸基后,GDTⅢ的活力明显下降。这些结果表明m-PKC可能通过蛋白质的Ser/Thr残基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直接或间接地调节GnTⅢ。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膜的拆离与重建方法将从牛脑皮层膜中纯化的激活型GTP结合蛋白(Gs)和腺苷酸环化酶(AC)在含有不同极性头部或不同脂肪酸侧链的磷脂组成的脂质体上重建形成脂酶体,测定脂酶体中AC的基础活力及Gs激活AC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磷脂影响AC的基础活力和Gs激活AC活力的顺序依次为:PE>PS>PC;含不同脂肪酸侧链的混合磷脂对Gs的激活活力的影响大于含单一脂肪酸侧链的纯磷脂,如PEDPPE,PSDPPS,PCDPPC。含不同脂肪酸侧链的磷脂影响Gs的活力的顺序为DLPC>DMPC>DPPC。用反映磷脂分子的堆积程度的荧光探剂MC540和脂双层的流动性变化的DPH以及专一性标记蛋白质巯基(-SH)基团的荧光探剂acrylodan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磷脂影响Gs的活力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脂质物理状态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根质膜H^+—ATPase的部分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根为材料,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高纯度质膜微囊。质膜经TritonX100和KCl处理后,再用Zwitergent314增溶H+ATPase,最后用硫酸铵沉淀得到部分纯化的质膜H+ATPase。SDSPAGE结果表明,经过上述步骤纯化,分子量为94kD的膜蛋白组分得到富集;与质膜相比,其含量提高15.7倍。部分纯化的质膜H+ATPase可以水解ATP,受K+刺激,并被N,N′dicyclohexylcarbodimide(DCCD)抑制;ATP水解活力被Na3VO4抑制95%,但不被NaN3、NaNO3和Na2MoO4抑制。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新呼吸链抑制剂对心肌制剂抑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抑制剂作为分子工具研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机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电子传递链各个区段均有酶专一的抑制剂被发现和使用.鉴于呼吸链中三个与泛醌反应相关的酶[还原辅酶Ⅰ:泛醌还原酶(NADH-Q reductase NQR)、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uccinate-Q reductase SQR)和泛醌:细胞色素 c 还原酶(QH2-cytochrome c re-ductase QCR)]均催化同一底物反应,从酶学角度看应存在一类抑制剂能对三个催化泛醌反应的酶兼有抑制作用.经合成和筛选发现3-硝基-N-十二烷基水杨酰胺和2-羟基-3-N-十二烷基酰胺吡啶具备这类性质,它们对催化泛醌反应的三个酶都有抑制作用,而对与泛醌无关的末端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无任何作用.3-硝 基-N-十二烷基水杨酰胺对检测的心肌制剂各段酶活性的抑制能力均强于2-羟基-3-N-十二烷基酰胺吡啶.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3-叠氮基-N-正癸烷基水杨酰胺和5-叠氮基-N-正癸烷基水杨酰胺并检测了它们对呼吸链酶系从琥珀酸到细胞色素c段电子传递活性的抑制作用.两种化合物对琥珀酸-泛醌还原酶的抑制能力基本相同,而5位叠氮基取代物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抑制能力较3位叠氮基取代物为强.它们与泛醌反应抑制剂3-硝基-N-正癸烷基水杨酰胺相比较,其抑制性质基本相似,只是抑制能力较后者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