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消除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出现的人一机对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需要机械通气的出现人一机对抗新生儿病例,并依据是否使用咪达唑仑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安定、苯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镇静处理;观察组40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总结对比两组患儿:(1)呼吸机参数;(2)脱管率;(3)应用机械通气时间;(4)镇静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用咪达唑仑后吸气峰压由(25.2±0.6)cmH,0下调至(19.2±0.7)cmH20,与对照组(24.7±0.5)emH20下调至(21.3±0.9)cmH20对比,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浓度由(65.5±0.5)%下调至(40.6±0.7)%,与对照组由(66.4±0.4)%下调至(62.4±0.6)%对比,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因患儿烦躁导致脱管,对照组有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79.3±15.5)h明显少于对照组(101.3±1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P〈0.01)。用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后0.5、1、2、24h无操作时与对照组应用安定、苯巴比妥及/和水合氯醛等维持镇静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能有效减轻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减少生理应激反应,达到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协调同步,改善通气,稳定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镇静健忘慢诱导行鼻腔插管,麻醉维持: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1~0.2mg/(kg·h)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丙泊酚组以丙泊酚4~6mg/kg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2组患者术中均以瑞芬太尼0.2~0.4μg(kg·min)恒速泵入维持镇痛,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后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至患者清醒。记录2组患者的入室时、插管即刻、拔管即刻、出室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情况以及达5分时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室时比较,诱导后MAP和HR均有所下降(P〈0.05);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2.9±0.5)min]、拔管时间[(5.4±1.2)min]及OAA/S评分达5分时间[(7.0±1.5)min]明显短于丙泊酚组[(10.1±2.0)rain,(12.6±2.3)min,(13.6±3.1)min](均P〈0.05);2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拔管后均未发生再镇静及呼吸道梗阻,术后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可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提高苏醒期的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静吸复合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3mg/kg、静吸复合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诱导后,置入LMASupreme喉罩行机械通气。咪达唑仑组应用0.1—0.2mg/(kg·h)咪达唑仑持续输注,静吸复合组1%~3%七氟醚持续吸入。2组均分别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0.4ug/(kg·min)、罗库溴铵0.15mg/(kg·h)维持麻醉。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置入喉罩前1min(T1)、置入喉罩即刻(T2)、股动脉穿刺时(T3)、动脉瘤栓塞时(T4)、拔除喉罩即刻(T5)、拔除喉罩后10min(T6)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评估患者拔除喉罩后改良Geller和Freye清醒评分情况。结果与T0比较,2组患者T1~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明显下降[咪达唑仑组(78±10)、(76±13)、(77±9)、(79±11)mmHg(1mmHg=0.133kPa)比(97±11)mmHg;(71±6),(69±5)、(70±9)、(72±10)次/min比(83±10)次/min;静吸复合组(70±12)、(73±12)、(73±15)、(72±12)mmHg比(98±10)mmHg;(69±9),(70±6)、(70±8)、(71±5)次/min比(80±9)次/min](均P〈0.05),与静吸复合组比较,T1时咪达唑仑组MAP升高[(78±10)mmHg比(70±12)mmHg](P〈0.05),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以及清醒评分达6分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组[(2.9±0.6)min比(7.1±1.3)min、(4.1±1.2)min比(12.7±2.2)min、(6.1±1.4)min比(15.3±3.1)min](P〈0.05),拔除喉罩后清醒评分咪达唑仑组低于静吸复合组[(0.3±0.1)分比(0.6±0.1)分,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控性好,苏醒快速、完全、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消除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出现的人一机对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于我院新生儿科的需要机械通气的出现人一机对抗的新生儿病例83例,并依据是否使用咪达唑仑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常规给予安定、苯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镇静处理;观察组40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机参数、脱管率、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咪达唑仑后吸气峰压由(25.2±0.6)cmH20(1emH20=98Pa)下调至(19.2±0.7)cmH20,对照组由(24.7±0.5)cmH20下调至(213±0.9)emH20,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浓度由(65.5±0.5)%下调至(40.6±0.7)%,对照组由(66.4±0.4)%下调至(62.4±0.6)%,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患儿因烦躁导致脱管,对照组有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79.3±15.5)h,对照组(101.3±16.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P〈0.01)。用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后0.5、1、2、24h无操作时与对照组应用安定、苯巴比妥及/和水合氯醛等维持镇静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能有效减轻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减少生理应激反应,达到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协调同步,改善通气,稳定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麻醉与单纯局部麻醉进行乳腺肿物切除,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方法将400例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镇静组(S组300例)和局麻组(L组100例),s组再随机分为s1组(100例)、s2组(100例)、s3组(100例)。局麻组采用单纯局部麻醉,镇静组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麻醉。术前1d、术后3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示,局麻组和镇静组术前无差别,镇静组内也无差别(P〉0.05)。术后,局麻组和镇静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评分明显高于镇静组,镇静组组内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1组的评分高于s2和s3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测评显示,术前镇静组与局麻组在偏执、恐怖、敌对、躯体化等各分量表的得分无差异(P〉0.05),术后镇静组的分数明显低于局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内的差别有意义(P〈0.05),s1组的评分高于s2和S3组。结论在乳腺肿物切除术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麻醉的患者比单纯应用局部麻醉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高血压手术病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压控制好;对照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入室后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kg,咪达唑仑0.1mg/kg;治疗组患者入室前不用术前用药,人室后肌肉注射长托宁0.01mg/kg,咪达唑仑0.1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5min、30min的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后HR、SBP、DBP分别由原来的(73.2±12.3)次/min、(123.4±17.4)mmHg(1mmHg=0.133kPa)、(79.2±10.3)mmHg升高到30min后的(89.5±14.4)次/min,(131.2±22.8)mmHg、(85.6±13.2)mmHg,增高较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搏氧饱和度对照组从用药前的(96.4±4.3)%变为30min后的(96.7±4.0)%,治疗组从(97.2±4.5)%变为(97.4±4.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托宁复合咪达唑仑适合作为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前用药,用药后患者血压更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40例施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芬太尼组20例,咪达唑仑组20例。芬太尼组:2-5μg·kg^-1·h^-1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组:先负荷量0.1mg/kg静脉注射,继以0.05mg·kg^-1·h^-1持续静脉滴注维持,观察两组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及用药期间监测心率(HR/)、呼吸(R)、无创平均动脉压(MBP)。结果芬太尼组用药后30min,6、12h和24h的HR、R和MBP与用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咪达唑仑组用药后30min,6、12h和24h的HR,R和MBP低于于用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较咪达唑仑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日平均气道压降低(均P〈0.05)。两组达理想镇静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芬太尼镇静优于咪达唑仑,对循环、呼吸影响少,撤机时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咪哒唑仑对区域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102例区域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咪哒唑仑联合布托啡诺镇静,对照组给予咪哒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结果(1)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2)实验组MAP,HR和SPO,在围手术期基本稳定(P〉0.05),对照组术中MAP和HR和实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MAP:实验组(87.0±13.3)mmHg,对照组(98.2±18.2)mmHg;HR:实验组(89.5±13.4)次/mine,对照组(81.2±16.5)次/mine)(MAP:t=4.537,P〈0.05;HR:t=4.537,P〈0.05)。结论咪哒唑仑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区域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在机械通气中的新生儿镇静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病例,并依据是否使用咪达唑仑镇静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安定、苯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等镇静处理;观察组30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总结对比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呼吸机参数;脱管率;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后0.5、2、24、48h无操作时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用咪达唑仑后吸气峰压、氧浓度及呼吸频率下调明显,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因烦躁不安脱管观察组无一例,对照组有12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81.3±17.7)h明显少于对照组(102.4±19.3)h,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8,P〈0.01)。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咪达唑仑能恰当有效的镇静,减少由于气管插管和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引起烦躁不安导致的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10.
咪达唑仑对布比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midazolam)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致惊厥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咪达唑仑20min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观察小鼠惊厥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发作等级、未惊厥数和死亡情况,并以序贯法测定预先给咪达唑仑2min后布比卡因的致惊厥ED50和LD50。结果:0.25mg·kg^-1咪达唑仑可延长布比卡因致惊厥潜伏期(P〈0.05,P〈0.01),0.5、1.0mg·kg^-1咪达唑仑可缩短惊厥持续期(P〈0.01),减少惊厥发生率和致死率,降低发作等级;且本实验剂量咪这唑仑(0.25、0.5、1.0mg·k^-1与1.0、2.0、4.0mg·k^-1)均可增大布比卡因致惊厥ED50和LD50结论:咪迭唑仑可拮抗布比卡因的致惊厥作用,减轻布比卡因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腹腔镜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理护理外,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焦虑评分、心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心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56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不予以心理支持,干预组采用支持心理疗法,干预前及手术前日进行SAS、SDS和血压、心率比较。结果手术前干预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心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对择期手术患者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术前实施访视,讲解麻醉和手术相关知识,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配合音乐疗法,对照组按术前常规护理.并检测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比较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MAP,AII术日值较术前值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AⅡ术日值与术前值相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联合音乐疗法能降低择期手术患者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前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SAS评分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干预组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于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显著减少和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反应、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而且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围术期药物-心理综合镇痛法对疼痛、应激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级择期颌面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常规围术期准备;Ⅱ组心理干预和患者自控镇静(PCS)。监测患者术前,术中10、30、60min,术后24h的HR,MAP,SpO2,术中采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于术前、术中1h、术后24h取外周静脉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的SP、β-EP及皮质醇含量,术后24h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疼痛。结果: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MAP术中30、60minⅠ组较Ⅱ组明显升高(P〈0.05);SpO2在术中60minⅡ组较Ⅰ组降低(P〈0.05);SP、皮质醇术中1h、术后24hⅠ组较Ⅱ组升高明显(P〈0.01);β-EP术中1hⅠ组较Ⅱ组明显降低(P〈0.05);OAA/S评分两组在术中呈现先低后高(P〈0.05);Ⅱ组疼痛不适的程度明显低于Ⅰ组。结论:心理干预联合PCS明显减轻应激反应;增强患者对手术疼痛的耐受,进一步完善镇痛效果,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门诊围术期患者的焦虑状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1年7月在本院门诊围术期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手术常规护理,围术期不给予心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焦虑症状分别进行评分,并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围术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及氧饱和度。结果:①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焦虑症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5%和9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比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焦虑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中实验组的心率、脉搏、呼吸频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诊围术期患者术前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并且有利于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用术前访视对不孕症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不孕症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并进行比较观察,对照组术前在病区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由手术室护士利用术前访视对不孕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并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1d相比,对照组入室后5min的心率及血压显著升高,而心理干预组除心率加快外,血压变化并不显著。结论:不孕症人群心理状况的整体水平较正常人低,不良情绪以抑郁、焦虑等为主。利用术前访视对不孕症腹腔镜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压及心率具有稳定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9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治疗过程实行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取资料相匹配的未采取心理干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8例与之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化疗期、康复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各阶段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外形关注等。经过心理干预,化疗期试验组抑郁、躯体症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康复期试验组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外形关注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围术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围术期予常规治疗及干预措施;试验组44例:在围术期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作为指导进行临床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术应激水平、血糖水平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4 h试验组的Cor、WBC、IL-6及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有效减轻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应激及血糖水平,加快康复,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致炎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汤洁  张野  田国礼  史劲飞  李晶 《安徽医药》2010,14(4):449-45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致炎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LC的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9~64岁。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1、B2组),每组10例。B1组将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2ml,B2组将帕瑞昔布钠20mg稀释成2ml,分别于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A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双盲法观察麻醉诱导前(t1)、术后2h(t2)、术后24h(t3)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1、B2组在t2和t3时间点血清TNF—α和IL-6水平降低,B1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在LC中对患者血清TNF—α和IL-6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