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催化剂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学  钱建华 《当代化工》2005,34(1):24-25,69
在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中,银催化剂的性能是很关键的。对银催化剂的发展方向、影响银催化剂性能的毒物以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充分认识、掌握银催化剂的性能,达到最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蒋军 《化工学报》2016,67(Z1):270-275
为了排除载体孔结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无明显影响;载体表面改性导致催化活性组分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分散状况明显改善;经二氧化钛改性后载体表面与银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单负载银催化剂,由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下降,改性对催化性能明显不利;对于共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银催化剂,低温焙烧对催化性能不利,而由经1000℃高温焙烧的二氧化钛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载体表面等电点降低及其与银的强相互作用是造成催化剂上金属银良好分散的主要原因;此外,银催化剂助剂的存在减弱了二氧化钛改性载体与银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环氧乙烷(EO)深度反应的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了多组分银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排除载体孔结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无明显影响;载体表面改性导致催化活性组分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分散状况明显改善;经二氧化钛改性后载体表面与银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单负载银催化剂,由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下降,改性对催化性能明显不利;对于共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银催化剂,低温焙烧对催化性能不利,而由经1000℃高温焙烧的二氧化钛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载体表面等电点降低及其与银的强相互作用是造成催化剂上金属银良好分散的主要原因;此外,银催化剂助剂的存在减弱了二氧化钛改性载体与银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环氧乙烷(EO)深度反应的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了多组分银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活性炭粉末表面化学镀银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动态测量化学镀过程中银离子浓度的变化,通过银沉积分数曲线、混合电位-时间曲线、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电阻率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银后化学镀银、常规敏化活化化学镀银和活性炭吸附银后化学镀银再常规敏化活化化学镀银3种方法对活性炭化学镀银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银后再常规敏化活化化学镀银得到的银镀层表面形貌最好,银的沉积率和表面覆盖率最高,达到79.16%,电阻率最低,达到3.8×10~(-2Ω).cm。以该方法镀银后的活性炭具有作为导电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李自成  徐承天  陈邦林 《化学世界》2007,48(10):581-584
用光照还原制备银微粉分散体系,测量了不同还原条件下所得改性银微粉的电动电势及等电点,讨论了还原条件对银微粉等电点的影响。通过不同光照时间、明胶浓度、酸度及盐度下所得银微粉分散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和分析,讨论了以上条件对生成的银微粉分散体系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银催化剂因其优异的选择性、催化活性及热稳定性能在环氧乙烷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银催化剂制备、银催化剂载体的发展两个方面概述银催化剂在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以期对银催化剂在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载银/铜NaA分子筛抗菌剂的实验条件,并对载银/铜NaA分子筛样品中载银、铜的含量,抗变色性能及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单独载银的NaA分子筛相比,载银/铜NaA分子筛中银和铜含量分别达到5.5%和1.6%,色差更小,抗菌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杨秋文 《化工之友》2007,(15):32-33
银纳米材料粉由于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和优良的导电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导电涂料、催化剂等领域。目前,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然而对银纳米材料的制备的探讨仍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五年国内外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银纤维的抗菌、除臭、抗静电、电磁波屏蔽等特性;同时叙述了银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银纤维作为备受关注的功能性纤维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目前银纤维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一步摄影正片(明胶介质)的银颗粒,对影响银颗粒大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卤化银负片乳剂中的碘含量,明显地影响卤化银颗粒大小和转印后银颗粒的大小,随着卤化银乳剂中的碘含量减少,卤化银颗粒和银质点簇(即银颗粒)变大,组成银质点簇的银质点数目增多,正象色调由棕向黑转移。不同物理显影核亦显著影响正片银颗粒大小与其色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根据甲醛生产线甲醇含量上升快的问题,对甲醇原料和银催化剂进行原因排查。通过对3批银催化剂样品进行元素分析以及2种来源甲醇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找到银催化剂中毒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生产过程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银催化剂原料银含量为99.99%,使用后银含量为99.8634%,硅元素含量为13.66%。精甲醇中甲醇含量为98.894~99.665%,其余含有较多的硅氧烷化合物,判断为甲醇中的硅元素引起催化剂中毒。为了确保甲醛生产线的稳定,最好在进料前用对甲醇、银催化剂等原料进行微量硫、氯、氮和硅进行分析,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5):806-809
通过原位复合的方法,在石墨烯片层间掺杂纳米银颗粒,制备出石墨烯/银纳米杂化材料(RGO/Ag)。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RD、拉曼光谱等对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石墨烯/银纳米杂化材料(RGO/Ag)进行表征。发现复合材料中的银对石墨烯/银材料有拉曼增强作用,结合TEM对这种增强作用进行研究,发现银颗粒的团聚对这种增强作用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纳米线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和良好的延展性,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薄膜。对银纳米线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包括模板法和液相合成法,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目前研究较多的液相合成法中涉及的表面活性剂、成核缓释剂的作用作了详细阐述,为银纳米线的可控合成提供了参考。银纳米线作为最有可能替代传统ITO透明电极的材料,相关研究表明银纳米线的长度、直径对透明电极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后续优化银纳米线的制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述了高价银抗菌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高价银抗菌剂的抗菌机理,阐述了当前氧化高银和高价银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并简单讨论了反相微乳液R值,硝酸银浓度对高价银配合物粒径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概述了高价银抗菌材料在医药卫生、纺织、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16,(5):806-809
通过原位复合的方法,在石墨烯片层间掺杂纳米银颗粒,制备出石墨烯/银纳米杂化材料(RGO/Ag)。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RD、拉曼光谱等对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石墨烯/银纳米杂化材料(RGO/Ag)进行表征。发现复合材料中的银对石墨烯/银材料有拉曼增强作用,结合TEM对这种增强作用进行研究,发现银颗粒的团聚对这种增强作用有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东西方卤化银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章,对传统卤化银技术的未来走势作出判断,同时对卤化 银和以卤化银为基础的热敏成像等新技术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波照射对卤化银感光材料照相性能的影响。微波照射下不会导致卤化银乳剂自发光解。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可知 :卤化银乳剂的照相性能和整个卤化银晶体中静电势的分布有关 ;微波照射可以改变卤化银晶体中的静电势分布 ,从而使卤化银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发生变化。微波照射对于硫增感卤化银乳剂照相性能的影响大于对未经硫增感的卤化银乳剂。微波照射对于卤化银乳剂照相性能的影响有一定的“弛豫时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第一性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性质计算方面,磷酸银在有机物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但磷酸银严重的光腐蚀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磷酸银及其相关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对磷酸银的光催化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未来磷酸银的应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爱民 《河北化工》2009,32(10):12-13,45
用光沉积法制备载银催化剂,通过SEM、EDS、TEM等方法对载银二氧化钛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自制的载银催化剂降解硫代硫酸钠的生产废水比单一用TiO2作为光催化剂的降解效果要好,COD的去除率从20.03%升到70%,提高了50%。O3的存在有利于载银催化剂的降解效果。在O条件下,自制的载银催化剂对烟囱水COD的去除率可达到76%。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一九七六年四月,石化部在苏州召开“电解银代替浮石银催化氧化生产甲醛”会议。石化部要求全国生产甲醛各工厂立即行动,使用、推广电解银这一新技术,为国家节省原材料,生产更多化工产品。我厂是一九六九年开始生产甲醛,也用浮石银氧化乙醇为乙醛,对浮石银缺点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