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文化中实体的宇宙观决定了西方文化的和谐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着眼于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与时间的和谐,由此也就形成了西方艺术和谐美的特征 就在于在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中形成时间的和谐、个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的渊源不同,走向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特色。本文通过对西方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阐明艺术的明晰美是西方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是根源于西方文化的理论特色———明晰。  相似文献   

3.
审丑并不隶属于审美,而是和审美共同构成感性学范畴。由此来观照西方文学史就会发现,整个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始终徘徊于审美和审丑之间,而不是像“和谐派”美学家们所认为的那样,把西方文学史分成“古代朴素的和谐美、近代对立的崇高(或反和谐的丑)、现代辩证的和谐美”。同时,这种从感性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学史的方法,也避免了人们在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后,又陷入了把文学史等同于关于主体自由的哲学史误区。  相似文献   

4.
龚丽霞 《科技信息》2011,(35):324-324
婚俗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西方婚俗有相似之处也有他们各自的独特性。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二者不断地相互渗透、融合,并呈现出某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建立起文明和谐的婚俗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更是了解中西方文化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西方悲剧精神在于积极的斗争:英雄人物在冲突中用行动来抗争,最后用生命将冲突推向顶峰,以体现自我在斗争中的最大价值。中国悲剧精神主要是忍耐:善良弱小的人物在冲突面前采取自我克制的态度,其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冲突的缓和,是对忍耐的肯定。中西悲剧精神的区别体现了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是导致中西社会不同历史进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其思想文化基础,以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分权制衡、代议制、普选制和法治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当代政治制度,其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古代希腊,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得以形成和完善,并在当代西方的政治思潮中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自由民主思想。这种自由民主思想集中体现在西方思想家对人性、民主、法治、道德等问题的探讨与认识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别很大,但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增多,各国的饮食文化开始慢慢融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成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同时,它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先锋.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应吸取别国文化的精华,摒弃自己的糟粕,向完美、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侵略,侵略的工具是鸦片、枪炮、传教士。而传教士则是侵华的急先锋,给中国带来极大的灾难,就连西方殖民者也承认:“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正因如此,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声势浩大的反“洋教”斗争,反对“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  相似文献   

9.
林进  杨光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47-48,51
1840年到1919年这段时间的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开始冲击中国,由于语言、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定,大批留日学者和翻译家开始翻译日语译本的西方作品。这些爱国学者们通过这种方法把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国,为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时有名的根据日译本翻译的西方作品的详细资料的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界定了日语译本的西方书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伦理比较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伦理观念与中国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是由于自然条件 ,国家起源方式和中西方文化、道德价值取向不一造成的。在人性、义利观等方面 ,在中国的环境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家庭道德规范成为首要的伦理原则 ,把“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这就注定了中国必然要形成一种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而西方则形成了以国代家的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哲学界就是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及其矛盾运动去理解和把握和谐的.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较佳或最佳发展状态.和谐以事物的多元构成为前提,以适当的矛盾斗争为动力,以系统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对外开放为条件,以发挥较大或最大功能为标志,以事物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归宿.和谐社会是达到和谐状态的社会,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较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对和谐社会也应从社会多元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和谐社会不可能自动实现,必须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同奋斗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庄子人生哲学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互关系的同时,从“超脱”与“俗争”、“安命”与“逐流”、“本性”与“物性”三个命题出发,对奥林匹克运动与庄子道家思想进行互补优化,让人们认识到二者相融后的优势,以推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谐、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多边外交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和合文化传统中的“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思想中透析中国多边外交思想,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培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要树立“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倡导“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走出“斗争哲学”的认识误区,确立“辨证和谐”的发展理念,坚持“共建共享”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和”与“争”是伦理思想的两种互相对立的心理现象,客观存在于各种伦理思想之中。从中西伦理心理的比较中,揭示了“和”与“争”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及应如何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稳定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合作与斗争的关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心理观。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改革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是可行的,可以从语言的简洁思辩美、逻辑的矛盾斗争美、结构的平衡和谐美、体系的完整统一美四个方面切入,最终达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些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创造和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8.
指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在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时要树立和合意识,遵循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和合原理,在融突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 世纪,将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更深刻的作用,呈现既多元又趋同、既独立又共识、既冲突对立又和谐并存的世界文化图景。这种交汇融合有其客观上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任务最艰巨,也是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最大难题.建设西部新农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和谐的政治问题.因此,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如何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共同繁荣,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就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意义、面临的困难、建设的主要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对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