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珠海地区湿疹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对100例湿疹,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54例湿疹,皮炎患者(54.0%)斑贴试验阳性。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27.0%)、硫柳汞(9.0%)、重铬酸钾(9.0%)、芳香混合物(6.0%)和对苯二胺(5.0%)。其中对1种抗原致敏者37例(68.5%),对2种抗原致敏者13例(24.1%),对3种及以上抗原致敏者4例(7.4%)。镍、汞、铬三种金属化合物是本地区外源性湿疹,皮炎患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部慢性湿疹与常见外源性致敏原的方法。方法:采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提供的标准筛选试剂盒对21例手部慢性湿疹患按常规方法进行斑贴试验,按ICDRG标准判定。结果:21例患中14例(66.7%)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其中对1种标准筛选抗原呈阳性反应有9例(42.9%),同时对2种或3种抗原呈阳性反应有5例(23.3%),结论:手部慢性湿疹在很大程度上与接触外界致敏原有关,即处源性致敏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且显示致敏原种类与职业、性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异位性皮炎75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异位性皮炎(AD)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0年来积累的75例AD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并与同期82例其他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75例AD患者中斑贴试验总阳性率38.67%(29/75),而对照组的总阳性率为76.80%(63/82),AD组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3。52,P<0.001),AD患者斑贴试验抗原阳性百分比较高的依次为橡胶混合物IV(13.33%),白降汞(12.00%),橡胶混合物Ⅲ(9.33%),混合物II(8.00%),硫酸镍(8.00%),提示用标准抗原系列进行斑贴试验是确定AD患者外源性变应原的一项重要临床检测手段,AD的病因可能主要淡内源性。  相似文献   

4.
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试验组外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结果:体股癣患者停药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32.76%和38.98%。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94.92%;停药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2.07%和64.41%,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96.61%。足癣患者停药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29.31%和30.00%.有效率分别为89.66%和85.00%;停药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8.28%和43.33%.有效率分别为91.38%和86.67%。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试验组为5.13%;两对照组为4.17%。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SLE患者血清可提取性核抗原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92例红斑狼疮患者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68.4%。63例SLE患者Sm抗体为42.86%,RNP抗体为28.57%,SSA抗体为22.22%,SSB抗体为20.63%,J0-1抗为11.11%,Rib抗体为11.11%,ANA为90.48%,dsDNA为65.08%,试验结果表明ENA抗体与SLE病情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湿疹与食物特异性IgG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8例婴儿湿疹患者,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145名健康婴幼儿作对照。结果:患湿疹的婴儿中单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47.97%,2项阳性率21.95%,3项阳性率8.78%,4项阳性率2.7%,总阳性率81.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以鸡蛋(49.32%)、虾(23.65%)、牛奶(16.89%)、螃蟹(14.19%)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婴儿湿疹与食物特异性IgG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用泡沫快速试验测定86例可疑淋病患者的尿液,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培养法做比较。评价泡沫快速试验检测淋球菌的特异性、敏感性,判断其临床应用前景。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泡沫快速试验敏感性93.8%,特异性94.4%,符合率94.2%;与培养法比较,泡沫快速试验敏感性75.O%,特异性92.5%,符合率86.O%。泡沫快速试验在检测淋球菌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模型动物观察三物黄芩颗粒的抗过敏作用,并通过其作用环节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过敏机制。方法 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法建立Ⅰ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反应蓝斑直径;测定血清中总IgE含量;观察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及对外源性组胺的拮抗作用。结果 该颗粒大、中剂量组能非常显著地抑制大鼠背部皮肤蓝色反应斑的直径(P〈0.05),能够减低致敏大鼠血清中总IgE含量,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微镜下拍摄实验大鼠颅骨骨膜贴片,可见大、中、小剂量组均有一定程度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但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减少。该颗粒大、中剂量组对外源性组胺引起的大鼠瘙痒致痒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三物黄芩颗粒能有效对抗Ⅰ型变态反应,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9.
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血清ENA抗体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5例红斑狼疮患者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68.24%,58例SLE患者Sm抗体为36.21%,RNP抗体为34.48%,SSA抗体为22.41%,SSB抗体为8.62%,核糖体抗体为17.24%。试验结果表明ENA抗体与SLE病情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0.
性病     
20001303 STD50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张河辉(福建三明市皮防院宁化门诊部)“皮肤病与性病.-1999,21(4).-47~48 检测结果梅毒65例(13.00%),淋病180例(36.00%),衣原体83例(16.60%),支原体97例(19.40%),念珠菌25例(5.00%),尖锐湿疣50例(10.00%)。另外,多重感染较为严重。表2参2(张孝友)20001304 460例特殊服务行业女服务员STD调查报告/张河辉(福建三明市皮防院)…//皮肤病与性病.-1999,21(4).…  相似文献   

11.
在门诊选择寻常痤疮合并脂溢性皮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治疗组应用2%酮康唑洗剂与1%盐酸克林霉素搽剂,对照组应用3%克霉唑霜与1%盐酸克林霉素搽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5%,对照组总有效率73.9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医生与患者对治疗组药物的满意率分别为84.13%和87.30%。2%酮康唑洗剂、1%盐酸克林霉素搽剂治疗寻常痤疮合并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珠海市慢性病防治站@彭东洲  相似文献   

12.
万用洛韦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万乃洛韦治疗玫瑰糠疹30例,结果痊愈率43.4%,显效率50%,有效率6.7%,总有效率93.4%;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本病与阿萨奇B组病毒感染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万乃洛韦治疗本病效果显著,可缩短治愈时间(平均7.5天)。  相似文献   

13.
四川于1990~1992年在全省开展了麻风畸残普查和抽样调查。全省的麻风畸残率为63.08%,在MB为62.15%,PB为64.83%,Ⅰ、Ⅱ和Ⅲ级畸残分别为10.02%、30.78%和22.27%。治疗期、监测期到完成监测后的畸残率依次递增(38.24%→49.69%→71.52%),差异非常显著,畸残程度亦以此顺序递增(Ⅱ+Ⅲ级畸残的构成比分别为76.75%→81.85%→85.19%),差异显著,表明病人完成治疗后仍可出现新畸残和畸残加重。抽样资料显示,民族、文化程度、职业、麻风型别及治疗的规则性对畸残的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麻风反应与手部畸残的关系较与足部和眼部的更为密切;在致视力障碍方面兔眼和角膜感觉障碍分居第1、2位。继发性畸残的比例甚高,达80%以上,程度亦严重,故自我护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90例儿童麻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1983-1992共发现90例儿童麻风,其中家内传染者占63.2%,其传染源84.2%为多菌型;于确诊时病期在两年内者(91.9%)明显多于成人者(45.3%),而畸残率)(4.4%和MB/PB(0.45)均低于成人者(28.0%和1.29)。家内传染的儿童麻风以主动发现为主,其中家属检查发现的占70.2%;家外传染者与成人相似,大部分(>80%)为被动发现,其中以皮科门诊发较多(48.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麻风患者上肢神经损害的状况,选择兴化市存活的麻风治愈者及现症患者1575人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麻风患者上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40.7%,单侧损害(23.17%)高于双侧(17.52%),现症及复发病人(69.23%)高于治愈者(40.46%),多菌型(55.94%)高于少菌型(38.46%)。尺神经损害为36.63%,正中神经为16.95%,桡神经为2.35%,爪形指继发关节强直为73.03%,神经损害与麻风反应有关的为43.37%。兴化市麻风上肢神经损害多见于现症及复发病人以单侧损害为主,尺神经损害第一,其次为正中神经、桡神经,2/3的神经损害是不可逆的。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上肢神经损害的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地震后受灾群众伤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分析地震后2008年5月25日~2008年7月18日沈阳军区北川野战医院胜利村门诊部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疾病发病数及构成比。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发生疾病进行分类。结果地震后13日起53d内共收治患者4495人次。呼吸系统疾病占47.74%,损伤与中毒占16.97%,消化系统疾病占13.15%,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占6.81%,皮肤病占6.56%。高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46.87%)、皮肤及软组织外伤(12.08%)、胃炎(6.45%)、腹泻(5.45%)、关节疼痛(5.85%)、皮疹(3.91%)为主。结论地震灾区受灾群众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690例浅部真菌病及其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本所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方法:对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I临床标本行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在培养阳性的690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甲真菌病375例(54.3%)、手足癣112例(16.2%)、体癣29例(4.2%)、股癣51例(7.4%)、头癣32例(4.6%)、糠枇孢子菌毛囊炎52例(7.5%)、花斑癣39例(5.7%);镜检阳性率为61.1%。分离的690株真菌中,皮肤癣菌共365株(52.9%),以红色毛癣菌最多,为321株(46.5%),犬小孢子菌次之,为29株(4.2%),须癣毛癣菌7株(1.0%);此外,念珠菌与酵母菌305株(44.2%),霉菌20株。结论:在本组浅部真菌病中,甲真菌病最常见,其致病菌仍以红色毛癣菌占主导地位,念珠菌与酵母样真菌所占比例较往年有大幅增多。  相似文献   

18.
早期梅毒血清学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09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的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一期梅毒,硬下疳溃破1-10天,RPR的检出率为37.9%;TPPA为68.9%;TP为86.3%。硬下疳溃破10天以上,PRP的检出率为92.3%;TPPA为100%;TP为69.2%。在二期梅毒,PRP与TPPA的检出率均为100%。结果显示:在一期梅毒,血清实验的检出率与病程有显著关联,在硬下疳10天处形成一明显界限,而TP的检出率与病程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麻风病人及治愈者的社会经济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风是一种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本组麻风患者中的文盲占51.1%,而在当地居民中为19.8%;其家庭人均收入平均为852元,本市农村人均为1483元;在婚率为56.9%,较本市农村的68.2%低;发病后 离婚率为17.18%,调查时的离婚率为13.81%,较本市0.29%显著地高。麻风患者的家庭结构异常,独居者偏多,总之,一个人患了麻风后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个人问题,导致身心残疾,保健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治疗花斑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试验,伊曲康唑200mg/d,饭后口服,连服7d。观察了可供疗效评价的30例花斑癣患。结果:临床治愈率为80.00%,临床有效率为100.00%;真菌学治愈率为90.00%。总治愈率为73.30%,总有效率为9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0%。结论:伊曲康唑治疗花斑癣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