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骨质疏松并发症,其好发于老年群体,发病部位多为肱骨近端、腕部、髋部等,且呈逐年增高趋势~([1])。患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生活受限等,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传统的保守治疗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缓解作用,但见效慢、愈合效果差~([2])。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其微创、安全等优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江莉萍  黄红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004-2005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合并椎体压缩骨折可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和负担。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够重塑正常椎体生物力线,增强椎体强度和减轻疼痛。但椎体成形术后易产生邻近椎体的再发骨折。我科2006年1月~2008年3月,对3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临床颇为常见,但因患者年龄大,骨折区血供差,骨质疏松多,骨折部位的扭转和剪切应力大,故易造成骨折愈合缓慢或不愈合率高,目前仍为骨科临床难治病之一.作者2001年2月~2005年1月,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对骨折治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肱骨近端、前臂、腕部骨折约占了这种骨折的 1/ 3。但股骨近端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在医疗上的费用往往超过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男女比例大约是 3.3∶1[1~ 3] 。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有如下特点 :①绝大多数为老年人 ,5 5岁以上 ,且以绝经后妇女为多。②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骨折 ,髋部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腰椎骨折 ,且可发生多处多次骨折。③外伤力常较轻微或骨折为自发性。④骨折愈合较慢 ,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有不愈合的危险。⑤再次骨折几率大[1,4 ,5] 。1 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情况,探讨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再发骨折组和非再发骨折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6例患者,其中55例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发病率为35.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出院后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采取防滑措施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初次发生椎体骨折后易再发椎体骨折,医护人员应对高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强调出院后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采取防滑措施的重要性,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病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在老年女性中。严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会引起严重的疼痛.使患者失去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伴随着患者死亡率的增加。近年来,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治疗常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或髓内钉系统。目前研究多关注不同固定方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骨质疏松对转子间骨折愈合影响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骨量患者术后3月转子间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试探究骨量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并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闽清县总医院就医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随访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分为邻近椎体骨折组(100例)和无邻近椎体骨折组(400例)。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并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OR=1.385,95%CI:1.106~1.736)、性别(女性,OR=1.441,95%CI=1.065~1.948)、有吸烟史(OR=1.519,95%CI=1.020~2.261)、有饮酒史(OR=1.484,95%CI=1.055~2.088)、术后没有规律锻炼(OR=1.516,95%CI=1.053~2.183)、术后没有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OR=1.416,95%CI=1.041~1.927)、骨水泥分布类型致密型(OR=1.592,95%CI=1.049~2.417)、骨折椎体个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时间、数目及再发骨折的诱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再发骨折发生率差异,骨密度、骨折诱因差异,年龄及再发骨折时间的差异。结果 15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单发椎体压缩骨折102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54例。102例单发椎体骨折中,有16例患者再发生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85.0天,54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23.7天。再发骨折有明确诱因者单发骨折组2例,多发骨折组3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及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较单椎体骨折PVP术后易再发生骨折,且间隔时间短,再发骨折多无明确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弱,骨折发生率高,且因特定的生理特点,骨折愈合慢,加之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易出现并发症而影响愈合,导致心理问题发生,制约伤后康复,严重威胁着老年人晚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细致观察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反应,充分掌握其心理特点,对促进骨折全面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量降低和骨骼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和随之的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除骨密度外,对椎体骨折(vertebral fracture,VF)的影像学评估可以预测老年人的进一步骨折风险。OVF可视为其他更严重骨折例如髋部骨折的“早期标志”。一些指南推荐脊柱成像作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工具。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在老年女性体检筛查中检测到的流行性OVF,而非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生的外伤性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根据术后随访1年患者是否再发骨折情况分为再骨折组32例及无再骨折组6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进行再发骨折风险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发生伤椎相邻椎体骨折的临床因素.方法:对212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仅5个指标影响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影响力大小依次是术后Cobb角(b’=-1.255)、术后椎体高度(b’=1.089)、性别(b’=1.018)、骨水泥注射量(b’=-0.908)、抗骨质疏松治疗(b’=0.688).结论:术后Cobb角、术后椎体高度、性别、骨水泥注射量、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影响术后伤椎相邻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14.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全身骨折的3.6%,其中老年人较多,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之一。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跌倒或下肢突然旋转时产生外旋暴力,易引起股骨颈骨折。而且老年人伤前常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之创伤后长期卧床及被动体位,机体代偿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均较青壮年降低,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因此为防止并发症须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徐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2):2290-2292+2300
目的:探讨MRI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取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103例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转移瘤骨折28例,骨质疏松骨折75例。入选人员均接受MRI检查,比较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转移瘤骨折中,椎旁软组织肿块、硬膜外肿块、椎体后缘皮质后凸、伴其他椎体转移灶及累及椎弓根征象出现率均高于骨质疏松骨折,而在骨质疏松骨折中椎体存留正常骨髓信号征象的出现率则较高(P<0.05);转移瘤骨折和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在MRI表现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借助MRI检查,能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转移性肿瘤所致椎体骨折予以准确鉴别,其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大多数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同时老年人术前多并存其它脏器疾病,致使术后并发症多,骨折愈合困难,因此在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上必须谨慎。我院自1993—2000年间采用桁架式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l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组织量进行性减少,骨结构异常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老年人多见;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质变薄,股脆性增高,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1];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2],常导致患者脊柱后凸畸形,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特殊类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8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症状性无压缩骨折、椎体骨折合并囊性变、多发椎体骨折等特殊骨折病例93例,根据骨折类型,应用以椎体成形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并对缓解疼痛和神经功能恢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0.5~5年的随访,疼痛缓解率92.5%(86/93),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产生,脊髓神经损伤全部恢复.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特殊类型骨折常规检查容易发生漏诊或延迟诊断;治疗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形态特征。方法:分析和比较31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和22例椎体转移瘤骨折的SE序列MRI影像表现。结果: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连续性多椎体骨折多见,骨折的椎体以双凹状和楔状变形为主,少有累及附件,较少出现椎旁肿胀,邻近诸椎体常呈现骨质疏松的信号改变。椎体转移瘤骨折常为单发,瘤处可呈多发或跳跃式分布,骨折的椎体以压缩变形多见,常累及椎体的附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两种骨折均少有累及椎间盘,骨折的椎体信号改变也不具有特征性。结论:依据MRI形态特征可以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展,人均寿命显著提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抵抗外力的能力减弱,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骨折,且愈合能力差,加之老年患者并存疾病多,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