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肖群 《全科护理》2011,9(21):1892-189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和治疗护理。[方法]用T-ECT/TI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治疗冠心病病人198例,每日1次,每次45 min,12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或2个疗程。[结果]体外反搏能提高动脉舒张压,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器官组织缺血,提高冠心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反搏期间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治疗时的护理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是体外反搏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和治疗护理.[方法]用T-ECT/TI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治疗冠心病病人198例,每日1次,每次45 min,12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或2个疗程.[结果]体外反搏能提高动脉舒张压,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器官组织缺血,提高冠心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反搏期间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治疗时的护理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是体外反搏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余西 《山西临床医药》2009,(21):493-494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单纯接受药物治疗)、Ⅱ组(药物+体外反搏),Ⅱ组患者每日体外反搏1次,每次1h,连续12天为1个治疗周期,休息3~5天,又开始下一个治疗周期连续做3次治疗周期为一个疗程,反搏压力为0.35~0.45kg/cm2。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Ⅱ组比Ⅰ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变(P<0.05);Ⅱ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体外反搏疗法在治疗冠心病上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体外反搏器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但近年来,我们采用EECP-MC_1(88)型体外反搏器,对3例脊柱外伤后尿失禁及尿潴留的截瘫病人(均做过脊髓减压手术),给以四肢序贯加臀部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小时。12次为1疗程。1疗程后,患者尿控情况恢复正常,再巩固1疗程,即可痊愈出院。1月后随访,效果良好。目前其治疗机制尚不清,远期疗效亦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1984年使用体外反搏器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与常规治疗43例,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诊断均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有关脑血栓形成的标准。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反搏组与常  相似文献   

6.
《新医学》1983,(1)
体外反搏是采用一种循环辅助装置,利用心舒张期间机械压迫肢体的方法,提高主动脉的舒张压,达到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提高对心肌供氧的目的。本文报道对28例冠心病采用SKB-3型体外反搏器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小时,6次为一疗程,个别病例连续2个疗程,充气压力维持在190~200毫米汞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试验组)及非体外反搏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反搏室接受体外反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运动平板试验ST段下移时间以及随访统计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高,运动平板试验试验组ST段下移1mm的出现时间的延长显著大于对照组,1年随访试验组的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病人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心功能及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反搏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接受6周常规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接受6周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体外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与治疗前无差异,而反搏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IL-6、CRP和hsCRP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23.79±6.35)%、(34.51±4.44)%、(38.36±7.13)%、(37.93±5.12)%.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30例),早期康复组(32例),体外反搏组(30例),对照组(31例)。应用Bobath疗法、Carr的运动再学习和体外反搏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简式FugI-Meyer评分(FMA),BartheI指数评定(MB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体外反搏治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器是无创伤辅助循环装置,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和开放,增加冠脉的灌注量。我们观察30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前后左心功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按照1979年全国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30例中,男27例,女性3例。年龄41~74岁,平均56岁。2 方法 采用广州WF8-DN_1型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四肢序贯式加臀囊正压反搏,气囊压力0.45kg/cm~2,每日1次,每次50分钟,12次为一疗程。30例中10例完成1疗程,17例完成2疗程,3例完成3疗程。反搏前后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耳脉搏波曲线,采用上海SJ-42型生理记录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体外反搏治疗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体外反搏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病情比较,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对体外反搏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唐荣欣  任蕾元  李明  邢冬梅  刘新灿 《全科护理》2021,19(10):1302-1304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病人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76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增强型体外反搏规范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五行音乐疗法。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心理状况,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和SDS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冠心病伴随焦虑、抑郁病人给予体外反搏联合五行音乐疗法,能够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内皮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9-05/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完成。128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4例。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反搏治疗36d(1h/d),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给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测运动耐量相关指标(总运动时间和做功当量),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应用硝酸盐还原酶。并测定30名健康人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值作为对照。结果:反搏组和药物组有121例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30名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运动耐量指标比较:治疗后做功当量反搏组显著高于药物组犤(7.9±2.4),(6.1±2.4)METs,P<0.05犦。②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治疗后反搏组明显低于药物组犤(78.9±30.2),(148.0±36.5)mg/L,P<0.01犦;反搏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犤(78.9±30.2),(116.4±24.9)mg/L,P<0.01犦。③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犤(89.6±18.3),(64.4±14.8)μmol/L,P<0.01犦;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药物组犤(89.6±18.3),(70.1±13.9),(83.4±23.0)μmol/L,P<0.01犦。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降低内皮素的含量,促进血管舒缩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6年12月开始应用国产WFB-ⅡB型体外反搏器装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栓塞及其后遗症15例。据初步观察,近期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观察情况及护理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共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1-40岁2例,41-50岁1例,51-60岁8例,61岁以上4例。二、治疗方法应用国产WFB-ⅡB型体外反搏器,按操作程序在病人双下肢及臀部分别包扎特制气囊套,接上心电导联及耳脉灯,以病人心电图R波作触发信号,触发气囊序贯式充排气。每天反搏一次,每次  相似文献   

15.
我院体外反搏治疗各种疾病80例,共1120例次。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48—79岁。眼、耳部疾患30例。冠心病是心身疾病。因此,在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我们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及认真做好每项操作外,还重视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目地是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提高、巩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近、远期疗效。一、体外反搏治疗前的心理护理体外反搏是近十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方法。本组患者绝大多数是在职干部、离休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因此,在治疗前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如: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原理?这种治疗有无副作用及痛苦?针对这些主动介绍体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目英  李春敏 《中国康复》2003,18(2):101-102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价值。方法:28例35眼临床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的患者采用EFCP—MAI微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进行治疗,气囊压力为0.35—0.4kg/cm^2,治疗时间每天l一2次,每次lh。结果:28例35眼中,显效14眼(40.0%);有效12眼(34.3%);好转5眼(14.3%);无效4眼(11.4%),总有效率88.6%。结论:体外反搏可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力,扩大其视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循环系统     
911306件外反娜洽疗冠心脚58例临床现案/焦萍/护理学杂志一1991,6(1)一16~17 随机选择58例冠心病进行体外反搏加l肖心痛治疗,同时选择30例冠心病单用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治疗作对照。从心电图疗效及症伏疗坟两方面迸行观察,结果表明:反搏组在症状及心电图两方面的有效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0例实施体外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度分为A组(2010年)、B组(2011年)、C组(2012年)、D组(2013年)、E组(2014年)、F组(2015年).所有患者均进行1次/d,1 h/次,基础疗程为36 h的治疗,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治疗12 h或以上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分析其平均依从率及复搏率变化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患者平均依从率分别为(73.8±25.0)%、(80.5±32.2)%、(110.5±72.0)%、(110.2±68.0)%、(111.8±60.2)%、(118.7±68.9)%,呈现逐年增长趋势;A组、B组、C组、D组复搏率分别为19.4%、32.9%、37.2%、38.2%,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体外反搏治疗护理及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2年开始使用广州医疗器材厂生产的正负压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仪对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体外反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组90例患者均系住院患者,符合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2 性别与年龄 男性59例(65.6%),女性31例(34.4%);年龄最大69岁,最小30岁,平均52岁。 1.3 心绞痛的分型及病程 90例心绞痛中,劳累型24例(26.7%),自发型45例(50%),混合型21例(23.3%)。病程1年以内35例(38.9%),1~2年21例  相似文献   

20.
反搏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功能是Kantrowitz在1953年提出,并于1967年将研制的反搏器用于临床。主动脉内囊反搏(IABP)是抢救心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