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茂名市区2009年蟑螂密度的季节性消长和侵害状况,为蟑螂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蟑螂盒粘捕法进行调查监测。结果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379只,其中德国小蠊345只,美洲大蠊34只,平均侵害率为17.84%,密度为0.53只/盒。结论茂名市区蟑螂种群构成只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其中以德国小蠊为主,构成比为91.03%;侵害环境类型以农贸市场和餐饮业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防治效果研究,保障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扬州市蟑螂密度的季节性消长和侵害状况,为蟑螂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粘捕法进行调查监测。结果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249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2.73%,密度为0.12只/张。结论扬州市蟑螂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侵害场所以农贸市场和餐饮业为主。应进一步加强该优势种群的监测和抗性监测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蟑螂消长规律,完成国家监测任务。方法粘捕法。结果捕获蟑螂31 258只,均为德国小蠊,2006-2010年农贸市场、宾馆、餐饮单位、居民社区和医院蟑螂密度分别为3.30只/张、4.50只/张、2.68只/张、3.86只/张、0.51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1.03%、33.56%、16.43%、18.89%、6.02%。蟑螂密度每年2~8月逐步升高,9~10月出现一高峰,侵害率的高峰出现在10月。结论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长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关于2006年威海市区蟑螂种类及密度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2006年4月到10月份,在威海市区捕获蟑螂均为德国小蠊,本次调查共布放蟑螂板数为1035张,捕获蟑螂数为387只,蟑螂密度为0.37只/张;阳性蟑螂板数为73张,侵害率为7.05%,蟑螂密度季节变化曲线呈双峰形,春季蟑螂密度高峰在5、6月份,全年季节高峰在9月份,不同行业蟑螂密度与侵害率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信阳市蟑螂种类、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信阳市消灭蟑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粘捕法进行调查。结果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1 328只,其中德国小蠊1 193只,美洲大蠊135只,平均侵害率为7.36%,密度为0.65只/张。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秋季,宾馆和餐饮单位密度较高,应加强蟑螂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辽宁省蜚蠊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及侵害率情况,为制订蜚蠊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镇设置居民区、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医院、农贸市场6种类型监测点,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监测。收集整理病媒生物监测点的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较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2021年共捕获蜚蠊3 031只,德国小蠊占94.66%(2 869/3 031),为主要优势种群。蜚蠊总密度为0.230 0只/张(3 031/13 234),蜚蠊总侵害率为5.59%(562/10 052)。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高的生境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饮行业、宾馆,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27,P<0.05)。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高峰均分布在7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中农贸市场、超市、宾馆、医院、居民区生境均呈单峰曲线,而餐饮行业生境接近双峰曲线。结论 2021年辽宁省蜚蠊的优势种群是德国小蠊,蜚蠊密度和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消长状况,为蟑螂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粘捕法对兰州市蟑螂密度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4 132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3.46%,密度为1.92只/张。侵害率以宾馆最高,为25.63%,居民区为15.97%,餐饮场所为13.91%。蟑螂密度宾馆最高,为3.27只/张,餐饮场所为2.70只/张,居民区为2.15只/张,农贸市场为0.62只/张,医院为0.09只/张。本次监测结果与2006年相比,蟑螂侵害率下降了42.72%,密度下降了58.44%。蟑螂活动高峰主要在夏秋季。虽然兰州市蟑螂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仍应进一步加强蟑螂监测和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不同场所、不同行业进行蟑螂侵害现状调查,以了解莆田市荔城区的蟑螂危害程度及种群变化、不同行业间密度指数关系、不同诱饵对侵害率调查的影响。方法在各调查点不同部位各放置1~2个蟑螂小屋,晚放晨收、连放2d。在相同调查点布放不同诱饵蟑螂小屋。观察其捕获率。结果莆田市荔城区蟑螂侵害率达48.9%,蟑螂种群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德国小蠊为当地优势种群,占96.5%。饮食行业和农贸市场蟑螂的侵害情况严重,侵害率分别为86.7%和76.7%。农贸市场中肉摊及面食摊侵害达到100.0%、水产摊、蔬菜摊略低、用配置诱饵对蟑螂的捕获率比用面包捕获率高。结论德国小蠊为当地优势种群,对重点部位应加大药物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云谱区蚊密度季节消长和侵害状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诱蚊灯法。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1 885只,以致倦库蚊为主,占94.9%,成蚊成季节消长,5~10月为高峰期,占总数的97.03%。结论初步了解了辖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和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
张守斌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123-124
目的探索兰州地区蟑螂消长规律,完成国家监测任务。方法粘捕法。结果捕获蟑螂36067只,均为德国小蠊,5年蟑螂平均密度和侵害率分别是:农贸市场1.38~17.21只/张、9.89%~17.71%,宾馆2.63~11.62只/张、25.63%~60.39%,餐饮2.02~4.27只/张、13.91%~27.17%,居民社区1.41~9.61只/张、13.61%~33.89%,医院0.01~1.42只/张、1.11%~14.10%。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蟑螂种群。蟑螂密度每年2~6月呈逐步上升趋势,8~11月出现一个大高峰,侵害率的高峰出现在10月。应利用气温变化规律和环节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绵阳市蜚蠊侵害情况,为防治蜚蠊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绵阳市2010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选取大西门片区、游仙片区和高水片区设置监测点,采用粘捕法测定蜚蠊密度。结果绵阳市蜚蠊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分别占96.18%、2.09%和1.73%,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各类生境蜚蠊密度分别为农贸市场0.85只/张、餐饮0.87只/张、医院0.11只/张、宾馆0.23只/张、居民区0.28只/张,餐饮密度最高。各类生境蜚蠊侵害率分别为农贸市场的16.36%、餐饮占9.30%、医院占6.38%、宾馆占4.72%、居民区占2.62%,农贸市场侵害率最高。结论掌握绵阳市城区蜚蠊的种群密度,为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彤宇  郝连义  王伟  张静  秦娜  李培羽  李今越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087+1102-1087,1102
目的调查天津市餐饮业蟑螂侵害状况,为餐饮业蟑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9年4,8,10月三次在全市每区县随机抽取的10家餐馆采用粘捕法进行蟑螂侵害调查。结果全市18区县共调查180家餐饮业,平均密度为3.57,三次调查的侵害分别为46.1%,45.0%,40.56%,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526);监测中捕获均为德国小蠊,为餐饮业的优势种群;农村与城市侵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66);餐馆不同部位的侵害不同,操作间侵害最严重。结论天津市餐饮业蟑螂侵害状况较严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中应注重重点部位的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泰州市城区蟑螂密度及种群情况。方法采用粘蟑纸法。结果布放蟑螂纸数为6480张,回收5935张,阳性粘蟑纸309张,侵害率为5.21%。捕获蟑螂3种: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共6191只,平均蟑螂密度为1.04只/张。结论泰州市城区蟑螂密度超过国家标准,应进行适宜防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鼠、蝇、蜚蠊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分别采用夹夜法、笼诱法、粘捕法调查鼠、蝇、蜚蠊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调查发现:雨城区鼠类(含食虫目种类)有2目2科3属5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60.83%),其次为黄胸鼠(占25.00%),鼠密度最高峰为8月,次高峰为5月,第3高峰在11月。蝇类有7科13属16种,优势蝇种为丝光绿蝇(占41.85%),家蝇(占21.34%),巨尾阿丽蝇(占11.50%)。蝇密度最高峰为5月,次高峰为7月,第3高峰在10月。蜚蠊有2科2属3种,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99.48%),其密度和侵害率最高峰均为9月。结论所调查的各监测点中,鼠类在餐饮行业中密度最高,蝇类在农贸市场密度最高,蜚蠊在农贸市场和餐饮业密度、侵害率均最高,应加强防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7年海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及其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及方案对重要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其中鼠密度监测采用室内笼夜法,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海口市2017年主要鼠种为褐家鼠(81.93%)、黄胸鼠(14.71%);平均捕获率为4.58%,比2016年下降8.22%,其中1月份捕获率最低,4月份最高。在不同生境中,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其次是城镇居民区。主要蚊种为致倦库蚊(86.73%)、骚扰阿蚊(6.30%)、白纹伊蚊(5.26%)。平均蚊密度为2.31只/(灯·夜),比2016年下降16.61%,帐诱指数为0.81只/(顶·小时),比2016年下降27.68%,其中3月达到全年最低,分别为1.64只/(灯·夜)、0.29只/(顶·小时)。不同生境中牲畜棚密度最高,医院蚊密度最低。主要蝇种为大头金蝇(43.94%)、家蝇(19.54%)、瘦叶带绿蝇(9.55%)。平均蝇密度为4.71只/笼,比2016年下降3.29%,其中1月份蝇密度最低。不同生境中居民区密度最高、绿化带蝇密度最低。主要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89.90%)、美洲大蠊(9.49%)。蟑螂密度为0.31只/张,比2016年下降54.39%。其中5月蟑螂密度最高。不同生境中,餐饮店蟑螂密度最高,医院蟑螂密度最低。结论 海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病媒生物密度有了显著的下降,当前的防制方法是科学有效的;但仍需加强重点场所及媒介传染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芜湖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密度为0.43%,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66.67%。中华按蚊是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30.47%。蚊密度程单峰型,8月蚊密度最高,不同的环境中,牧畜棚蚊密度最高,为20.255只/人工小时。蝇密度是6.55只/笼,包括2科7种,农贸市场环境的蝇密度最高,为10.04只/笼,巨尾阿丽蝇、家蝇为优势蝇,监测期蝇密度呈现单峰型,9月达最高峰;蟑螂平均密度0.51只/张,蟑螂密度高峰期是5月,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64.87%,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最高。结论基本掌握了芜湖市辖区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及密度动态,提示政府应加强经费投入,确保病媒生物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为今后实施实时病媒生物控制和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