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无自觉听力减退症状的飞行员进行听力学检查,以期发现飞行员的早期噪声性听力损伤,从而加强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纯音测听观察无听力减退症状飞行员的纯音听阈。(0.25kHz、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8kHz)结果与听力正常且无噪声暴露史的对照组(60例120耳)相比,飞行员组(60例120耳)各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提高10dB以上,以4kHz听力损伤尤为明显(P〈0.01)。结论无自觉听力减退的飞行员存在早期噪声性听力损伤,早期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飞行员的隐性噪声性听力损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无自觉听力减退的飞行员进行了听力学检查 ,以期发现飞行员的早期隐性噪声性听力损害。 方法 采用扩展频率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 ,观察了无听力减退症状飞行员的纯音听阈、声反射阈及纯音声反射阈和白噪声声反射阈之间差值的变化。 结果 与听力正常且无噪声暴露史的对照组 (2 0例 ,4 0耳 )相比 ,飞行员组 (36例 ,72耳 )各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提高 10dB以上 ,以 4kHz及 12 .5kHz处的听力损失尤为明显 (P <0 .0 1) ,其白噪声声反射阈增加且与纯音声反射阈之间差值缩小 (P <0 .0 1)。 结论 无自觉听力减退症状的飞行员可能存在早期隐性的噪声性听力损害 ,应加强早期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种类型耳塞对炮兵爆震性声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对参加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官兵324例(共4批),每批随机分为佩戴耳塞组(实验组)和不佩戴耳塞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裸耳纯音电测听0.5、1、2、4kHz气导听阈,于射击24h及1周后复查纯音听阈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射击前听阈提高≥10dB者10例(6.1%),于实弹射击后24h复查恢复至炮击前水平;对照组较射击前听阈提高≥10dB者36例(22.5%),于1周后复查恢复至炮击前水平。但爆震性声损伤发生率较实验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橡皮泥及植绒耳塞影响阵地交流,普通耳塞及橡皮泥有耳内胀感,橡皮泥有时难以取出,伞形带孔耳塞能与外耳道壁紧密贴合,较为舒适,且不影响炮兵与指挥员交流。  相似文献   

4.
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听力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听力的影响,为防治爆震性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某部官兵258例分为炮兵组(A组),接受过炮兵训练和新兵射击训练;步枪组(B组),仅接受过新兵射击训练;均未参加上述训练者为对照组(C组)。由耳科医师分别对3组进行听力专科检查。结果:(1)语言频率损失均值: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2)耳聋发生率:A组(20.8%),B组(19.2%),与C组(4.39/6)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军事噪声对参训官兵的听力可造成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5.
向华  王纯巍  杨忠 《武警医学》2014,(5):462-464,467
目的 了解噪声对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为空军卫生勤务保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纯音听力计和耳声发射测试仪,对30名低年龄段飞行员、7名高年龄段飞行员及30名健康青年分别进行纯音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 飞行员听力损失主要在3 ~8 kHz,可以出现单耳高频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低年龄段飞行员和健康青年两组受试者0.5~8 kHz平均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员1 kHz和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低于健康青年,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t =2.41,P<0.05).低年龄段飞行人员2、3、4、8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健康青年类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军事飞行员高频纯音听阈异常率(13.3%)和健康青年(6.7%)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人员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异常率(33.3%)高于健康青年(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10,P<0.05).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受噪声的影响较纯音听阈敏感,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可早期发现飞行员的噪声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修改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的可行性. 方法 ①收集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资料5673份,按现行的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标准1)统计听力合格例数及合格率.②将低中频(0.25、0.5、1、2、3 kHz)听力损失不超标准1且双耳高频(4、6、8 kHz)听力损失总和≤270 dB者,按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之和的大小分为3组:A组(≤210 dB),B组(>210 dB且≤240 dB)及C组(>240 dB且≤270 dB).按5 dB档差统计A组听力较差耳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例数,以及B组和C组听力较差耳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例数.③将标准1高频部分修改为4 kHz听力损失≤45 dB,且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总和≤240 dB(标准2),或4 kHz听力损失≤45 dB且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总和≤270 dB(标准3).按标准2和标准3统计合格例数及合格率;分别统计符合3个标准的合格者中的0.5、1、2、4 kHz平均听阈>25 dB的例数及所占百分比.比较3个标准的合格率及合格者中有听力障碍的百分比. 结果 ①按标准1统计,合格5310例.②A组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63例,B组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30例,C组4 kHz听力损失≤45 dB的25例.③按标准1、标准2及标准3统计的合格率分别为93.60%(5310/5673)、93.02%(5277/5673)及93.46%(5302/5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标准1、标准2及标准3统计的合格者中0.5、1、2、4 kHz平均听阈>25 dB的比率分别是2.56%(136/5310)、1.57%(83/5277)及1.77%(94/5302),按标准1统计的比率比标准2、标准3统计均高(x2=12.76、7.77,P<0.01),而标准2与标准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将现行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听力检查标准的高频修改为4 kHz听力损失≤45 dB,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之和≤240 dB是科学合理的,既降低了合格者中轻度听力障碍的比例,又对合格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远洋测量船噪声强度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对远洋测量船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对l663名接触噪声人员的听力进行分析,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测量船作业环境共测96个噪声作业点,噪声强度为52.0~102.5dB(A),其中有32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33.3%;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P〈0.01);听力损伤程度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加重,特别是工龄在10年以上的更明显。结论远洋测量船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8.
脉冲与脉冲稳态复合型强噪声对豚鼠听觉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脉冲噪声与脉冲稳态复合型高强噪声对豚鼠听觉器官的影响。方法 48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5次 1 5 1dB (Ps,TB=2 0ms)脉冲组 (P1 )、9次 1 5 1dB脉冲组 (P2 )、9次 1 5 5dB脉冲组 (P3)、9次 1 5 5dB脉冲加 1 1 0dB稳态噪声复合组 (Com1 )、5次 1 5 5dB脉冲加 1 1 8dB稳态噪声复合组 (Com2 ) ,每组 8只。检测噪声暴露前后中耳损伤、ABR听阈及 1周后的毛细胞变化。结果中耳无明显损伤 ;暴露后即刻、2 4h各暴露组均有明显的暂时性听力损失 (P <0 .0 1 ) ,1周后 ,复合噪声组听力仍未完全恢复 (P <0 .0 5 ) ;各暴露组的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缺损 ,并伴有基底膜变薄内陷。结论脉冲噪声可引起豚鼠暂时性听力损失 ,并造成毛细胞部分缺损 ,复合高强度的稳态噪声时 ,可造成豚鼠永久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9.
西航公司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及损失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西航公司噪声作业工人吸力损伤及损伤情况,为噪声作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1998年3月~12月间,按照GB16152-199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西航集团公司噪声超过90dB的作业现场及312名工人进行听力损伤、损失调查。结果:听力损失及损伤80人,占被调查兴数的25.6%;自觉耳鸣、耳痛、耳聋等听觉系统症状者117人,占总检人数的37.5%;锻工、钣金产生的脉冲噪声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节招飞听力检查的淘汰情况,探讨修改高频听力损失标准的可行性。方法:对山东、河南两省1998-2000年招飞体检听力检查各频率段的淘汰记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年听力检查共8209名,淘汰率12.6%;1031名淘汰者中因低频、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超标而淘汰的分别为89人(8.6%),297人(28.8%)和645人(62.6%)。高频听力损失215-240dB组淘汰186人,占总淘汰人数的18.0%。结论:建议将现行高频听力检查标准修改为在4000,6000和8000Hz频率上双耳听力损失总值小于或等于240dB,且4000Hz均不超过45dB者合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 kHz纯音测听评价听力减退的意义。方法某公司飞行驾龄十年以上的飞行员522例(1044耳),在常规纯音测听基础上,加测3 kHz频率的纯音听阈,分析5年及10年后听力减退情况。结果Ⅰ度听力损失组、3 kHz听力损失组与正常听力组比较,5年及10年后达到1级或以上听力减退的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156.542、7.46、187.55,P<0.05)。Ⅰ度听力损失组与3 kHz听力损失组比较5,年及10年后达到1级或以上听力减退的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35.81,P<0.05)。结论在常规纯音测听检查基础上,加测3 kHz一个频率的听阈,对临床早期发现潜在的耳蜗病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噪声是海军舰艇环境中主要有害因素之一。航母飞行甲板最大噪声可达150dB,两栖攻击舰甲板的噪声可达96dB,这都大大高出了美海军84dB的噪声暴露标准。听力问题在海军人员中广泛存在。1995年,经对美军大西洋舰队人员的12492份听力敏度图调查发现,听阈偏移的发生率为29.0%,由此可见一斑。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不仅影响舰员的作战能力和身心健康,还会导致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外军十分重视海军人员噪声防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飞公司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及损伤情况,为噪声作业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飞公司1197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一般情况、内科检查、心电图检查、听力检查、化验等,按照GB16152-199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断。结果:听力损失率为43.52%;听力损伤率为1.92%。结论:航空制造业噪声危害严重,应该加强噪声治理及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预防性吸入空气负离子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和听力恢复规律。方法:选用听力正常豚鼠63只耳,随机分为三个组,分别预先吸入空气负离子(浓度为0.96x106~1.07x106/cm32h/dx11~13)然后给与三种不同白噪声暴露(115dBSPL0.5h,115dBSPL1h及118dBSPL1h),并动态测定噪声暴露后8、24、48、72、96小时与8、21、31、45天豚鼠的皮层听阈。结果:预防性吸入空气负离子具有减轻噪声件听力损失、促进听力恢复的作用;尤其对强噪声暴露(118dBSPL1h)所产生的听力损伤,吸与不吸空气负离子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吸空气负离子组豚鼠的听力大部分为暂时性阈移(TTS),而不吸空气负离子的对照组则留有18.2dB不可恢复的永久性阈移(PTS)。结论:预先吸入空气负离子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有明显的保护效果,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作用及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观察了两种效应。一是观察单纯吸入空气负离子浓度2.82×105/cm3,3h/d共6d后对正常豚鼠听阈的效应(自身对照);二是预防性吸入空气负离子浓度2.96×105/cm3,3h/d共8d后给予急性噪声暴露115dBSPL1h,然后测试噪声暴露后8h、24h、48h、8d及21d的听阈变化。结果提示:空气负离子对正常听力显示有降低听阈的作用;预防性吸入一定浓度的空气负离子具有保护听觉器官免遭噪声损害和促进听力恢复的效应。文中对有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以听阈、耳蜗酶组织化学检查为指标,探讨了甲状腺激素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08dBA的稳态噪声连续暴露7d后1、2及5d测试,口服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组动物的听阈上移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同时,T3组动物耳蜗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为轻。提示动物口服T3,使体内T3含量达到较高水平后,可明显减轻噪声的听力损伤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甲状腺激素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歼击机噪声对人听力及工效的影响.方法 ①检查103名歼击机飞行员和62名地勤人员的听力.②测试18名歼-8D飞行员在飞机噪声暴露前、噪声暴露(40 min)后0.5 h、1.5 h和15 h的听力.③用汉语话音短语作为工效学指标,测试30名受试者在3种条件下,识听56个歼击机座舱显示信息汉语话音短语的成绩.结果①103名飞行员中,50名有高频听力损失(占48.5%),16名有语频听力损失(占15.5%);62名地勤人员中,43名有高频听力损失(占69.4%),13名有语频听力损失(占21.0%).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V”型凹陷在6000 Hz.②飞机噪声对飞行员的暂时性听阈偏移有明显作用,噪声暴露后1.5 h,飞行员的暂时性听阈偏移有恢复的趋势,噪声暴露后15 h,飞行员的暂时性听阈偏移已有很大程度的恢复,但大部分频率的听力还未恢复至噪声暴露前水平.③30名受试者在3种条件下识听56个汉语话音短语的成绩:安静环境中佩戴无源耳罩最高,模拟飞机噪声环境中佩戴无源耳罩最低,模拟飞机噪声环境中佩戴有源耳罩居中,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歼击机噪声大,能引起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听力损伤,并导致工作绩效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噪声对不同岗位机务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军区空军机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工作岗位分为机械组(736人)、军械组(294K)、电子组(334人)、特设组(350)k)四组。采用电测听仪检查所有被试人员纯音听力。结果四组机务人员均出现一定比例的听力障碍,分别为机械12.0%,军械9.5%,电子10.2%,特设12.0%;高频听力受损分别为机械45.1%,军械45.5%,电子34.8%,特设57.7%。特设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各组机务人员的高频听力受损的最敏感频率均为6000Hz,在听力图上呈现典型的V形凹陷。结论噪声对机务人员的听力均有不良影响,高频听力受损发生率高,且以6000Hz最为敏感,特设人员高频听力受损高于其他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了解常规潜艇艇员长航前后听力变化情况。方法:在长航前后分别对参加长航60天的35名艇员进行听力检查,测量数据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29名航前听力正常的艇员长航后听阀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高频范围(4~6kHz)听阀上移较多。航前已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6名艇员,在长航后听阀又有上升,听力损失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结论:潜艇噪声对艇员听力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应采用适当措施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30岁民航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特征,探讨DPOAE对于早期发现民航飞行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价值.方法 以39例20~30岁民航飞行员为飞行员组,31例耳科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DPOAE测试.依据纯音测听结果,飞行员组分为飞行员A组(各频率纯音听阈均≤20 dB HL),飞行员B组(任何单一频率纯音听阈>20 dB HL).分析比较飞行员各组与对照组纯音听阈、DPOAE结果.结果 ①飞行员组和飞行员B组纯音听阈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飞行员A组纯音听阈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②飞行员各组DPOAE幅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③DPOAE与纯音测听在0.5、6、8 kHz有显著的负相关,其他频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POAE有助于民航飞行员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可以作为纯音测听的补充,但不能完全替代纯音测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