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是民本思想。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早已出现。从《周礼》、《管子》等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的理念及制度雏形。与此同时 ,贤明的国君与诸侯都对此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张越  张要登 《东岳论丛》2011,32(9):95-103
齐国音乐艺术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恢宏灵变的宫廷音乐,还是工艺精美的乐器及制作工艺理论,都充分体现了齐国音乐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系统完善的齐国音乐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影响中国音乐思想与实践长达数千年,而且也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莹 《理论界》2008,(5):27-28
思想文化因素对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基础有重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内部的和谐,各思想流派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古代中国的很多思想家还提出了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并在扬弃过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吕不韦、王弼、韩愈、邵雍、许衡等为代表的古代豫北籍思想家以其杰出的思想成就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学说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商德及现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商德是古代商业活动实践和传统伦理文化哺育的结果。中国古代的义利观、公私观、群己观、职业道德观是传统商德的理论基础,诚信经商、取之有道、敬业勤业、爱国济民是传统商德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商德所倡导的伦理精神,推动了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近代商德的进步;继承和发扬传统商德的优秀思想成果,挖掘其现代社会价值,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应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商业伦理建设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李朝军 《殷都学刊》2014,(3):109-112
胡适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泰斗级人物,他对书院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胡适的"书院情结"有其早期教育、个人求学经历和家庭社会环境的根源,学习西方、反思传统、探索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救国之路,是胡适"书院情结"的根本原因。胡适对古代书院的源流、制度、经费及运作模式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凝炼了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精华,总结了中国传统教育资源的独特价值。他对比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现代型大学之后进行的深刻思考,至今仍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谏议思想,为谏议制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谏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决策的部分特性。它经历了发生、发展和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有得有失。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谏议思想和谏议制度,不仅对更准确地认识传统文化,而且对今天实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都有着深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晓燕 《中州学刊》2006,(4):170-172
中国传统恤刑思想内容丰富,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恤刑思想在狱治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化、颂系、优待女犯、法外行仁等。恤刑思想在狱治实践中,一方面体现了儒家“明德慎罚”的思想,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制伦理化的特点。封建社会的恤刑实践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9.
鞠荣祥 《齐鲁学刊》2000,3(1):13-19
殷、周之际的文化转型在宗教意义上表现为由殷文化“尊神”传统向周文化“尊礼”传统的历史转换。孔子的文化选择及其相应的诗学思想是在“吾从周”的历史原则的具体引导下完成的。在宗教意义上,孔子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尊神”文化向以“尊礼”为实践理性目标的儒家文化传统转化的过渡性的思想标志。孔子诗学思想对古代宗教、神话的彻底的实践理性态度决定了“天人合一”观念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行政与道德、行政与为民、行政与公私等几个角度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价值观,旨在加深对传统廉政思想的理解,以期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2.
朱法武 《东岳论丛》2008,29(1):205-206
作为中国古代长期的统治思想,儒家文明对于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这个论断当已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儒学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儒学的家庭与社会伦理观以及国内政治思想的层面,但是对中国古代重要政治现象之一的中国传统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锟 《人文杂志》2002,(1):33-38
先秦思想经历了从上古巫仪文化向周代实践理性转变的过程。《周易》和“三礼”蕴涵着巫仪文化和实践理性的双重性 ,并且具有巫仪文化向实践理性过渡的特色。所以 ,《周易》、“三礼”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转变的关键点。从这两种经典文献观念的转化中 ,我们能发现先秦思想发展的脉路 ,又可在发生学意义上探索中国古代传统所具有的实践理性和情理结构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陈赟 《社会科学》2002,(10):40-44
20世纪形成的中国古代思想传统认为 ,中国古代思想在宋明儒学中达到了最高成就 ,中国未来的文化复兴也必将是宋明儒学的复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认为现代迫切的工作是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而明清之际一系列思想家对于先秦与宋明思想的区分 ,为此指明了一条更具有前景性的道路。本文以王船山哲学为例 ,对先秦思想与宋明传统的差异作出了系统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结构课程论、教学与发展论、范例教学论及建构主义教学论是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几大教学理论。但从中国古代传统的教学思想中,可以发现这些当代教学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在对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及当代各派教学理论进行深入比照后,提出了如何充分诠释及发扬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研究和借鉴"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社会和谐"作为我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一重要理论的产生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和谐"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齐国建筑艺术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布局科学合理、规模宏大的齐国故城,详实丰富的齐国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还是独树一帜的齐国军事建筑都充分反映了齐国建筑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源流,影响中国建筑思想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而且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建筑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随笔的兴盛和繁荣,离不开塑造现代知识者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中国古代随笔的影响.首先,哺育现代知识者有古代随笔中最可宝贵的"思想价值",这就是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现代知识者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随笔一条重要的"发愤著书"思想传统.其次,中国古代随笔是中国知识者思维的典型产物,而其艺术的基本范式,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后来一批又一批中国随笔家的观察视角、艺术感知、审美趣味、文体创造等.文中,笔者概括的"自由性"、"家常性"、"理趣性",是中国现代知识者从古代随笔传统那里获得充分的艺术资源,成功完成了创造性的转化,而表现出来独具特色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军事辫证法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思想资源与养料.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利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中国古代兵书中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直接汲取和利用;(2)对中国古代典籍中具有谋略意味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改造、利用;(3)对记载于史籍的有关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战争谋略和智慧进行摄取并加以灵活运用;(4)对中国古代文艺作品、历史典故、民谚俗语、棋艺戏曲中的生活智慧加以提炼萃取,并用于对军事辩证法思想的阐释与说明.正是注重汲取中国传统智慧,从而使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丰富的实事求是思想,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汉唐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宋代的实事求是思想,明清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等等。明清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或实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实事求是思想发展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古代实事求是思想发展的高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一贯性、丰富性和朴实性,它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