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坦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44-1644,173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7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无禁忌证,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每月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用药后诱导闭经.月经复潮者经期缩短、经量减少,贫血得以纠正.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丽珍 《医学文选》2005,24(1):39-40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37例 ,口服米非司酮 1 0mg ,1次 /d ,连服 6个月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血清性激素 6项、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 ,雌激素水平下降 ,子宫内膜变薄 ,余监测指征无明显改变。结论 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 ,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卢丽珍 《微创医学》2005,24(1):39-4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7例,口服米非司酮10 mg,1次/d,连服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血清性激素6项、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余监测指征无明显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万玉莹 《求医问药》2011,9(6):205+207
目的:观察四物合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39例),治疗组患者联合使用四物合剂和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74.36%,对照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1.54%。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四物合剂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选择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醋酸甲羟孕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性激素水平、完全止血时间及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性激素水平、完全止血时间、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48-14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RU486)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效果及用药前后性激素检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能有效止血,不规则出血未再复发。血清性激素测定:FSH一直是低水平,LH正常或略高,血清E保持在卵泡早期水平,P水平皆低下。结论米非司酮能作用于内分泌器官和性腺轴的不同部位,临床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焕玲 《吉林医学》2011,32(23):4762-476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复方醋酸棉酚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复方醋酸棉酚治疗,对照组20例单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血清FSH,LH,E2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复方醋酸棉酚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安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陇西县妇幼保健站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56例,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一疗程,共6个月,于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3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月经稀少;13例停药后31~68天忧复正常月经,盆血得到改善,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纠正贫血,增强体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贾人秋 《吉林医学》2012,33(12):2559
目的:对采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处于围绝经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76例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围绝经期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分别采用剂量为25 mg/d和剂量为10 mg/d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处于围绝经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65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32)、观察组(n=33)。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3.9%,与对照组患者的75.0%进行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在临床中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加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 (P<0.05);实验纽LH、E2、FSH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时,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较对照组的83.9%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6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月经恢复情况及血清激素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其中10例直接进入绝经期,其余停药后28~70 d,平均42 d恢复月经,9例月经稀发、量少.用药前子宫内膜(5.7±0.3)mm与用药后(2.8±0.2)m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激素检查显示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米非司酮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12月诊治的96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激素,观察组采用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且安全,避免了手术创伤,其副作用小,患者服用方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康建萍 《中外医疗》2016,(4):142-14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观察组为92.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仅3例患者服药后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小。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加减止血安宫方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妈富隆与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对其血清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清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米非司酮相比,妈富隆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方面疗效更确切,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血清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19.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的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多发生于45~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因内分泌的变化而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原则为止血,调整周期,使平稳过渡至绝经期。近年,米非司酮已由主要终止早期妊娠逐渐用于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更年期功血的治疗。我门诊分别采用米非司酮与孕激素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4例,以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米非司酮及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组,对照组90例均予以米非司酮实施治疗,研究组90例均予以曼月乐实施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等相关指标均相对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以有效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1.11%,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曼月乐治疗,均可以产生较为理想的效果,两者相比,曼月乐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疾病指标,有效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