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为依托,介绍市域铁路D型车车辆段的设计特点以及创新点。桐岭车辆段作为首座市域D型车车辆段,其与国铁运用所以及地铁车辆段均有所不同。依据市域D型车车辆特点,对其检修模式进行探讨,最终确定基于一到五级的车辆修程修制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桐岭车辆段的总体设计方案,其在修程修制、总平面布置、设备选型以及库内综合管线等方面皆有创新。桐岭车辆段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市域铁路D型车辆安全运维集成技术已形成,为交流制式市域铁路车辆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温州市域铁路S1线开通运营后反映出客流水平不高、交通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人们对S1线建设的质疑,进而对发展市域铁路产生困惑。结合国家对市域铁路的发展政策以及温州对轨道交通的期望与诉求,探讨市域铁路作为组团之间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用地开发的支撑作用,为今后市域铁路建设提供思路,并针对温州市域铁路的未来发展,提出加快沿线用地开发、优化交通衔接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合理制定技术标准以及优化轨道交通网络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的制式选择直接决定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工程投资,影响市域铁路网络资源的共享,是工程设计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国内外市郊铁路、城郊快线铁路等技术特点,充分剖析温州的城市现状特征及总体规划,基于温州市域铁路网的构架规模及S1线的站点设置原则,以满足功能定位、工程合理为目的,对市域铁路的制式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市域铁路可供选择的制式有国铁制式和城市轨道交通制式;(2)制式的选择主要可从与规划的符合性、适应项目特点、换乘、后期运营成本、工程经济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3)温州市域铁路宜采用国铁制式;(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在市域铁路制式选择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3月31日,温州市域铁路S1线速度140 km/h市域动车组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1列市域动车组,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市域铁路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市域动车组既具备载客量大、快启快停、快速乘降等地铁车辆的优点,又拥有速度快、舒适性高等高速动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23日上午,温州轨道交通S1线开通运营仪式在S1线惠民路站举行。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出席仪式,并宣布S1线正式开通,随着"发车"的一声号令,由温州自主制造的市域D型动车组从惠民路站缓缓驶出,一路加速向东飞驰,这标志着温州首条轨道交通S1线正式开通运营,也宣告了温州正式迈入了拥有轨道交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市域铁路是在城市行政管辖区城内,为中心城市与周边新城或组团之间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公共交通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温州市域铁路S1线参照现有的成熟信号系统方案,结合S1线实际运营需求,最终采用一种增强型点式ATC系统。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点均有别于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市域铁路的通道选择往往与城市区域内的既有铁路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其线路走向以符合既有铁路功能及市域铁路功能为原则。本文基于温州市域铁路S1线(以下简称S1线)与金温铁路温州西站至温州东站段在城区范围内共通道的情况,探讨S1线对金温铁路通道的利用方式,得出适宜于S1线可采用的合理方案,并归纳出市域铁路利用既有铁路通道的分析要点,以期为相关项目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确定既有铁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是探讨对其利用方式的前置条件;(2)市域铁路对既有铁路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拆除重建、增建二线和新建双线;(3)在与既有铁路共通道段,需充分结合城市现状及近远期规划等因素进行分析;(4)该研究结论可为其他城市的市域铁路在对既有铁路通道的利用方式选择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选择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对建设节约、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提高轨道交通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市域铁路制式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以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为例,从线网规划、客流分析、速度目标值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系统制式备选方案;从工程造价、旅客换乘、线网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制式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得出温州市域铁路S3线应选择方案1的结论,即线路采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制式,车辆采用国产交流市域铁路车辆。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市域铁路建设顺序、速度目标值、系统制式、线路与副中心城区关系等问题,依托温州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采用客流调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温州市域铁路S2线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温州市城市组团式分布特点和客流实际需求,宜采取先建设市域线后建设市区线的顺序;市域铁路速度宜为120~160 km/h;当市域铁路线路长度超过50 km后,应采用交流制式;市域铁路在中心城区宜采用贯穿布局的方式,在经过副中心或城镇组团时,建议线路沿城区新老结合部敷设。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80 km/h市域铁路接触网作业车的用途、主要技术创新点及性能参数。该车平直道单机牵引50 t、最高运行速度80 km/h,可满足温州市域铁路S1线车辆限界及线路运行条件和隧道内外及外轨超高150 mm线路接触网检修作业的要求,在保证电气化市域铁路线路接触网检修作业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成灌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灌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通车运营的市域铁路,联锁系统采用TYJL-ADX型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该系统是在既有结构的基础上,按市域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要求开发完成。介绍了成灌铁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的显著特点,新增客运专线信号机点灯控制功能的设计方法,无配线车站控制功能的软件实现等,以及对一次解锁等功能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铁路线从运输性质上基本可分为客运专线、客货共线和货运专线铁路。适应于客运专线的技术标准是以运行动车组来确定其基本设计参数的,适应于客货共线的技术标准是以运行机车牵引车组来确定其基本设计参数的,货运专线铁路设计参照了客货共线铁路的技术标准,对于机车牵引客车车列的联络线技术标准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结合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和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的实践对客车联络线纵断面技术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依托温州市域铁路线网的唯一高级修基地——灵昆修造基地项目,深入研究市域车辆新造和检修工艺,在修造基地总体规划阶段创新地提出"修造合一"的定期检修工艺布局。不同于国铁修整列架车检修的模式,基于新造和检修的工艺流程,提出车辆解编、分体检修的流水修总体工艺方案,可实现包括总装、涂装和单车试验调试三大工艺板块的新造和检修资源共享共用,节省土建以及设备工程投资,并采用BIM工艺模拟仿真,验证工艺方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市郊铁路最高设计速度是市郊铁路重要的技术指标,是确定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站间距离、乘客旅行时间目标和线路条件三个方面分析和推算,对市郊铁路设计速度的选择进行研究,建立了最佳平均站间距、乘客旅行时间目标、曲线半径与最高设计速度之间的关系,在确定市郊铁路的设计速度目标值时是十分快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市域铁路是解决市域范围交通需求的有效途径。介绍温州轨道交通发展模式,车辆、限界设计、行车组织、车站建筑、桥梁结构、轨道工程、供电系统、信号体系、通信技术等市域铁路关键技术;从运输能力、线路条件、设备技术条件和投资效应等角度,分析市域铁路与中等城市的适应性。温州市域铁路是一种新模式,采取城轨运行模式,集合国铁乘坐舒适度和地铁的便捷性,具有行车速度高、运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TPDS探测客车联网运用系统是保障客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分析TPDS联网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客车运行安全监控应用需求,从系统架构设计、主要功能框架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系统设计方案,详细阐述关键技术,重点分析系统应用案例。通过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客车安全保障能力,满足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西成客运专线跨越郑西客运专线同时跨越福银高速公路,公路与郑西客运专线斜交角度仅为14°。主桥位于第四层立交处,施工场地条件极为苛刻,既有客运专线运营对施工要求高,因此设计施工难度大。为取得合理的桥式方案以确保既有客运专线安全运营,解决本桥设计施工中技术难题,采用拟定各桥式结构尺寸、有限元分析、动力仿真分析等方法,对4种桥式方案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适用、经济、施工、安全等方面的比选,确定采用132 m简支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案,本桥式施工方案缩短了施工周期,对既有高铁运营影响较小,顶推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体系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雨  杨浩 《中国铁道科学》2007,28(1):106-112
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由运输计划、列车调度、动车调度、供电调度、旅客服务调度、综合维修调度及防灾安全监控7个子系统组成。基于逻辑层次化、组件化、面向服务和事件驱动等设计理念,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由运行环境、技术平台、业务处理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维护体系5层构成。运行环境提供系统正常运行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技术平台包括管理运行平台、控制运行平台、消息中间件和对外信息接口。业务处理平台包括应用处理、系统管理和决策支持模块,直接提供用户人机界面。安全保障体系从8个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安全保障策略。运营维护体系包括日常运行维护服务、运营技术支持及运行维护规章制度。该系统的软件架构以B/S与C/S模式相结合,但以B/S模式为主。基于该体系结构,实现了包含运营调度系统核心处理功能在内的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从巴黎区域快速线(RER线)的发展背景、目前的发展运营状况、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等方面对RER线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其中着重介绍RER线目前所采用的线路形式和相关技术特征,详细分析RER线在基础设施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车辆系统、运营调度系统、通信信号系统以及维修布局与维修制度等的关键系统构成,并介绍RER线在提高能力、互联互通方面的做法。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RER线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