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共1 782例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口腔检查并统计其龋齿发生率。根据有无龋齿分为患龋组与未患龋组,对两组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情况、口腔卫生行为及饮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筛查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782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龋齿908例,发生率为50.9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儿童开始刷牙时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进食甜食、饮用碳酸饮料及使用含氟牙膏与儿童发生龋齿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有开始刷牙时间晚、经常进食甜食及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保护因素有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及使用含氟牙膏。结论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故应做好此年龄段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尽量规避危险因素,以减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山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龋齿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昆山市3 305名3~8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昆山市3 305名学龄前儿童龋齿与喂养方式、断奶时间、喜吃甜食和碳酸饮料、使用含氟牙膏、抚养人文化程度等多种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吃甜食和碳酸饮料、早晚刷牙、较早注意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和专用保健牙刷、定期检查牙齿是龋齿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减少不利因素,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门峡市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三门峡市11所幼儿园2165名儿童,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统计龋齿患病率;调查儿童家长关于儿童口腔卫生、饮食等方面情况,分析龋齿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 165名幼儿园儿童中检出龋齿患儿1 145例,龋齿患病率为52.89%;检出龋齿3 562颗,平均龋齿3.11颗/人;小班、中班、大班龋齿患病率分别为42.70%、50.69%、65.49%,随着班级升高,龋齿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龋齿儿童与非龋齿儿童主要照顾者、家庭收入、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睡前吃甜食、吃巧克力或糖果情况、喝碳酸饮料和果汁情况、开始刷牙时间、每周刷牙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低、睡前经常吃甜食、经常吃巧克力或糖果、经常喝碳酸饮料和果汁、3岁后开始刷牙、每周刷牙7次是引起龋齿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三门峡市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应对幼儿园儿童主要照顾者进行龋齿健康知识宣导,指导其规避引起龋齿发病的危险因素,预防龋齿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探讨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7月间于该院体检的3~6岁学龄儿童340例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家长发放口腔卫生问卷调查,统计儿童基本资料、甜食食用习惯、口腔卫生保健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体检的340例儿童中,有140患有儿童龋齿,患病率高达41.2%。通过问卷及统计学分析显示,甜食食用频率越少、食用甜食后漱口或刷牙、每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3岁、每季度定期口腔检查、睡前不食用零食的儿童,其口腔龋齿发生率较低。结论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性因素有显著联系。保持口腔卫生、坚持餐后漱口、经常刷牙、降低甜食食用频率是防治龋齿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余姚市凤山街道3所幼儿园2~6岁儿童262名,检查其口腔健康状况,并对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的口腔健康环境、家长的知识层面以及对口腔保健的认知和态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干预因素。结果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龋均为(2.61±0.02)颗,患龋率为60.82%,其中男童龋均为(2.62±0.01)颗,患龋率为62.60%(82/131);女童龋均为(2.60±0.02)颗,患龋率为58.77%(67/114),该地区不同性别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家长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喝碳酸饮料、睡前吃甜食等行为有关(P0.05),与牙刷更换时间、咬玩具和衣物、啃手指、口呼吸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大专及以上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积极、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2次、使用含氟牙膏是2~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经常喝碳酸饮料、睡前经常吃甜食行为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幼儿园对儿童口腔环境的认识有待提高,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口腔知识的认知,有助于保护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邢台地区城乡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其患病与饮食及口腔卫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龋齿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邢台地区24所幼儿园4 286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调查家长关于儿童的饮食及口腔卫生情况。结果 4 286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2.94%,男童患龋率为53.32%,女童患龋率为52.5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龋齿发生与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有关(P<0.05),农村幼儿、睡前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及3岁后刷牙是儿童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父母文化程度高是龋齿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邢台城乡幼儿园龋齿患病率较高,幼儿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与龋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287例。自然光源下视诊结合探诊进行龋齿诊断;参照中国居民口腔健康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设计调查表,收集性别、年龄、进食甜点频率、喝碳酸饮料频率、开始刷牙年龄、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频率、牙刷更换时间、是否经常帮助孩子刷牙、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窝沟封闭认知程度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7例学龄前儿童中乳牙龋齿率50.17%(144/287)。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在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逐渐升高。乳牙龋齿患病率、龋均在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牙龋齿的患病率在不同进食甜点频率、喝碳酸饮料频率、开始刷牙年龄、使用含氟牙膏情况、刷牙频率、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窝沟封闭认知程度的学龄前儿童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15、28.670、39.294、28.138、25.791,均P<0.01)。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开展儿童口腔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丽水市莲都区9岁儿童共5 200例,检查儿童的牙齿健康情况,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相关生活习惯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5 200例受检儿童总体牙齿患龋率为66.06%,其中男童患龋率为66.32%,女童患龋率为65.74%;总体龋均为(2.62±0.05)颗,其中男童龋均为(2.63±0.02)颗,女童龋均为(2.61±0.03)颗,不同性别该地区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吃甜食、喝碳酸饮料、睡前进食、家长文化程度、监督儿童刷牙、牙膏类型、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定期带儿童就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监督儿童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多、定期带儿童就医、开始刷牙年龄≤3岁是儿童龋齿的保护性因素,经常吃甜食、经常喝碳酸饮料、经常睡前进食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观念,教导儿童保持良好的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5岁儿童龋齿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口腔卫生行为,分析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5岁儿童和家长,应用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奁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标准、方法、问卷及调查表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调查.结果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东乡族为76.47%和3.89.裕固族为66.89%和3.16,保安族为56.36%和2.42;3个民族5岁儿童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较高,睡前有吃甜点或喝甜饮料行为的也占一定比例;保安族从不刷牙儿童占79.79%,东乡族占50.00%,裕固族占1.72%.结论 喜甜食、有效刷牙率低是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5岁儿童的主要口腔卫生问题.应加大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进行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状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10所幼儿园1 680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儿童患龋率,对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1 680名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为55. 95%,填充率为19. 76%。不同年龄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性别、民族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患龋组、未患龋组儿童年龄、断奶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饭后漱口、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家长受教育程度、关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刷牙次数及家长关注口腔健康知识为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填充率较低,应注意调整适龄儿童饮食,培养其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患及口腔保健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平顶山市湛河区、项城市、汝州市、濮阳县、唐河县城乡5岁儿童782名,进行龋病和口腔保健行为调查.结果 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齿的患病率为59.1%,乳牙龋均为2.6,龋齿充填率为3.3%,刷牙率为30.3%(刷牙≥1次/d),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2.3%,口腔疾病就诊率为43.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为5.3%,接受过防龋措施的为2.6%.结论 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龋患的治疗率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率都较低,应加强对儿童家长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龋齿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区8所幼儿园2 107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计算患龋率,并比较不同生活行为对患龋率的影响。结果 2 107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0.87%,3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8.79%,6岁组儿童患龋率高达87.24%,乳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5)。父母有龋齿的儿童患龋率为83.73%,高于父母无龋齿儿童的72.23%(P0.05)。吃甜食、喝碳酸饮料频率增加、开始刷牙年龄延迟,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P0.05);刷牙方式不正确的儿童患龋率为83.16%,高于刷牙方式正确儿童的78.97%(P0.05)。结论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应针对饮食、刷牙等行为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干预模式,并分析其对儿童龋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调查机构,在各个调查机构中随机选取60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口腔检查统计儿童患龋齿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纳入样本的一般情况、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的干预,比较患龋齿儿童与未患龋齿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与家长干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对儿童患龋齿率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发出642份问卷调查表,实际回收617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无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94.98%。其中243名儿童检出龋齿,患龋齿率为41.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持续时间、家长协助、使用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与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是患龋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开始刷牙时间、家长协助、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是患龋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81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都有口腔保健的常识,但对龋齿的饮食预防认识欠缺;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家长在此次健康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有效刷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前后能够督导幼儿坚持早晨和睡前刷牙,能够做到有效刷牙的幼儿人数有所增加(χ2=4.2395,P=0.039 5)。结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饮食干预上,并且需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抽取南充市下辖3个区、1个县级市各1所幼儿园共4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学龄前儿童开展研究,男童占51.6%,年龄3~6岁,平均(4.1±1.4)岁。开始刷牙年龄以<3岁为主,占67.6%。共检出龋齿学龄前儿童341例,患龋率为33.2%。共检出龋齿527颗,上、下乳磨牙龋齿243颗,占46.1%;上、下乳切牙龋齿195颗,占37.0%;上、下乳尖牙龋齿89颗,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361)、甜食食用频次>6次/周(OR=2.951)、开始刷牙年龄≥3岁(OR=1.674)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高,经常餐后漱口(OR=0.824)、早晚刷牙(OR=0.424)、经常使用含氟牙膏(OR=0.410)、定期口腔检查(OR=0.692)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低。结论 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普遍存在,其受到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督促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影响学龄前儿童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儿童龋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本地区4所幼儿园共1082名4~7岁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情况及饮食卫生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学龄前儿童的龋齿病与饮食、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尤其是睡前吃糖、甜食、饮料及不刷牙是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口腔保健教育,养成良好的刷牙和饮食卫生习惯,是防治龋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3月深圳市福田区幼儿园18 146名儿童家长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影响定期口腔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50%的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超6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都持有积极的态度,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儿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者9 519人,检查率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深圳户籍、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下、父母职业与医学无关、家庭年收入低于30万、孩子日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偶尔帮助孩子刷牙、偶尔或从未检查过孩子的刷牙效果、觉得乳牙龋齿没有必要治疗、不知道龋齿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保护孩子“六龄齿”很重要均是影响儿童进行定期口腔检查的危险因素(OR值介于1.120~3.254之间,P<0.05)。结论 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学历、儿童主要照顾者、家长口腔保健的知识和态度是影响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以改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的不良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样选取德阳市区7所幼儿园共347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并对儿童家属行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347例学龄前儿童中患有龋齿共179例,患龋率51.59%,其中共检出648颗龋齿,龋均为3.62颗;患龋牙主要分布在上下颌乳中切牙、第一、第二乳磨牙,有明显左右对称趋势;断奶年龄、甜食食用频率、夜间进食频率、刷牙开始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查看刷牙效果、家属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与患龋有关(P0.05),其中甜食食用频率≥3次/d、夜间进食频率≥4次/周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刷牙次数≥2次/d、使用含氟牙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饮食、刷牙等健康知识宣传,预防龋齿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方法对玉林市城区社区门诊及社区幼儿园、社区小学3~8岁的2 000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结果对2 000例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男性的患龋率16.08%,女性的患龋率为14.17%,总患龋率为15.25%。家长知道竖刷法的益处、每天早晚刷牙、不允许儿童睡前吃零食/喝饮、帮助儿童刷牙、不允许儿童每天喝果汁的频率2次和不允许儿童每天吃糖的频率2次将有利于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病率。结论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对儿童龋齿的患病率有一定的影响,在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宣传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黄埔区幼儿园学龄儿童乳牙龋病情况。掌握儿童口腔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降低黄埔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埔区7所幼儿园3 19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黄埔区7所幼儿园患龋率平均为15.30%,龋均为0.41,龋齿发病率为低水平;3~6岁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5~6岁组为乳牙龋齿高发年龄段。结论学龄前儿童是龋病的高发时期,要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加强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采用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水平,逐步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