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Pb对690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开展了有/无Pb的腐蚀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方法、局部电化学交流阻抗(LEIS)方法分别研究了690合金在有/无Pb的Na OH溶液中应力腐蚀行为、电化学行为。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表面腐蚀形貌有差异,Pb存在于腐蚀产物中。应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690合金在含Pb的Na OH溶液中发生了穿晶型应力腐蚀开裂。局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明,含1 000 mg/L Pb的Na OH溶液中690合金的电化学阻抗分散性较大。690合金在含Pb溶液中具有较高的应力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铸态和烧结态AlCoCrFeNi高熵合金在模拟海水介质下的电化学腐蚀性能,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其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行电化学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lCoCrFeNi铸态合金组织呈现等轴晶形貌,物相为单一BCC结构;烧结态合金组织呈球形形貌,在900℃的烧结温度下,除了BCC相,还出现极少量的B2相以及FCC相。烧结态和铸态自腐蚀电位分别为-0.535 4V和-0.667 6V,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2.914 9×10~(-5) A·cm~(-2)和2.150 4×10~(-5) A·cm~(-2),铸态合金的钝化区比烧结态宽。2种合金均只出现一个容抗弧,且铸态合金的容抗弧半径远大于烧结态合金,表明铸态合金的耐蚀性优于当前烧结温度下的烧结态合金。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化学方法及形貌观察研究了表面渗铝Q235钢在弱酸性卤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Cl-浓度为0.3 mol/L,pH=6的40℃的NaCl溶液中,渗铝层起到了阻止Q235钢基体腐蚀的作用,渗铝层主要是由Al,Fe化合物组成.Q235表面腐蚀产物疏松、容易脱落,渗铝钢表面腐蚀产物致密、均匀.渗铝钢表层形成的Al,Fe化合物连续致密,具有高效保护作用,Al-Fe合金渗层起到阴极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Ni-Cr合金在含Cl离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M273型电化学测试系统,测试了纯Ni金属、Ni10Cr与Ni20Cr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采用XPS测试技术分析了3种材料形成钝化膜的组成成分,并对材料的点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w(Cr)的增大,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提高,钝化区间由200mV增大到600mV,钝化膜以由水合Ni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组成为主,转变为以Cr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组成为主,点蚀击破电位由-0.1V提高到+0.38V,明显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能.因此,在含Cl-离子腐蚀溶液介质中,Ni-Cr合金体系的耐点蚀能力与其w(C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镁合金在人体生理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采用阳极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测量技术研究了AZ31镁合金在Hank’s仿生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腐蚀产物形成过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不同浸泡时间腐蚀产物膜的形貌和成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AZ31在Hank’s溶液中浸泡最初10min,表面形成新的MgO钝化膜。镁合金的腐蚀经历了点蚀的诱导、点蚀的发展和腐蚀产物层的生成3个阶段,腐蚀过程中除Mg的溶解过程外,还有H2PO-4、HPO2-4、PO3-4、Ca2+在镁合金表面的吸脱附过程。镁合金点蚀处磷酸钙盐沉积较多,表明镁离子的溶解促进了磷酸钙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5 mm的Zr53.5Cu26.5Ni5Al12Ag3,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考察该大块锆基非晶合金及相应的晶态合金在55℃中性盐雾气氛下腐蚀120 h的腐蚀行为,并用金相显微镜、SEM和EDS对腐蚀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在55℃中性盐雾气氛下,大块锆基非晶合金比相同成分的晶态合金具有更好的耐盐雾腐蚀性能,腐蚀120 h后,Icorr=9.922×10-7A/cm2,比同条件下的晶态合金小3个数量级.SEM分析表明非晶合金表面没有发生明显的腐蚀,表面保持光洁.EDS分析表明非晶合金腐蚀产物为Al的氧化物,相应的晶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为Al和Ni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钢筋在混凝土中的耐蚀性具有工程价值.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半电池电位法研究了不同表面状态的钢筋在含氯混凝土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钢筋表面氧化皮的存在改变了钢筋在混凝土中的腐蚀行为,浸泡初期裸表面钢筋在含氯混凝土中的耐蚀性强,中后期带有氧化皮的钢筋在含氯混凝土中的耐蚀性强;不同状态的氧化皮对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不同,带有空冷氧化皮的钢筋比带有水冷氧化皮的钢筋耐蚀性强.  相似文献   

8.
用全浸化学腐蚀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的研究表明,HS~-和HCO_3~-对该合金在含Cl~-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在HS~-和HCO_3~-浓度为0.001~0.1mol/L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腐蚀速度v_c与溶液中Na_2S浓度c_(Na_2)s之间的关系满足方程:lgv_c=-algc_(Na_2)s+lgb,运用SEM,EDAX,AES和ESCA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P非晶态合金在该介质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其原因是腐蚀过程中合金表面上形成了一层致密的、保护性良好的富磷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交流电流密度和阴极保护共同作用下的辅助阳极腐蚀行为。首先,通过浸泡实验分析了阴保和交流电流密度单独和共同作用时的腐蚀速率和腐蚀图像,确定了其腐蚀过程;其次,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辅助阳极的电化学行为,并根据其腐蚀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征了不同条件下辅助阳极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较小交流电流密度下形成的腐蚀产物层覆盖在辅助阳极表面减缓了腐蚀的发生,而较大交流电流密度能够击穿腐蚀产物层活化腐蚀反应;阴保电流从内部使腐蚀产物层处于不断的破坏和生成过程中,进一步促进腐蚀反应的发生;浸泡实验结果与电化学测试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镁合金耐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磷化溅射Ti涂层的Mg-7Y-2.5Zn-2Al和Mg-7Y-2.5Zn-2Si两种镁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 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对两种试样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腐蚀后用扫描电镜(SEM)观测镁合金表面形貌,以及使用维氏硬度计对腐蚀后的镁合金进行硬度分析.磷化后溅射Ti涂层镁合金的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含Si镁合金比含Al镁合金腐蚀膜更加稳定紧凑,通过磷化后溅射Ti涂层工艺处理后的镁合金的腐蚀膜与基体的连接性能较好,耐蚀效果提高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多种成分的铸造合金的加速腐蚀实验、电化学检测、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证实了各种成分的合金都发生晶界腐蚀;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由晶界富铝相腐蚀逐渐过渡到晶界富锌相腐蚀;晶界腐蚀是Zn-Al合金老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Zn-Al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几种可能途径:适当提高铝含量,表面处理,加入合金元素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步法在Ti6Al4V合金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实验,制备高性能改性层,在电参数和氧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探究添加剂的投入顺序对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理化性能影响。用扫描电镜、XRD衍射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分别观察组织形貌,分析相组成、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膜层间的结合性能。结果表明:第一步添加Na_2B_4O_7,第二步添加Cr_2O_3时,膜层表面光滑平整;相组成中存在NaBH_4;膜层的耐磨性达到最佳,摩擦系数下降到0.3左右,两次膜层结合性能较好;腐蚀电位从-0.75上升到-0.65V。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能球磨和热压烧结法制备Mn质量分数分别为1%、2%和3%的Mg-1Mn、Mg-2Mn和Mg-3Mn合金,研究其在SBF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将Mg-Mn合金在SBF溶液中动电位极化后,Mg-2Mn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约为-0.4V,Mg-1Mn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约为-1.4 V,Mg-3Mn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约为-1.62 V.在SBF中浸泡腐蚀后,三种合金的质量损失速度依次为:Mg-3Mn快于Mg-1Mn,最慢为Mg-2Mn.在Mg-1Mn、Mg-2Mn和Mg-3Mn合金中,Mg-2Mn合金在SBF溶液中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合金元素Sn对轧制态镁基阳极材料显微组织及电性能的影响,探讨其提高海水电池用镁阳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途径.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了Sn含量对轧制态镁阳极材料显微组织、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布的影响;通过恒电流法、动电位极化法、排水集气法等研究了该镁合金的腐蚀行为和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的增加,合金晶粒愈加细小,且球形颗粒相Mg2Sn析出逐渐增多.轧制处理使大部分β-Mg17Al12相溶解,残留Mg2Sn未溶相;Sn的加入可以提高镁合金放电电压和电流效率,降低析氢率.由于镁合金的"负差数效应"使得析氢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MgO和Al2O3,且疏松,易脱落,使镁合金阳极的工作电极电位负而且稳定,可促进电池反应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AM60合金(Mg-6Al-0.2Mn)室温强度和耐热性较低的问题,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0%~1.2%)的Y对AM60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4%Y时,AM60合金的晶粒组织得到显著细化,第二相为不连续的骨骼状,其相组成为α-Mg+Al2Y+Mg17Al12,并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第二相由不连续骨骼状变为连续网状分布.随后的T6处理使合金组织中的粗大第二相消失,出现细小的时效析出相Mg17Al12.加入0.4%Y时并进行T6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抗拉强度,与AM60合金相比,其室温抗拉强度提高了40%,523K时的抗拉强度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涂盐法,在纯Ni、Ni-10Cr、Ni-20Cr和Ni-10Cr-5Al合金上涂敷40~ 45 g/m2厚度Na2SO4盐膜,研究其在900℃空气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纯Ni和3种Ni基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依纯Ni、Ni-10Cr-5Al、Ni-10Cr、Ni-20Cr的次序递增.3种Ni基合金形成了相似的腐蚀膜结构,腐蚀膜大体分3层,外层都是NiO.Ni-20Cr合金中间层为连续的Cr2O3层,内部出现极少的硫化物;Ni-10Cr合金腐蚀膜的中间层是相对深色的NiO和Cr2O3混合层,内侧出现硫化物;而Ni-10Cr-5Al合金腐蚀膜的中间层是NiO、Cr2 O3和Al2O3的混合氧化物,内层是Cr和Al的硫化物,分布在腐蚀膜和基体的界面上,有的分布在合金基体上.在Ni的基础上添加Cr并增加Cr含量均提高了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但在Ni-10Cr的基础上增加质量分数5%Al却使抗热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带锈铁器在海水介质中腐蚀行为的电化学阻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带锈铁器在模拟海水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腐蚀产物的存在加速了带锈铁器在海水介质中的腐蚀: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试样腐蚀速率逐渐增加,交流阻抗谱图在低频段表现为一条直线,直线与x轴的夹角逐渐减小。FTIR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相主要由β-FeOOH、γ-FeOOH和α-FeOOH相组成。  相似文献   

18.
电沉积铅合金在硫酸中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和铸造的铅合金在硫酸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且在多次循环后,比较两种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硫酸电解液中,铜上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电化学反应,与铸造铅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的电化学反应基本相同,多次循环后电沉积铅锡合金电极具有更加均匀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镍基合金材料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的腐蚀性能以及在含氧化性离子溶液中的点蚀敏感性.采用了溶液浸泡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进行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手段对两种镍基合金的腐蚀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温高压釜研究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以及含H2S/CO2气体介质下材料的高温腐蚀性能以及试验温度的影响关系.依据相关标准在氯化铁溶液中进行了材料的点蚀敏感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G3合金的耐点蚀性能优于Incoloy 825,其点蚀临界温度高于50℃;两种镍基合金材料在FeCl3水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不同的腐蚀状态,Incoloy 825合金极化曲线中阳极曲线部分很平缓,无钝化区出现,极化度较低,G3阳极钝化区较明显,点蚀电位相对较高;高温高压腐蚀试验显示,随着温度升高,腐蚀程度加剧,腐蚀产物主要有NiS、FeS及CrO3等金属氧化物组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泡法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汽车用Q255钢在不同融雪盐(NaCl)质量分数雪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浸泡实验结果表明,含融雪盐的雪水溶液比天然雪水更具腐蚀性,Q255钢在天然雪水中腐蚀速率较小,浸泡168h后的腐蚀速率为0.021 07mm/a;随着雪水中NaCl质量分数的增加,腐蚀速率也随着增大,在质量分数为3%NaCl雪水溶液中,Q255钢的腐蚀速率为0.039 71mm/a,比纯雪水中Q255钢的腐蚀速率高出将近1倍。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Cl-的存在加速了腐蚀产物Fe2+的溶解和传质过程,减弱了腐蚀产物的附着,使腐蚀产物起不到保护作用,加快了Q255钢的腐蚀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