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钦廷  孙效伟 《现代保健》2009,(30):117-117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已普及推广。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再通及梗死区心肌再灌注,对积极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改善AM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CPR)的AMI患者,是否进一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能否成功,是否会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上仍有一定争议。笔者将自1999年5月至2009年4月以来治疗的24例CPR后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普通溶栓组进行比较,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勤 《家庭医学》2002,(3):22-2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日益增加。80年代以来,AMI的治疗采用“再灌注治疗”:即在AMI起病后的短时间内,使引起AMI闭塞的血管再次开通,一度失去血液供应的心肌再得到灌注,挽救面临死亡的心肌,缩小和控制梗死面积。 溶栓的适应证 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发病6小时内),能挽救的心肌越多,病人得到的好处越大。因此要掌握好溶栓的适应证,不要让病人错过溶栓机会。适应证主要包括:①持续的心前区或胸骨后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是近几年AMI治疗的重大进展.80年代初开展了AMI冠脉溶栓治疗,随后静脉溶栓治疗在世界各地普遍开展.AMI静脉溶栓治疗是在AMI发生后迅速经静脉注射溶栓剂,使引起心肌梗死的冠脉内血栓溶解,阻塞的动脉重新开放,恢复血液灌注,从而挽救一部分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维护心脏功能,降低AMI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此疗法方便、及时,现已成为AMI的经典疗法.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AMI静脉溶栓治疗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续的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病情险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塞面积,挽救缺血的心肌,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和预后。临床应用纤溶酶激活剂对AMI病人进行早期快速大剂量的溶栓治疗,收效明显。但在溶栓过程中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此对AMI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急剧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溶栓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是缩小梗死范围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用链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疗效.方法对60岁以上AMI患者201例,静脉溶栓治疗组86例,与未溶栓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溶栓组再通率36%,而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溶栓治疗有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延迟溶栓治疗时间和老年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可能影响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6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小时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6.2%和16.2%,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降低死亡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先伦  公秀云 《中国保健》2007,15(19):66-67
目的针对基层医院的特点,分析放宽溶栓指征后,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住院治疗的153例AMI患者中,选择24h内溶栓68例,以150万~200万U尿激酶在30min内一次性静脉滴注.结果68例患者中44例溶栓后再通,溶栓再通后死亡5例,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9例.结论放宽指征对AMI进行静脉溶栓可以使更多的AMI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提高AMI的治愈率且有较为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急梗死(AMI)的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效果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溶栓治疗的时机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概述了尽早溶栓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溶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了临床医师在实施AMI静脉溶栓治疗时常见问题的解释.提出院前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普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溶栓疗法现已成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主要急救措施。我院从2000年开展溶血栓治疗后,至2005年共收治心肌梗塞病人308例,溶栓治疗20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溶血栓疗法早期应用可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缩小梗塞范围,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降低死亡率,但溶栓药物应用不当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AMI溶血栓疗法的病人,除了做好常规的一级护理外,还要做好AMI的特别护理和溶栓疗法的用药监护,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同时加强护理观察,提高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和肝素钠治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现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果 尿激酶早期的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率提高,2组患者尿激酶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临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AMI疗效确切,再通率高,简便易行,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推广,同时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是近几年AMI治疗的重大进展。80年代初开展了AMI冠脉溶栓治疗,随后静脉溶栓治疗在世界各地普遍开展。AMI静脉溶栓治疗是在AMI发生后迅速经静脉注射溶栓剂,使引起心肌梗死的冠脉内血栓溶解,阻塞的动脉重新开放。恢复血液灌注,从而挽救一部分濒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较常见并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早期病死率最高.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除了传统的扩冠治疗外,随着新一代溶栓药物的研制,通过静脉溶栓再通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心肌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并恢复心肌的正常功能,且静脉溶栓治疗其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显著,是大多数医院采用的主要干预手段.而溶栓治疗的获益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溶栓越早,挽救的心肌就越多[1].缩短病人至入院和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是提高溶栓获益的重要措施.我院2003~2008年收治AMI患者31例,进行急诊溶栓,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静脉溶栓的护理配合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祝 《中国校医》2004,18(3):272-272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危重症,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死亡危险.开展早期静脉溶栓,对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日后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文献表明,用静脉溶栓治疗AMI,距发病时间愈短,梗死血管再通率愈高[1].因此专家建议在现场或基层医疗机构对AMI进行溶栓治疗,以缩短AMI发生后到溶栓的时间[2].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且发病人群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对AMI患者采取早期积极地溶栓治疗,可以使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心肌得到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缩小坏死范围,从而明显改善AMI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曲海英  赵霞  于永红 《现代保健》2009,(24):116-117
目的对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尿激酶对8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在溶栓前、中、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在溶栓过程中4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纠正,8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均再通,无护理并发症。结论AMI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护理,能提高老年AMI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关伟 《现代保健》2009,(11):72-73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闭塞冠脉的最佳时间。方法42例AMI患者2h之内溶栓9例,2—6h内溶栓26例,7—12h之内溶栓7例,观察不同溶栓时间再通率的差别。结果2h内和2~6h组溶栓再通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8),但两组再通例数均分别显著性高于7~12h溶栓组(P=0.009,P=0.005)。结论早期(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延迟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个月、6个月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对45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失败后(TIMI 0~Ⅰ级)进行补救性PCI治疗(补救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与行延迟性PC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延迟性PIC组)进行比较.结果 补救性PCI组较延迟性PCI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静脉溶栓失败后施行补救性PCI治疗成功率高,且至少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因此,任何静脉溶栓失败的AMI患者都应该及时进行补救性PCI治疗.  相似文献   

20.
罗燕芬 《现代保健》2011,(17):94-95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26例A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进行监护,表明护士对溶栓前的准备、溶栓的治疗过程和溶栓后的病情监护极为重要,可及时发现溶栓治疗的反应和观察到溶栓并发症,及早处理,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