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岩光 《中国包装》2011,31(5):44-46
马口铁印刷属于使用润版液的平板橡皮印刷工艺,需要在油墨和润版液之间保持一个标准的平衡关系,正确管理使用润版液,可以获得稳定的印刷质量、提高印铁机的开工率。  相似文献   

2.
高速轮转胶印润版液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正伟 《包装工程》2005,26(4):20-22
阐述了高速轮转胶印润版液的组成,保持润版液与油墨的相对稳定,及达到印刷所要求水墨平衡的方法,提出了在高速轮转印刷中,为确保图文信息的良好再现,对润版液的正确应用和相关控制要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毅 《包装世界》2007,(1):38-40
良好印刷的过程是油墨精确定量转移的过程.油墨在从墨斗→墨斗辊→墨辊→印版→橡皮布→承印物表面的转移过程中,油墨适性、水墨平衡、印版、橡皮布的性能及纸张、印刷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油墨的传递.本文研究了单色胶印机印刷速度对油墨转移的影响,为取得稳定的油墨转移,应将供墨量、印刷速度及印刷机输墨性能参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水墨平衡,是指胶印过程中,在印刷速度和印刷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在保证图文印迹、色彩还原、灰平衡、各色密度及阶调值符合客户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供水量和供墨量达到的润版液与油墨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水墨平衡的关键是把水量控制到最小,并印出最好的胶印产品。而在实际生产中,印刷操作者常会遇到由于纸张、油墨、环境温湿度、印刷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尽管把版面水量尽量  相似文献   

5.
刘卫 《湖南包装》2004,(3):33-34
胶印产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印版、机器、纸张、润版液、油墨以及对于这些条件的工艺技术上的控制,还与油墨的干燥方式和干燥速度有关。一个印刷品往往印刷效果好。但由于油墨干燥过快或干燥过慢,最后使印刷品的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或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成为废品。  相似文献   

6.
润版液在胶印印刷中的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臻  王世勤 《影像技术》2010,22(3):29-32,33,34
胶印是当今主要的印刷方式,印版版面影像部分和非影像部分高度相差极小,只有2微米左右,印刷过程就是水墨平衡的过程;在胶印印刷中,润版液承担版面空白部分不被油墨污染的作用。润版液分三大类:酸性润版液,醇性润版液和非离子表面活性润版液;目前最常用的是醇类润版液,其主要成分有水、电解质、缓冲剂、印版保护剂、表面活性剂、杀菌防霉剂、络合剂、醇类物质、金属清洗剂、阿拉伯树胶等。本文详细介绍润版液的组成、作用和控制相关工艺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卢文辉  虞永跃 《广东包装》2005,(1):42-42,49
水性油墨指以水及部分醇等作溶剂的挥发型油墨,油墨随水分的挥发而干燥,印刷过程对环境无污染,油墨对人体无毒害,不易燃烧,安全性好。溶剂型油墨同样采用挥发性干燥的方式,但存在大量挥发性有机物释放。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水墨主要使用在瓦楞纸,纸张凹版印刷以及部分柔版印刷中,在塑料薄膜的凹印中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8.
胶版印刷,即平面印刷,其印版上需印刷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处于印版的同一平面上,利用水、墨平衡的原理实施印刷作业。实际印刷时,印版上不但要不断地沾补新的印墨,而且要不断注补新的润版液,在印版的空白部分保持良好的亲水性,防止油墨向空白部分扩散,保证印刷时印版上的水、墨平衡,达到良好的印刷质量。本文系统地介绍此印版润版液的作用、成分、功能、特性和实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并列举市场上常见的润版液产品的品牌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IGT与印刷机拉毛速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油墨的粘度和使用IGT印刷适性仪测试的纸张拉毛速度的关系入手,着重推导IGT测试的拉毛速度与实际印刷时拉毛速度的关系,谋求纸张、油墨与印刷机的最佳配合,得到最好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王华明 《中国包装》2004,24(6):66-67
印刷机的润湿系统与供墨系统是印刷机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印刷的水墨平衡,也是印刷故障率最高的部分。供墨系统影响油墨在墨路中分布的均匀性及油墨的传输,供水系统影响到印版水膜的均匀性及对油墨的乳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印刷机辊筒间油墨压力的非均匀分布,基于油墨渗透深度及印刷参数,建立了在非线性(抛物线分布)印压作用下的油墨渗透毛细管方程。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VHX-600测量了油墨的渗透深度,利用印压、印刷速度及油墨渗透深度测量结果计算了纸张的毛细管半径。该方法所采用的印压拟合非常接近印刷辊筒间油墨压力分布实际,使纸张毛管半径的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对研究在辊体作用下的油墨渗透及纸张毛管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为纸张毛管半径的测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何京 《上海包装》2008,(1):37-37
油墨流动性之大小,可以影响到印刷时润版液的使用量。在印刷过程中,使用润版液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使清水更容易在非印纹部分形成水膜,令油墨不易向这些部分展开。假设油墨的流动性小,它在印版上便会铺展得较慢,油墨在非印纹部分停留的时间便会较短,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可使用较少分量的润版液;相反,假设油墨的流动性大,我们便要适当地增加润版液的分量,以防油墨在非印纹部分黏着。  相似文献   

13.
印刷速度与印刷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彩凤 《包装工程》2008,29(5):193-194
从印刷压力、纸张适性、油墨干燥等多方面分析了印刷过程中印刷速度与印刷质量的关系.对不同速度下的印刷品密度作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印刷速度的变化使印品密度不稳定,从而导致印品墨色不稳定,印刷质量下降.提出了实际生产中解决此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伟伯康 《中国包装》2010,30(6):41-42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凹版印刷机速度越来越高,但是很多印刷厂家却很难将设备的速度发挥到应有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在印刷机高速运转前提下,使用浅网纹版辊印刷质量很差,常达不到其用户要求,所以很多印刷厂商采用降低印刷机运转速度或增加压印辊与备压辊压力的措施来提高印刷质量,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效率与减低版辊与压印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纸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印刷材料,它的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印刷质量。生产工艺实践情况表明.纸张的性能与油墨一样具有“触变性”,印刷静电的产生,就是纸张受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其特性变异的一种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16.
所谓水性油墨其主要是以水为溶剂经科学加工而成。水性油墨与其他印刷油墨相比。由于其不含挥发性有毒有机溶剂。故在印刷过程中对印刷机操作人员的健康无不良影响,对大气环境无污染,对印刷品本身也无污染。由于水墨具有不易燃的特点,还可消除印刷车间内易燃易爆的隐患,有利于安全生产。当然。现在水墨与油墨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油墨以胶印为主,水墨以  相似文献   

17.
江飞 《上海包装》2016,(4):46-48
正胶印按照百科解释是平版印刷的一种,传统的平版印刷系统,是借助于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是利用印版"油水互不相溶"的原理来完成印刷的。"油"就是油墨,"水"就是润版水,在印版上,有图案的地方是亲墨的,没有图案的地方则是亲水的。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酒精润版液较好的解决了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的控制问题,加上后来制版技术的发展,使得胶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金属印刷机润版系统的现状及技术改造的意义综观我国金属印刷行业,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使用三种类型的印铁机:一是英国CRABTREE公司生产的系列印铁机,如MARQUESS、C1290、C2000等;二是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系列印铁机,如PR400、PR450PR451等;三是上海人民机器厂生产的系列印铁机,如RJ120等由于我国金属印刷行业起步晚、起  相似文献   

19.
一、绿色水性油墨的历史使命 在保护环境、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及循环利用和安全生产的呼声中,我国包装印刷的水性油墨在短短的20年里以其35%的用量排在了其他包装印刷油墨之首.纵观一个辊筒可用于印刷各种不同尺寸的信息图文,从而去除了对许多种不同周长印刷辊筒的需求;水墨自动泵入的给墨方式,结束了调墨、输墨装置对油墨粘度的丢失…….越是高档的尤其是水性印刷油墨,它的印刷特性就越强,适应范围也就越窄.特别是它的印刷功能性质在于宣传引导一种包装印刷新潮流,而并非畅销的油墨商品,专用印刷油墨如果换上另一种包装承印载体特征,这种油墨也许比其他油墨质量高级.  相似文献   

20.
柔性版印刷是凸版印刷工艺的一种,它采用有弹性的柔性印版,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方法进行印刷。在印版中它的图文部分全部凸起,印刷时网纹辊将一定密度分布的油墨涂布在印版图文部分,然后在压印滚筒的压力下,凸起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形成清晰的图形。可以看出,在印刷过程中网纹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柔版印刷的“心脏”。网纹辊技术的滞后发展,也影响了柔性版印刷的发展。随着国内高性能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各方面技术问题的突破,陶瓷网纹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目前国内高档宽幅柔性版水墨印刷开槽机已经比较普遍地采用了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镀铬金属网纹辊市场也随之萎缩但仍有一席之地;在机组式、层叠式、卫星式窄幅柔版印刷机中,陶瓷网纹辊从始至终占据着绝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