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寰枢椎半脱位9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754-3755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影像改变,以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的寰枢椎半脱位的X线诊断。结果:所有9例中,X线表现为寰椎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隙不对称,齿状突与前结节间隙大于4 mm。结论:影像改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寰枢关节是构成头颅旋转及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急性寰枢关节损伤常由突发性暴力所致,常并发脊髓损伤,可严重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该病起病急,患者症状较重,多层螺旋CT扫描能明确显示寰枢关节损伤的多个细节,为临床准确提供重要信息。现对我科6a来120例寰枢关节损伤患者的CT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寰枢关节摄影中DR VolumnRAD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是头与脊柱的连接、移行部位,具有较复杂且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寰枢椎常规张口位摄片成为X线摄片的难点.本文采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的VolumnRAD连续断层融合成像( 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包括MPR,MIP,VR),平扫层厚5.0 mm,重建层厚0.5 mm.结果 23例患者中,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18例,其中合并寰枢关节脱位5例.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分型,寰齿间隙的改变.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寰枢推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准确诊断和完整评价寰枢椎损伤是正确治疗的关键。脊柱损伤不合理的放射学检查能引起患者新的病变,甚至继发不可逆的神经损害,常规放射学虽然对估价骨性椎管序列和整体结构有重要价值,但对损伤后脊柱后部骨结构和椎管形态显示不清。CT薄层扫描能满意地克服X线平片的上述缺点,对寰枢椎损伤的各方面能提供更详细的资料。现通过分析我院1992~2000年经CT检查的68例寰枢椎损伤病例,以探讨CT薄层扫描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寰枢椎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率。方法 对36例寰枢椎损伤病人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MPR重建,采用GE Prospeed Ai型螺旋CT机,层厚2mm一3mm,螺距1.0。结果 寰椎骨折3例,寰枢椎脱位6例,枢椎骨折伴寰枢椎脱位22例,寰枢椎骨折伴脱位5例。轴位图像显示83%,MPR图像显示97.22%。结论 螺旋CT扫描MPR重建是诊断寰枢椎损伤的好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方玲  钱红 《中国康复》2000,15(4):238-239
寰枢关节损伤是指由于外伤、劳损、炎症、退行性变及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改变 ,导致颈椎及其连结的组织失去正常的力学平衡 ,不同收缩功能的颈部肌群发生痉挛后引起不同颈椎节段的不稳[1] 。因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同 ,常常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将我科 1 995年以来有详细病情记录的 43例患者的诊治作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寰枢关节损伤 43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2 2例 ,女 2 1例。年龄 4~ 63岁 ,平均 32 .4岁。有外伤史 2 9例 ,其中陈旧性外伤 1 1例。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1 d,平均 43.7d。患者临床症状以眩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寰枢椎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颈2/3椎体右侧椎小关节半脱位1例,寰枕关节半脱位1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小儿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损伤的类型。多层螺旋CT是小儿寰枢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5-08~2007-02对寰枢椎脱位与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11例进行舒适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36469(平均48)岁。其巾2例寰枢椎脱位,9例寰枢椎骨折。  相似文献   

11.
张毅 《医学临床研究》2001,18(3):235-236
本院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先天性斜颈 38例 ,合并半脱位者 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3.2 (2~ 14)岁。其中 4岁以下 2 0例 ,4~ 14岁 18例。右侧 2 6例 ,左侧 12例。均为出生后两周内发现患侧胸锁乳突肌有包块 ,以后逐渐出现头颈偏斜 ,下颌向患侧旋转受限 ,有外伤史及感染史 ,其中 6例曾在外院行患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其中 2例术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 ,4例未作固定。此 6例均于术后半年内复发斜颈畸形。体查 :本组均有不同程度头颈偏斜及下颌向患侧旋转受限 ,可扪及…  相似文献   

12.
展春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51-7251
对我科2010-07-30寰枢椎脱位手术1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女,36岁。因枕颈部不适伴四肢乏力,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5个月入院。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枕颈部疼痛不适,有时有头晕、恶心症状,在当地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寰枢椎体层摄影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中的作用及其替代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的可行性。克服儿童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中存在的患儿不合作及不体位不适宜的问题。探讨儿童寰枢椎断层摄影的最佳检查方法以减少患者辐射量,提高影像质量。总结儿童寰枢椎正常与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17例寰枢椎张口位与断层摄影的影像特点。结果:17例寰枢椎断层摄影照片中有7例可显示普通张口位无法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结论:标准的摆位、精确地选定层面以及合适的摄影条件是显示寰枢关节形态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照方法能够提高影像质量、减少辐射量、减少漏诊的发生。寰枢椎体层摄影能够显示张口位不能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10—72岁,平均32岁。病因有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复合骨折等。结果:26例患者经3个月-2年(平均6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后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颈椎影像学检查中对寰枢关节的关注日益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解剖基础、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旨在加深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正确认识,以利于临床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由于其局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 ,易导致脊髓、椎动脉受压 ,寰枢椎融合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Apofix内固定系统是在椎板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颈椎后路的内固定装置[1] 。本院自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8月对 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Apofix内固定系统行寰枢椎融合术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男性 4例 ,女性 1例平均年龄 32 .6 (2 3~ 4 5 )岁。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 2例 ,坠落伤 1例 ,跳水致伤 1例 ,重物砸伤 1例。 5例均为齿状突Ⅱ型骨折 ,其中伴寰枢椎前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观察可复性寰枢椎脱位Halo-Vest外固定下寰枢椎后路融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0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借助头环背心(Halo-vest)使寰椎复位并获得稳定,施行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植骨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不稳使患者的高位颈脊髓处于危险状态,有必要行寰枢椎融合术;可复性寰枢椎脱位Halo-vest外固定下寰枢椎后路融合,可免去内固定,使手术更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 87±1. 15)分、(1. 19±0. 48)分,对照组分别为(6. 96±1. 24)分、(1. 26±0. 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 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 08±6. 33)分、(9. 36±2. 57),对照组分别为(37. 26±6. 48)分、(9. 52±2. 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 0. 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 29%、17. 07%,重度率分别为29. 27%、0. 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 61%、19. 51%,重度率分别为24. 39%、0. 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 0. 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结论 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9.
郭玲  冯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221-7222
我院在2005-06/2007-01共收治4例寰枢椎病变,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5、42、48、61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例,车祸2例,矿坑事件1例;寰椎骨折1例,寰-枢椎半脱位2例,齿突骨折1例;从受伤到入院的时间为15~65 min.本组均有上颈部疼痛、颈肌痉挛,2例有双上肢麻木,膝健反射亢进及其他神经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20.
16例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16例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有效的颅骨牵引及头-胸环固定牵引,预防穿针处感染;准备腹侧头颈胸石膏背心,以保持术中颈椎正立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脊髓水肿,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保持正确体位和正确穿戴头颈胸支具,以提高植骨融合率并保证内固定可靠;鼓励早期离床活动,重视并发症观察和出院指导。本组1例术后2d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7d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护理后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