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过程及其内涵,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绿色精神教育。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8月1日至2日,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举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论坛围绕“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主题,广泛探讨建设生态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诸多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交流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有益对策;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努力创新加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的政策机制,树立了科学规范的创建理念。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工业文明时代高校对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片面性,提出了生态文明观教育应该使大学生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形成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持续生活的道德标准,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论述了生态文明观教育中林业高等院校特有的优势;提倡把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生态科学上升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教育将走向生态化,成为当前林业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文献分析梳理我国关于生态文明与森林文化及其体系间关系的已有研究,发现现有森林文化体系未能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阶段的客观需求,运用比较分析法对现有森林文化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据此进一步归纳出现有森林文化体系的缺陷;基于三维管理金字塔理论重构面向生态文明的森林文化体系,形成森林文化“内涵层次—活动领域—文明过程”三维体系,分析各维度的递进规律;提出在生态文明阶段应着力构建更能适应生态文明时期的森林文化内容,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陈建伟 《森林与人类》2023,(10):120-128
<正>生态摄影是时代的产物,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题记第一,我们正在建设的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新的社会文明形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三个文明社会阶段:以渔猎采摘为标志的原始文明阶段;以陶瓷、青铜器和铁器为标志的农业文明阶段;以蒸汽机和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6.
青海林业在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高原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生态地位,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文化特色;林业在发展高原生态文化,推进高原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提出了林业推进青海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荐理由: 本文切中的是“现代”、“生态”两个核心点,勾勒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大致脉络;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中国对突破工业文明发展困境的反思;我国林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的“四个严重不足和四个很大差距”更让我们看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 发展机遇与战略 该文在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专业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方向不明确、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较低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使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因此,该文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和行业归属、专业特色和相关学科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等教育;生态文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发展“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更掘完备的指导旗帜。 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其中包含了绿色农业资源,绿色农业资源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和开发它的价值,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策信息     
迈向二十一世纪绿色生活行动启动旨在鼓励社区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向全国展示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模式:提倡绿色文明行为的迈向21世纪绿色生活行动6月5日正式开启。据悉.绿色生活行动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有:——一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环境状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一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温.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的轿车;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随时关紧电冰箱的门;使用节能灯具;购买无氟、节能冰箱高效低能耗电器。——一为珍…  相似文献   

11.
新春联     
新春联(陈兆华供稿)宝猪飞跃创大业;人心所向鼠年稳步奔小康。喜值鼠年多如意;春满人间欢辞猪岁乐逍遥。改革春潮盈华夏,九州春色开放雄风漫九州。盛世江山歌盛世,神州春晓文明社会颂文明。宝猪留春春不去,兴旺发达鼠年降福福永存。党风端正星辰瑞,大地似锦社会文...  相似文献   

12.
《国土绿化》2013,(2):6-6
日前,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对全市2013年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化宣传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级绿化委员会,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着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化宣传服务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植树和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拓展全民参与绿化的覆盖面,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六文明”跨越杯竞赛如一缕春风,激荡在大兴安岭乌尔旗汉森工公司。2003年以来,他们紧紧围绕着“抓机关,带基层;抓行业,带整体;抓党建,带创建”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思路,在公司两级机关广泛开展了“六文明”跨越杯竞赛活动,带动了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竞赛活动在乌尔旗汉森工公司犹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呈现着一派如火如荼之势。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与生态大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高校作为承担国家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及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有义务通过生态大学的构建来培养具备生态素养的人才,为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建设生态大学必须深刻领会“生态”的内涵,通过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四位一体、交融共赢、和谐共生,达到校园本体物质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动态平衡;同时必须清楚“生态大学”的评价指标,明晰它只是一种治理大学的手段和途径,不是学校的办学定位,相反而是要服务于学校的办学定位。  相似文献   

15.
短波     
《中国林业》2008,(14):32-32
巢湖市林业系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三门峡市加快矿区生态修复;壶关县实施生物防火成效显著;丰台年内建成生态休闲旅游区;东海投10亿元打造生态公路;罕见“水中大熊猫”显形;可克达拉农场生态建设渐入佳境;普及太阳能,建设生态文明新村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我们党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和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6个方面的发展对策,一是抓文明建设,抓规范管理,创一流品牌;二是因时因景,走特色旅游之路;三是创新思维,多方筹资,共同发展;四是培育良好的森林旅游环境;五是抓住机遇,加快开发和发展步伐;六是创新管理,以人为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2012,(22):1-1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传递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获“全国文明森林公园”称号 在国家林业局最近首批授予的“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榜上有名。  自1997年以来,该公园管理处切实加强了对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坚决拆除景区内违规建筑,对景区内居民进行外迁,并投资3000万元启动了金鞭溪污水治理工程;对景区内的经营秩序进行了整顿,打击“野马”导游、无证挑夫、违规个体商贩,使游客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推出了以人为本的形象工程,建立窗口行业示范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深化改革,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强化、规范内…  相似文献   

20.
建设园林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大力创建园林城市,增强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从而营造社会和谐、进步、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