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方法超声筛查8 368名孕16~34周的孕妇,运用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法(SCSA)结合三维超声表面及透明成像模式检查胎儿肢体。结果引产后胎儿肢体畸形22例,产前超声检出21例[9例双足内翻,1例一足外翻,2例四肢短小畸形,1例左小腿缺如,1例双上肢前臂缺如,3例肢体姿势异常,1例双侧桡骨缺失,3例多指(趾)]。其中19例合并其他畸形,1例漏诊及3例部分漏诊。结论二维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检测法结合三维超声表面及透明成像法是产前检出胎儿肢体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规范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8-08~2010-08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的41800例孕妇按照该院胎儿超声筛查规范进行检查。筛查分四个阶段:11~14周、18~24周、25~32周和33~足月,将其中的18~24周、25~32周作为常规检查肢体的两个重要时期。使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SCSA)检测胎儿四肢,观察胎儿肢体的形态、结构、姿势、运动情况。结果:检测出肢体异常53例,胎儿肢体畸形9种(桡骨缺如5例、前臂缺失1例、四肢短小畸形11例、手缺失5例、肢体姿势异常6例、足内翻10例、双侧股骨不等长2例、下肢小腿缺如1例、多(或)并指(趾)12例,其中21例合并其他畸形。本组病例均经产后证实。结论:规范的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肢体畸形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胎儿超声筛查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法快速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法对5652例孕妇进行胎儿肢体畸形的快速筛查,即沿自然伸展顺序依次分别检查胎儿上肢的肱骨、尺骨、桡骨、手;下肢的股骨、胫骨、腓骨、足及肢体的软组织,评价其发育情况,筛查出可能存在的畸形。结果 5652例孕妇产前超声共筛查出胎儿肢体畸形19例。其中单纯肢体畸形11例,合并其它结构畸形8例;单条肢体畸形8例,多条肢体畸形11例;引产13例,足月分娩6例;超声漏诊3例,部分漏诊1例,完全漏诊2例。结论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法筛查胎儿肢体畸形快速、安全,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胎儿肢体畸形的超声诊断方法,评估胎儿肢体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SCSA),对12 873例孕妇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引产或生产结果对照.结果 12 873例孕妇中有15例13种48处胎儿肢体畸形,漏诊1例2处,发病率0.1%,检出准确率95.8%,其中单纯肢体畸形9例,合并其他畸形6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2例,非致死性骨发育不良4例,肢体局部畸形9例.主要肢体畸形有四肢严重短肢畸形2例,肢体近端短肢畸形2例,前臂缺如2例,手畸形6例,足内翻5例,六趾畸形1例.主要合并症有脑膨出,脐膨出,脊柱裂,十二指肠闭锁,多囊性发育不良肾.结论 结论: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SCSA)是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必要手段,二维及三维超声相结合明显提高了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率,其诊断价值较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SCSA)在筛查胎儿肢体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产前超声筛查的3680名孕18~24周的孕妇,行胎儿肢体SCSA检测,观察胎儿有无肢体形态、结构、姿势、运动等异常,仔细排查有无其他合并畸形,分析各种类型胎儿肢体畸形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SCSA共检出26例,13种69处胎儿肢体畸形,2例3处漏诊,其中单纯肢体畸形9例,肢体畸形合并其他结构异常19例,以上所有畸形病例均在我院引产后得到证实。结论SCSA是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重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筛查在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 350例产前超声筛查过程中出现的胎儿肢体畸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超声筛查检出肢体畸形123例,其中86例经产前超声检查和引产后证实,其余37例合并其它畸形.对不同孕周的产前超声肢体畸形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孕18~24周和孕25~32周的产前超声肢体畸形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94.12%、93.75%,分别与孕11~14周和孕33周~足月比较,产前超声肢体畸形检出率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2、5.85、4.58、4.69,P<0.05).结论 超声筛查是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必要手段,能早发现胎儿肢体畸形,减少相应的漏诊.  相似文献   

7.
临床采取单纯二维超声进行胎儿畸形的筛查,能检查出部分脊柱或四肢方面形态结构明显改变的畸形,包括部分肢体或骨骼缺如、四肢短小、脊柱裂等,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三维表面成像或透明成像,重建胎儿表面及骨骼立体图像,对脊柱和四肢进行直观多方位的显示,能确切地对脊柱或四肢方面结构形态的异常提供诊断依据[1~3]。  相似文献   

8.
二维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四肢畸形包括四肢短小 ,肢体数目异常 ,关节位置异常等。本研究应用二维超声诊断对 16例胎儿四肢畸形进行分析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996 0 1~ 2 0 0 2 0 5 12 0 0 0例孕妇行常规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Acuson 12 8×p/10 ,日本AlokaSSD 63 0 ,Aloka 170 0等仪器 ,探头频率 3 .5MHz。受检者平卧 ,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测量双顶径、股骨径、肱骨径、足长及羊水 ,顺序扫查四肢 ,观察四肢骨骼的数目、长短及有无宫内骨折 ,观察关节位置及伸屈是否自如。2 结果2 .1 发现胎儿四肢畸形 16例。其中成骨发育不全 5例 ;软骨发育不全 6例 ;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显示效果最佳的孕周。方法对我院接受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四肢畸形筛查的6862例孕妇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四肢畸形68例,所有阳性病例均经引产后经放射性诊断及胎儿尸检后确诊存在四肢畸形,笔者对统计分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四肢畸形的最佳孕周。结果 6862例孕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后,共诊断出四肢畸形患儿68例,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为89.47%。在漏诊的8例患者中5例为多指畸形,3例为并指畸形。孕13~18周是观察手部畸形的最佳孕周,在这期间对手部清楚显示率最高,达92.55%;而孕19~24周则是观察脚部畸形的最佳孕周,在这期间对脚部清楚显示率最高,达92.84%。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四肢畸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避免有肢体畸形的胎儿出生,其中孕13~18和孕19~24w分别是显示胎儿手部和脚部是否发生畸形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系统性超声筛查在中晚期孕妇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仪征市中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对孕22-32周355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产前系统性超声筛查结果。结果本组3550例胎儿筛查中,胎儿畸形共80例(2.25%),单发畸形71例,多发畸形9例,其中漏诊5例(0.14%)。在单发畸形中,神经系统畸形17例、泌尿系统畸形12例、心脏畸形10例、消化系统(包括腹部)畸形11例、骨骼系统畸形5例、呼吸系统畸形4例、颈面部8例、其他畸形4例。在漏诊5例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1例、腭裂1例、膀胱部分外翻1例、足内翻1例、肛门闭锁1例。结论产前系统性超声筛查对胎儿诊断检查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应作为产前孕妇检查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黎  黄晓媛  魏芳 《西南军医》2009,11(4):645-646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26例孕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引产及生产结果对照。结果16例胎儿肢体畸形的孕妇产前三维超声准确诊断14例,诊断不全1例,漏诊1例。本组产前三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漏诊率6.25%。结论三维超声可以明显提高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其图像生动逼真,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患者全面了解胎儿肢体的解剖结构及畸形状况,为临床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4~17+6孕周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14~17+6孕周胎儿1200例,对其进行标准切面检查,包括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羊水及胎儿心率,观察头颅、心脏、腹部及脊柱、四肢。结果 受检的1200例胎儿中,37例胎儿发现结构异常。其中胎儿水肿6例(包括颈部水囊瘤4例),脉络丛囊肿10例,露脑畸形3例,全前脑3例,脐膨出2例,心脏异常5例,肢体异常2例,脊柱异常2例,巨膀胱3例,连体双胎1例。结论 14~17+6孕周的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地检出胎儿畸形,是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前脑畸形的超声特征及其分型。方法应用GE 730型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畸形筛查,检出全前脑畸形后观察胎儿颅内结构、颜面部状况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情况。结果 10112例孕妇检出5例全前脑畸形,2例诊断为无叶前脑,3例诊断为半全前脑,所有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畸形,2例合并其他畸形。结论超声检查在胎儿全前脑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诊断胎儿体蒂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产前超声诊断对探测胎儿体蒂异常及终止其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胎儿体蒂异常是从2001至2008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75350例孕龄为12~36周的孕妇中检出的。二维图像扫查包括测量胎儿生理指标,仔细观察其内脏结构,以及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结果13例胎儿体芾异常主要表现为较大的腹壁缺损,严重的脊柱侧凸,神经管缺损,四肢畸形,以及脐带极短等,其中,合并胸廓狭小10例,颅而畸形5例。依据超声诊断,对13例胎儿体蒂异常及时终止了妊娠,并均经引产后尸检证实。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探测胎儿体蒂异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在保证出生人口质量和避免畸形胎儿出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儿体表结构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取像,以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中晚期妊娠胎儿体表结构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iU22三维容积探头对600例17~38周的胎儿体表结构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取像。结果 600例胎儿中共检出体表畸形5例:1例胎儿露脑畸形,1例胎儿脊柱侧弯,1例胎儿唇裂,1例胎儿脐膨出,1例胎儿颈部淋巴水囊瘤。其余胎儿体表结构均正常。本组三维体表结构成像成功率为87.2%。胎儿体表结构成像的最佳时间:肢体、脊柱在孕16~22周;颜面部在孕26~30周。结论三维超声在胎儿体表结构成像中图像逼真直观,可提供丰富的胎儿体表结构的诊断信息,可作为二维超声的补充,在胎儿的产前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在胎儿先灭性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儿先天性肢体畸形的MRI表现.16例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29岁;孕龄22~39周,平均29周.产前常规行超卢(US)检查后24~48 h内行MR检查,采用二维快速稳态自由进动序列(2D FIESTA),行胎儿颅脑脊柱胸腹部常规及肢体重点扫描,将产前MRI、US表现与出牛后影像表现或外观(4例胎儿)、引产后尸体解剖或外观检查结果 (12例孕妇共13例胎儿,其中1例孕妇为双胎)对照.结果 16例孕妇共检出胎儿17例.包括先天性双上肢完全截肢1例,人体鱼序列征1例,短肢畸彤6例,双手腕内翻畸形2例,右手多指畸形1例,单纯有手缺指畸形1例,右手截指畸形1例,单纯马蹄内翻足2例,脊柱裂脑积水伴马蹄内翻足2例(其中1例还伴双手叠指样屈曲).16例孕妇随访结果 与产前MRI诊断完全一致14例,不完全一致2例.结论 MRI在胎儿先天性肢体畸形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提供超声以外的额外信息,甚至更正超声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五切面(UAT、4C、LVOT、RVOT和3VT)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五切面对9237例孕16~41周胎儿进行心脏超声筛查,发现心血管异常或可疑异常,即进行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后尸解结果和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237例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8例,其中4例(10.53%,4/38)合并其它心内畸形,11例(28.95%,11/38)合并心外畸形。胎儿心脏畸形在五切面上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腹部大血管位置异常、心尖指向异常、非四腔心结构、四腔心不对称、室间隔缺损、冠状静脉窦扩张、室壁增厚、心腔占位、胸部大血管连接、数目、位置、瓣膜和内径比例异常、房室瓣反流、穿隔血流、主、肺动脉弓血流反向。38例胎儿心脏畸形均经病理解剖或产后随访验证,其中36例与产前诊断结果符合,1例法洛四联症误诊为永存动脉干,1例主动脉弓缩窄胎儿经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正常。漏诊3例,包括2例室间隔缺损和1例房间隔缺损。超声五切面筛查胎儿先心病的敏感度为90.24%,特异度为100%。结论超声五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筛查出大多数的先心病,但对部分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易漏诊。  相似文献   

18.
分时段系统超声检查对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时段系统超声检查对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胎儿生长发育特点,对12380例孕11~40周的胎儿进行分时段系统超声筛查,对畸形胎儿作出诊断。结果12380例胎儿中,经产后证实胎儿畸形223例,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212例,检出率95.07%,漏诊11例,漏诊率4.93%。结论分时段系统产前超声筛查,能较清晰地显示胎儿各时期的形态结构,是产前及时发现胎儿畸形,及时终止妊娠,确保出生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We present a case of Klippel-Feil Syndrome, a congenital skeletal defect where multiple cervical vertebral bodies are fused. Klippel-Feil Syndrome has multiple associated anomalies, with a notable one being Sprengel's deformity. In this case, the patient was given a diagnosis of Klippel-Feil Syndrome prenatally after suspected cervical vertebrae fusion and Sprengel's deformity were seen on both fe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ultrasound. Prenatal diagnosis of Sprengel's deformity has been reported once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imaging findings of Sprengel's deformity seen in association with Klippel-Feil Syndrom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etal ultrasound and 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