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和儿科学的166种期刊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为源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间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919、0822和0455,P值均<0001。 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较强,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应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2.
寄生虫学相关期刊2003~2010年高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中国知网(CNK I)学术文献总库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获得国内9种寄生虫学相关期刊2003~2010年发表的、被引频次≥20次的76篇论文作为寄生虫学的高被引论文。分析高被引论文发布的年份、栏目、作者、作者机构、被引频次、所研究的虫种、研究方向等信息,为编辑制定选题组稿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医药卫生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中医药卫生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共10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该版CJCR收录的1652种期刊比较。结果显示,医药卫生仍是科技领域较为热门的专业,其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均较高,但是各学科领域期刊评价指标变异度较大,学术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期刊的质量有待提高。内科学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居医药卫生类期刊之首; 护理学期刊除他引率偏低外其他多项主要评价指标均居领先地位; 医科大学学报急需提高质量与影响力; 肿瘤学期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较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医学综合期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较低; 中医学与中药学的研究进展缓慢且整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医药卫生类期刊反应速度较慢而老化速度较快、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力低等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更好地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相关引证指标数据库的情况。【方法】对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CSCD-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万方数据的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这5个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比较了其引证指标组成及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功能。【结果】由于统计数据源不同,各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引证指标数据差距较大。【结论】用综合评价指标对期刊排名较单一指标排名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引证指标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期刊被引用和传播情况,但基于源期刊的CSCD-JCR和CJCR引证指标更具有代表性,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182种学术期刊为例,分析h指数与其他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内收录的河南省学术期刊的h指数与期刊被引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和期刊来源指标(基金论文比)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h指数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指数与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及基金论文比均呈统计学上的显著正相关。在182种河南省学术期刊及其中的106种自然科学期刊中,h指数与被引半衰期也均呈现了统计学上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图书情报学17种核心期刊载文被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NKI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网络版作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所确定的17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2006至2008年的载文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对载文量及被引篇数、被引基金论文比、被引基金论文的基金分布、期刊被引频次、单篇被引频次区间分布和高频次被引论文等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解读,以了解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学术成果交流、渗透和利用情况,并与前期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本学科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高水平作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水平作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是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主体。本文拟对高水平作者进行分析,为避免单独使用某一种指标所带来的局限性,通过《中国引文数据库》获取2000~2009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作者的发文量、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等多方面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以上指标用定量的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界高水平作者进行讨论。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严格选用多项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较全面反映作者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在期刊h指数的基础上,着重构建了动态h型指数和时间活跃h型指数,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从平均年代影响力和影响力的活跃性两个角度,对科学学类核心期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指标体现了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时间效应,反映出期刊刊载论文的深度及新颖度。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下载量半衰期的建立及其文献计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概念建立了期刊下载量半衰期。基于CNKI数据库的期刊下载量数据,计算出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的下载量半衰期,并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年版)中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下载量半衰期介于1.802和6.056之间(3.524±1.074),明显小于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与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期刊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期刊论文下载率和下载量等呈明显负相关,与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力排序问卷调查结果无相关性。研究证实,下载量半衰期作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具有一定合理性,它既可以作为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又具有测度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功能。该指标属于反向评价指标,即下载量半衰期越大,期刊影响力越小。  相似文献   

10.
秦卫平 《现代情报》2012,32(9):107-110
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统计分析近十年我国艺术学科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期刊频次,并用h指数评价高被引作者学术观点的影响力。统计数据客观显现我国艺术学科近十年期刊和作者高被引现状,引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与学术影响力的正比关系。在艺术学这门学科中高被引论文表明学术期刊及论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收集2012年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期刊,对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h指数、基金论文比等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作了分析,并使用相对学科平均值和相对学科最高值进一步定位期刊在学科内的大致排位,同时,对各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MEDLINE收录的中文期刊其学术质量相对较高,其中更不乏有在学科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者;但学术质量不是期刊加入MEDLINE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中文核心期刊《情报杂志》2008-2012年刊载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及引文分析方法,从被引量、引文量、h指数、即年指数、影响因子等方面,对《情报杂志》的质量及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图书馆的发文数量、被引次数、h指数、g指数、R指数及标准化(h,g,R)指数角度,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同时通过计算图书馆各作者h指数,研究了图书馆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对图书馆整体影响力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h指数兼顾了传统的发文数量和被引次数;标准化(h,g,R)指数对其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比单一指标更加公正合理;具有高的h指数的图书馆,高的h指数作者对图书馆整体影响力贡献比较大,对低h指数的作者群而言,仍然有一部分作者单篇被引次数很高,这部分作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如果只依靠单篇文章被引次数的静态增加而发文数量并不增长来提高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并不利于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7~2009年版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河南省23种学(协)会主管或主办的科技期刊的载文量及地区分布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影响指标、被引半衰期以及他引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学(协)会科技期刊总体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影响力有限。据此,对如何提高河南省学(协)会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008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引文检索功能,统计了《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008年载文被引用情况。根据统计结果,从被引篇数、被引频次、被引论文年份、被引论文作者、引用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计算出该刊2006~2008年的自引率(10.77%)和各年份的即年指标(分别为0.125 0,0.039 0,0.019 1)、影响因子(分别为0.386 9,0.407 9,0.386 5),客观地评价了《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的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及其在我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鉴于期刊影响因子和h系列指数单个使用在评估期刊学术水平中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尽量减小这些局限性,以更合理地应用这些指标,同时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来真实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研究引入累计影响因子、h指数、g指数和hc指数,可以综合反映期刊的近期影响力和中长期影响力,并考虑到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之间的平衡,排除自引的影响;同时引入标准化方法对影响因子和累计影响因子以及h系列指数进行标准化转换,克服单个指标的学科局限性;最后将五个评价指标加以综合,得出综合指标,并以社科期刊为例对该综合评价指标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学术期刊影响力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学术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河南省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和h-指数等主要期刊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并与各自学科内各指标的平均值和最高值进行对比,以了解河南省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及其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均属被引指标,因而可通过提高自引人为操纵,致使其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为寻求更为客观的期刊评价方法,本文探讨了应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可行性。根据国内4种眼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以发文量、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各机构学术影响力分值,并以此对各机构进行排序(总体机构排序)。然后对我国2010年11种眼科学期刊各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并与确定的各机构学术影响力排序做等级相关检验,根据各期刊作者机构排序与总体机构排序的相关度最终确定各期刊影响力排序。将此期刊排序、影响因子排序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分别与问卷调查的该11种眼科学期刊排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优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