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在家庭和职场备受冷落的小白领,心血来潮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假消息,想吸引下朋友们的眼球,风光一把。想不到朋友圈的神速传播,让她的风光超出想象,失控为轰动全城的热点,于是一场自己"作"出来的家庭悲剧也由此发生……  相似文献   

2.
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即时通信平台,其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本文利用"网络虚拟田野考察法"调研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微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唯有善辨细微者,方为至聪至明。闺蜜羽在微信里兴冲冲地呼我:"我周末要去合肥,但是估计没时间和你见面了。"原来,她的一个90后小朋友和男朋友闹别扭了,打电话向她诉苦。那么,电话里说不清,她就决定坐高铁过来帮帮小朋友了。她所说的"帮帮"其实就是听小朋友发发牢骚,倒倒苦水。其时,正值合肥41度高温。她的热情让我感觉就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虽说八十有余,但对新事物、新概念从不排斥并乐于接受.不久前,她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姐妹组成一个"夕阳红"老年旅游团,乘火车到广西桂林旅游了一圈.旅途中,她还把游玩的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里,得到了许多赞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之微信的推出和迅猛发展,微信被广泛的应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的文字、图片、视频无时无刻地不在被迅猛发表转发、被转发。当发表权的一次用尽后随之而来的是作品被不当的转载、复制,从而版权侵权问题在微信上时有发生。本文就是从微信"朋友圈"、"公众平台"看相关的版权侵权现象及问题。  相似文献   

6.
微信朋友圈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虚拟场域,用户使用微信朋友圈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是有目的的行为.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利用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和印象管理理论对微信朋友圈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自从母亲进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后,我发表说说动态便有些拘谨,生怕一不小心透露了心事,母亲知道后会担心、指责,所以,我总是挑些无关痛痒的说一说,但是却总觉得不过瘾.向朋友说了我的苦闷,他们立马给我提出解决方案:拉黑父母,让他们再也进不到我们的朋友圈.依他们的话说:"让父母进了朋友圈,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还有啥玩头啊?"我听后有些犹豫,毕竟母亲刚进我的朋友圈,而且对微信还热乎着呢.我每天发的那些说说,虽然是看了什么书,吃了什么菜,回到家,母亲总会饶有兴趣地问起我:那菜怎么做?喜不喜欢吃,那本书写的什么?感不感人?看得出来,母亲对进我朋友圈十分满意.我想暂时保留母亲在我朋友圈里的权利,但也给她约法三章:"针对我的说说,不可以评价,不可以点赞,不可以转发."  相似文献   

8.
舒小远 《职业》2014,(16):50-51
通常来说,借助新媒体工具创业的案例往往发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四五线城市人群往往更认可传统的消费模式。但在这种表象的背后,也隐藏着各式各样的商机。80后女孩猫小白(网名)是一名网购达人,她在玩微信的过程中突发灵感,在朋友圈里做起了生意,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开起了多家微店与实体店,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圆了创业梦。  相似文献   

9.
正在北京工作的东北女子黄雁几年前与北京男子许剑结婚,婆婆陈红英善待这个外地媳,婆媳俩像母女又似闺蜜。一次偶然,黄雁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婆婆与老知青的几张合影,无意中触碰了婆婆的陈年旧事。让人惊骇的是,这一举动竟让婆婆送命,并颠覆了黄雁与3个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微信朋友圈自产生以来,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并依赖。然而,随着交际圈的扩大,朋友圈也渐渐带来许多麻烦。随着自拍党、吃货党、爱心党、负能量党、鸡汤党、炫耀党的渐渐产生,每天被他们刷屏的感觉着实不爽。更可怕的是,利用朋友圈互相"斗""晒"。2014年4月16日,天津市一名保险公司女白领就因为频繁在朋友圈里与前夫"斗幸福",引起圈里另一人的误解,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11.
正热情善良的她帮闺蜜介绍对象,接闺蜜到家中养伤,无微不至地照顾……然而同住87天后,闺蜜竟然害得她家破人亡。为什么她的幸福,在闺蜜眼里成了不可饶恕的罪?2014年5月14日,得到长沙市检察机关依法对肖群提起公诉的消息,赵军一脸木然。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男人哽咽地说:"我经常梦见儿子,有时候还会哭醒。醒来就抱着儿子的相册,一直看到天亮。妻子李凤到现在还没醒……肖群害得我们家破人亡!"悲剧发生在2013年8月1日清晨。肖群踏着如血的朝阳,走进闺蜜李凤家中,从容不迫地从袋子里取出弓弩,先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微信朋友圈广告这一主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现阶段我国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分类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持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16日,海南省海口市警方宣布破获一起杀人碎尸大案:一名漂亮美丽的瑜伽教练被男友残忍杀害后,抛尸于海南中部山区。随着审讯工作的深入展开,这起惨案的前因后果也水落石出:急嫁的瑜伽教练通过微信"摇"来小她7岁的男朋友,令她未曾想到的是,微信却变成了"危信",她"摇"来了阴谋,"摇"来了杀身之祸。警方指出,2012年以来,杭州、重庆、广州、成都等地通过微信犯罪的案例时有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关掉微信朋友圈的235天里,我彻底地戒掉了随时拿出手机,点开微信,打开朋友圈,然后手指像僵尸一样不断下滑的这个习惯。1赫尔曼·黑塞在1927年所作的《荒原狼》中这样写道:"也许有一天,不管有无导线,有无杂音,我们都会听见所罗门国王  相似文献   

15.
2014年7月,经过一番酝酿后,她决定创立一个微信公众号. 开始推送文章的第一天,她给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每一位朋友都发送了消息,不是群发消息,而是每条消息的第一句都是:某某你好,我是谁谁,我的公众号什么什么开张啦……然后微博上的粉丝她也这样一一发消息.她在报社工作多年,已出版了自己的畅销书,手机里和微信上人员众多,要这样一条一条地通知,意味着惊人的工作量,可她坚持做了,因为她觉得,专属消息能让别人充分感受到被尊重,那么对方也会重视你信息的内容.正是这种尊重,为她的公众号赢得了数量可观的第一拨粉丝.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手机依赖症""微信依赖症"逐渐形成。在这一依赖社交APP生活现状的背后,又会出现另一种新的自我感触——微信孤独感。随着微信孤独感的蔓延,社会个体轻则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重则产生人格分裂、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积极主动地打开心扉,倾听自己的诉求以及大量阅读都是社会个体正视纷繁复杂的微信朋友圈,合理解决自身孤独感,正确对待现实朋友圈,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7.
正给朋友圈做减法,其实就是给幸福和快乐做加法。上个月买房,首付差了三四万。我和先生心急火燎地想办法凑钱。他做生意,合作伙伴不算少,可几个电话打出去,脸色却越来越黯淡。无奈之下,我只好找了几个要好闺蜜,把难处一五一十地说给她们听。最先回复的是阿然,她说:"我手上的钱不多,留足房租全部给你,卡号发过来。"我有点不好意思,阿然独自漂在北京,一年前才把工作定下来,租房、吃饭就  相似文献   

18.
圈住的朋友     
正本文你我都曾如此被友情"绑架"过。"最美孕妈"的微信投票终于结束。西子在朋友圈里谢过给她投票的朋友后,感觉"心里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看着冠军比自己只高出几票的总票数,西子此时已没有了当初拉票时的斗志,只觉得是解脱——终于能正常生活了。从在一个公众号的活动里看到这次投票,到报名参加,再到朋友圈里拉票……整整耗了1  相似文献   

19.
朋友圈自上线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微信用户的关注,翻看他人朋友圈已成为不少用户度过闲暇时间的和碎片时间的第一选择。然而,近年来许多用户表示,微信好友中将朋友圈可查看范围设置为仅三天内的不断增多,通过朋友圈获取他人生活动态难度增大。从印象管理和安全需求的视角,探究导致更多用户选择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背后的心理因素。研究发现,用户选择将朋友圈可见时间范围缩短,原因之一是希望通过对于朋友圈的管理,给他人呈现一个积极的面貌与形象,将自身认为比较消极的一面隐藏起来。其次,部分用户进行这样的设置,或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安全需求。当朋友圈可见时间范围缩短,个人相关信息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小,用户的安全感就会相应提升,进而安全需求就会得到一定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所谓的"修养",我们常常选择沉默不语,甚至微笑面对,心底却是忍了又忍的艰涩。这般圆滑的人生该多无趣,何不保留那一点任性?’更何况,是摒弃不美好事物的任性。无意中发现,连翘不知什么时候退出了高中同学建立的微信群。我和连翘,除了同学情谊,更是多年闺蜜。故此,在发觉她退出后,便询问她,为何。她亦答得直截了当,因为不喜欢,"每天发的消息乱七八糟,负能量满满,实在没有什么可汲取,这种毫无益处的群聊方式,非我所好,所以退了。"她所言非虚,其实所有微信群,无论以哪种名目建立,多是同样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聊各种八卦,开各种玩笑,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