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费德升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34-635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的严重损害,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的“癃闭”、“关格”、“水肿”、“溺毒”范畴。周富明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近30年。近10余年来致力于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从慢性肾炎到慢性肾衰,是脾肾之气由虚而衰的过程,而湿浊瘀毒贯穿始终。因而提出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毒为标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IW),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慢性肾功能减退,肾脏不能维持其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分泌和调节各种激素代谢等基本功能,从而出现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和各系统受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中医古藉对慢性肾衰的论述见于“关格”、“癃闭”、“溺毒”、“肾劳”等。  相似文献   

3.
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的方法浅析王爱秋辽宁省辽阳市中医院(111000)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属“关格”、“肾风”、“溺毒”等范畴,是从’关格”中认识肾衰,如《伤寒论》平脉法提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诸病源候论》则认为关格是大小便俱不通证,《证治汇...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20例福建省立医院(350001)林笠英严晓华张雪梅邱志洁李红主题词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探讨延缓慢性肾衰病情发展的较佳治疗方案,近10年我们收治了180例该病患者,进行中西结合治疗,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2...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人称尿毒症,为西医病名。中医称关格、溺毒、癃闭、虚劳、水肿等。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持久性减低,使机体在排泄代谢产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多脏器功能受累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闻名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9):44-46,F00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虚劳”、“溺毒”等疾病的范畴。本文就1991年以来的主要参考文献为依据,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规律以冀能对临床研究工作有所帮助。一、临床治疗。(一)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慢性肾衰是由于脾肾衰败,湿浊羁留,浊邪塞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以致气虚血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湿浊郁化为热毒,以致热毒充斥内外,瘀血阻滞经络,故表现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证候。通常认为,在氮质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溺毒清合剂延缓慢性肾衰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溺毒清低剂量组(简称溺低组)、溺毒清高剂量组(简称溺高组)、厄贝沙坦对照组(简称厄贝组)。对各组进行干预治疗,然后观察其肾功能变化。并对肾组织经行IV胶原、FN(纤维连接蛋白)、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等免疫组化检测,最后行肾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溺毒清合剂可显著改善CRF大鼠肾功能,改善肾功能方面与厄贝沙坦相当。免疫组化显示溺毒清高剂量组比模型组IV胶原、FN、TGF-β表达减少。结论:溺毒清合剂可显著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通过降解Ⅳ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而抑制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与厄贝沙坦有相近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继发高血压25例湖南省冷水江市中医院(417500)黄德光主题词肾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法肾功能衰竭/并发症肾性高血压/病因学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肾衰患者心脑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该症机理较复...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肾脏实质性损害,引起慢性肾功能减退,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综合征。由于病情呈慢性进展,最终走向尿毒症需长期替代治疗。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对延缓其进展有一定的效果,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排毒解毒法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归属“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范畴,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等“毒”邪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本病的治疗可从泄浊解毒入手,开启治疗肾衰之新思路.现将笔者临床上常用的排毒解毒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溺毒清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溺毒清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其对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具有益气温阳、化瘀泄毒功效的溺毒清合剂联合银杏达莫、至灵胶囊及降压、低蛋白饮食等方法,对3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与对照组(34例,以包醛氧淀粉代替溺毒清合剂)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层粘蛋白均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肾功能亦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肾功能虽有改善,但不如治疗组明显,纤维化指标变化亦不明显。结论溺毒清合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并能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旷日持久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酿成的后果,一般都是不可逆的。中医学无“慢性肾衰”之名,但其症状的描述,散见于水肿、虚劳、癃闭、淋病、溺毒、关格、肾劳等病名之中。目前虽然国内外运用透析疗法,肾移植手术治疗慢性肾衰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是指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病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糖、脂肪、蛋白质及氨基酸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中医学虽无慢性肾衰或尿毒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征,本病属"肾劳、溺毒、癃闭、关格"等范畴。因慢性肾衰是有肾损害的基础,如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肾脏病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根据慢性肾脏病各个阶段的中西医病机特点,总结出慢性肾衰气血水毒论、慢性肾脏病之慢性肾炎综合征气虚血瘀论、慢性肾脏病之急性肾衰综合征虚毒论、慢性肾脏病之慢性肾衰综合征肾虚毒瘀论、蛋白尿治疗的清补涩化论,指导并贯穿运用于慢性肾脏临床各个阶段行之有效,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素亢进30例刘旭生,王侠,杨念生甲状旁腺素(PTH)在肾功能衰竭(肾衰)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k<50ml/min)即可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肾衰程度成正比。笔者1994~1995年对30例PTH亢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7.
2001年~2005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患者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4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经验方溺毒清合剂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慢性肾衰竭模型,对模型大鼠灌饲不同剂量的溺毒清合剂或厄贝沙坦,实验结束后查各组大鼠肾功能、尿蛋白排泄率,同时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TGF-β和Ⅳ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溺毒清合剂和厄贝沙坦均可显著降低模型鼠的尿总蛋白和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免疫组化显示溺毒清合剂能降低肾组织中Ⅳ型胶原、TGF-β表达.结论 中药溺毒清合剂可通过降低肾脏的尿蛋白排泄,抑制Ⅳ型胶原、TGF-β的表达,抵制肾间质组织的纤维化,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系各种肾实质疾病的晚期,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毒素蓄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在中医学应属“关格”或“溺毒”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正气衰败,气血不通,浊毒淤血交阻,临床表现可见恶心、呕吐、二便不通、皮肤瘙痒、乏力等正虚邪实症  相似文献   

20.
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为西医病症名称,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一般临床表现的描述及其转归、预后来看,似应属于传统中医论著中的“虚劳”、“癃闭”、“关格”、“水气病”、“溺毒”等病证范畴,并从上述病证的辨证论治中探讨诊治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报道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