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论述真武汤方证、方药特点,并佐以病案说明真武汤为温阳利水方,适用于以精神倦怠、畏寒肢冷,脉沉弱无力为特征的多种急症,方药简单,组方巧妙,只要抓住阳虚水泛的病机,就能抓住真武汤证的主证,临床用之就有效。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真武汤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原方煎服方法,因药液剩余并未尽服,存在疑问.论文分2部分对真武汤进行诠释学研究:方证理论研究和文本研究.方证理论研究方面,以现代文献为基础,对类方的方药及煎服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茯苓四逆汤与真武汤的煎服法均应有剩余药液,这与毒性药物蓄积及急危证治疗的中病即止理论相关.另外,文本研...  相似文献   

3.
真武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伤阳,致阳虚水动及少阴寒化之阳虚水泛诸症,具有温肾回阳、利水燥湿等功效,为临床治疗肾系疾病的常用验方。现代医家多以真武汤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病,总结分析真武汤的方药源流、方证主治及实验与临床研究,阐述真武汤在肾脏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仲景所制之真武汤由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用。《伤寒论》所载真武汤方证共有两处,一是太阳病发汗太过,水气内动。即太阳病篇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一是少阴病,肾阳亏虚,水气内停。此为少阴病篇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相似文献   

5.
毛德西 《河南中医》1995,15(5):266-269
真武汤是少阴病水气证的代表方剂。近年来,它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对心血管病的特殊疗效,是其他方剂所不能匹配的。本文从方证学角度对真武汤及其证候的“名”与“实”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真武汤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王付 《中医杂志》2015,(7):626-627
探索栀子豉汤方证及衍生方的应用,旨在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方证辨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方药衍生如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柏皮汤、栀子大黄汤等,深入研究与探索栀子豉方证及衍生方是灵活运用辨治诸多疑难杂病的最佳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付 《中医杂志》2013,54(6):537-539
认为应思考方药作用及病位,解读方药及配伍,权衡小结胸病且思辨“正在心下”;可运用小陷胸汤方证辨治头晕、冠心病、慢性胰腺炎.运用小陷胸汤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痰热,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下利”,似现代医学描述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稀水样便,或夹黏液、脓血或不消化食物,是脾胃系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见于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仲景《伤寒论》中论及“下利”之条文达60余条,见于六经各篇,证治方药各异,为脾胃病的辨治提供了思路。太阳病“下利”可见于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阳明病“下利”可见于大黄牡丹汤证、承气汤类方证;少阳病“下利”可见于四逆散证、黄芩汤证、大柴胡汤证;太阴病“下利”可见于理中汤证、泻心汤类方证;少阴病“下利”可见于真武汤证、桃花汤证;厥阴病“下利”可见于白头翁汤证、乌梅丸证。验之临床亦有明显效验,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2023,(10):2565-2582
真武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温阳、化气、利水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基于急危重症病例及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发现,真武汤条文描述的是心力衰竭急性期的症状和治疗方案,其方证成因,很可能与临床误诊、误治有关,尤其因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困难而误用大剂量麻黄发汗误治,而致形成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合并水电解质紊乱,伴肺部感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真武汤方证可能反映出当时医家处理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不足。“振振欲擗地”本质是心衰的临床表现,是苓桂术甘汤“身为振振摇者”的升级版。真武汤的指征:(1)疾病方面,适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真武汤可用于上述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全心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的“湿冷”型心力衰竭;还可用于Ⅱ型和Ⅳ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2)症状指征方面,方证包括胸闷喘憋,心悸,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小便清长,肢冷怕凉,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3)药理机制上,真武汤与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原则保持高度一致。附子为真武汤方中君药,以30~60 g为...  相似文献   

10.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6,15(4):8-10
从用药要点、配伍作用及用量比例解读真武汤;并从《伤寒杂病论》条文对真武汤进行方证辨析;方证辨病则选择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心源性水肿、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同时列举运用真武汤辨治肾病综合征、经期水肿、慢性肠胃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案例。  相似文献   

11.
探索薯蓣丸方证旨在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剖析方证如思辨"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方证辨病如心肌缺血、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医案助读。  相似文献   

12.
狐惑病,又称狐莹病,乃湿热郁蒸,化腐生虫,虫毒腐蚀口腔、咽喉、眼部、二阴等所致。因此病临床较为少见,故后代多有争议,然实与《左传·昭公元年》所载之晋平公“内热惑蛊之疾”类似。其证治方药,《金匮要略》共载4条原文、4首方剂。本文将以病证原文、病证解析、方药原文、方药解析、方证新说、现代药理、医案证验之格式,对狐惑病方证予以统贯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方剂学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已成为临床防治疾病的最基本技术规范。方药与病证一脉相承,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或针对性。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rve disease,MND)是神经科的疑难病症,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我们基于中医学“方证相关”的内涵,即“方证相关”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础上探求与患者疾病及其病变状态高度契合“最佳匹配方”,并趋向兼合具体定量、微观精确的临床思想体系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甘遂半夏汤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痰热,即可以法选用。本文思考方药作用及病位,解读方药及配伍,权衡“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思辨“虽利,心下续坚满”、辨识“此为留饮欲去故也”;运用甘遂半夏汤方证辨治消化疾病、肿大增生性疾病或癌变、心脑血管疾病等。  相似文献   

15.
水气病辨证是《伤寒论》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仲景在论中并没有系统地进行讨论 ,而是散见于六经病各个篇节。《金匮要略》曾设水气病专篇进行论述 ,但伤寒水气病并不等同于金匮水气病 ,所以为了更好地掌握仲景对于水气病的辨证治疗 ,笔者将《伤寒论》中有关论述进行分析归纳 ,试探求《伤寒论》水气病的涵义及其治疗特色。1 水气及水气病的涵义仲景在《伤寒论》中并没有直接阐述水气的涵义。考之原文 ,对水气的论述 ,既有明确指出“心下有水气”的小青龙汤方证 ,也有虽未明言水气而实为水气为病的真武汤方证。论中所述之水邪之所以称为“水气…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方证对应理论,利用数学三维空间原理解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病脉证治,使用“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软件描述模型上的方剂质点和矢量变化以显示相对应证的变化,寻找其可能客观存在的规律.以“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软件为工具,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10首方药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解析.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心痛的方药在第四、七、八象限,其他象限未见;“阳微阴弦”病机与热、虚、实有关.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心痛多见里实寒证,有6首方药位于第八象限.在模型上数学解析显示,10首方药治疗胸痹心痛的证型有里实寒证、表实寒证、里虚寒证,这与《金匮要略》论述相吻合.里实寒证是胸痹心痛的主证,根据方药在第八象限的分布情况看,由于“证”的轻重不一样,有多首方剂对该“证”从“里”、“实”和“寒”不同角度为主进行纠正.根据方证质点和矢量在模型中的变化,直观地展示作者的辨证思维在三维空间的变换轨迹,凸显出方证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审机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诚  谢鸣 《中医杂志》2007,48(2):172-174
辨证论治落实于临证的关键是审机组方,审机组方是辨病和辨证论治的精髓,是中医“方证相关”的逻辑基础。本文依据“方证相关”的原理,从方药学角度探讨了辨证审机与方药配伍的关系,并提出审机组方中分清病机层次,有序遣药组方;明察病机偏颇,选药主次配伍;揆度病机态势,把握制方法度;辨识复杂病机,注重“无者求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经典方,由炮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5味药组成,现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伤寒论》中有两条论述真武汤证,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篇第316条亦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原文论述其基本病机皆属少阴阳虚水泛,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本文从方药配伍、用法用量及方证解读方面,考证《伤寒论》真武汤证;总结真武汤物质基础研究,为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对近几年来真武汤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发现真武汤具有强心、利尿、降脂、抗氧化、改善肾功能和平衡水液代谢等诸多功效;列举运用真武汤辨治心悸、水肿、咳嗽、腹痛、痰饮、眩晕、消渴、带下等中医病证,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慢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前列腺增生、美尼尔氏综合症等西医疾病,阐述真武汤"异病同治"的原理,以期为真武汤及更多的古代经方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用治膀胱蓄血证,然后世医家对其方证特点、配伍意义认识不一。现立足于《伤寒论》原文,从“彰表里同病治则,示气血同调治法”“遵六经分证之规,明太阳膀胱所指”“依方证相对之论,析方药配伍要义”3个方面解读桃核承气汤方证特点,并附医案佐证,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提出并阐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内核是方证从化问题。方证从化是方药进入体内后具体愈疾过程的药证互反馈效应。其包括“从方化证”与“从证化方”两个互为反馈的过程。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化“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成分组合模”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