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OPG治疗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保护素或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从1997年发现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作为OPG/RANK/RANKL系统成员之一,OPG在体外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存活、融合,阻止成熟破骨细胞的活化并引起破骨细胞凋亡。骨是动态的组织,通过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的平衡与协作进行骨改建。  相似文献   

2.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又称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主要通过与骨保护素配体结合而起作用。骨保护素不仅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还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现将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成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在破骨细胞分化、激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骨保护因子及其配体是各种亲骨性因子、骨代谢激素、药物调节骨代谢的核心因子。其中,骨保护因子是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核心因子,通过阻断其配体——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对骨吸收的激活作用来调控骨代谢的平衡。因此,骨保护因子在治疗多种骨病中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护骨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系统与牙槽骨改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骨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系统直接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通过与RANK结合诱导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增殖,从而加速骨吸收.护骨素则通过竞争性与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结合抑制RANK的作用.对护骨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环路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阐明牙槽骨改建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与牙槽骨改建有关的疾病防治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5.
骨的细胞成分主要由成骨细胞(oeteobalast,OB)、骨细胞(oeteocyte)破骨细胞(oeteoclast,OC)构成。在骨改建过程中,需要间充质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使新骨生成。正常的骨改建和部分骨病理性改变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有重要的关系,本文就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活性调控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1997年Simonet等发现的一种能阻止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的关键因子。骨保护素及其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阐明了破骨  相似文献   

7.
牙槽骨在一生中都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重建,牙槽骨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该过程包括破骨细胞(osteoclast,OC)介导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介导的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研究OB和OC的传导通路和相关因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保护素及其配体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茜聪  刘丽 《口腔医学》2007,27(2):104-106
骨保护素及其配体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阐述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以及骨保护素配体的受体(RANK),讨论三者在牙槽骨骨改建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螺旋扩弓器进行下颌正中联合横向牵张成骨,扩展下颌间隙,并探讨在机械张力作用下新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表达规律.方法:建立兔下颌骨正中联合牵张成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牵张后1d、牵张后4d、固定后1w,固定后4w、固定后12w的牵张区新生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不同时期的分布和表达.结果:下颌正中联合牵张成骨除一只外,其余实验动物均成功,牵张平均量为4mm,牵张成骨1d和牵张成骨4dOPG的阳性细胞数百分比逐渐增加,固定1w到12w组织中阳性细胞数百分比逐渐减少,RANKL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比仅在牙缝关闭后与对照组有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下颌正中联合横向牵张成骨是扩展下颌间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机械牵张力能够促进OPG表达,OPG可能在牵张成骨的早期起一定的抑制破骨并促进调节新骨形成作用,RANKL则与骨改建有关,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保护因子及其配体调控骨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在破骨细胞分化、激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骨保护因子及其配体是各种亲骨性因子、骨代谢激素、药物调节骨代谢的核心因子。其中,骨保护因子是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核心因子,通过阻断其配体——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对骨吸收的激活作用来调控骨代谢的平衡。因此,骨保护因子在治疗多种骨病中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破骨样细胞过程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的表达,探讨其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25(OH)2D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 核因子-k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培养人破骨细胞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OLC),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进行鉴定,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OPG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可见OPG的阳性表达。结论:OPG可能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负调节其分化与增殖。  相似文献   

12.
骨的细胞成分主要由成骨细胞(oeteobalast,OB)、骨细胞(oetocte)和破骨细胞(oeteoclast,OC)构成。在骨改建过程中,需要间充质细胞在一定的条件征分化成骨细胞,使新骨生成。正常的骨改建和部分骨病理性改变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有重要的关系,本文就成骨细胞细胞增殖、分化和活性调控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及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破骨细胞向诱导,探讨主穹隆蛋白(MVP)在牙周炎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MVP基因敲除(MVP-/-)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分别局部注射脂多糖(LPS)以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通过micro CT扫描、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等方法检测骨吸收程度。同时,体外分离培养MVP-/-与WT C57BL/6小鼠的BMMSCs,并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通过TRAP染色、麦胚凝集素(WGA)染色等方法观察MVP对BMMSCs破骨向分化及骨吸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LP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牙周炎中,MVP-/-组小鼠牙周炎骨吸收更为明显,且在注射区域内可见更多破骨细胞;体外实验证明,MVP-/-组小鼠的BMMSCs分化形成更多的破骨细胞,且骨吸收更明显。结论:MVP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在牙周炎中起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骨生成和改建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骨生成和改建过程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参与骨的生成过程,又参与破骨过程。PDGF可刺激骨间质细胞增殖、分化,并对基底膜的钙沉积产生作用,刺激软骨细胞增殖、分化。PDGF还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促进破骨过程的进行。PDGF的这种双重作用,有利于骨的生成和改建。  相似文献   

15.
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作为小整合素结合配体N端联结糖蛋白家族(SIBLING)的成员,参与调控骨改建过程的多个环节,并与破骨细胞分化和过度活跃的骨吸收密切相关。该文就BSP在破骨细胞和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在骨吸收机理研究中,新发现的破骨细胞调节因子—护骨素(OPC)及其配体(OPCL)的结构及功能。OPG是一种可溶性分泌糖蛋白,多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它通过与成骨细胞/基质细胞结合,阻断原始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基质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其分化、成熟与激活,达到抑制骨吸收的目的。OPGL是促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其效应可被OPG阻断。提示OPG和OPGL是破骨细胞发育的关键细胞外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体研究骨保护素对正常犬牙齿萌出过程中(牙合)方组织内破骨细胞的影响, 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同一窝 6 只出生7 d本地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骨保护素组, 后者皮内注射骨保护素每日1.5 mg/kg, 连续3 d.自注药起 5 d取其下颌骨, 制备石蜡切片,分别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犬下颌第三前磨牙牙胚方组织中破骨细胞、RANKL阳性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骨保护素组中平均破骨细胞数、RANK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保护素对正常犬牙齿萌出过程中(牙合)方组织内的破骨细胞可能有抑制作用,这可为牙齿萌出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联合应用进行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OC)的能力。方法:收集5~6周小鼠骨髓细胞,在含M-CSF(10 ng/ml)的α-MEM全培养液中培养24h,然后将悬浮生长的细胞接种到24孔培养板,并加入不同浓度的ODF和M-CSF。,通过观察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的阳性细胞和能否在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来鉴定OC形成情况。结果:在只加入ODF或M-CSF一种细胞因子时,未见有TRAP阳性或CTR阳性细胞形成,同时加入ODF和M-CSF,可形成典型的OC。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数目和培养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与ODF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在ODF和M-CSF共同作用下可形成具有骨吸收功能的OC,为体外研究OC的分化发育和功能调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过程中连接蛋白43(Cx43)调节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之间的偶联动态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建立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牵张成骨不同时期骨组织中Cx43的表达以及分布情况。计算骨组织细胞中Cx43的阳性表达率.应用SigmaStat2.03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x43表达主要位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细胞膜上。牵张1周后,牵张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3.0)%和(56.8±4.0)%,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骨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29.0±2.8)%,显著低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P〈0.05)。牵张2周后,牵张区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Cx4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5.3)%、(49.0±4.1)%和(36.2±5.1)%,成骨细胞Cx4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破骨细胞和骨细胞(P〈0.05),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上,胞质中亦有少许表达。完成牵张4周及6周后,新骨形成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细胞膜上均有Cx43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张成骨过程中,Cx43对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之间的偶联动态平衡有比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对大鼠上颌扩弓及复发过程中腭中缝破骨活动的影响,并初探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大鼠扩弓及复发模型给予剂量为1g/kg/d的LF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LF对腭中缝破骨活动的影响,检测OPG/RANKL/RANK作用轴关键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单纯扩弓组相比,LF灌胃组腭中缝区域破骨活动相对减弱,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与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B ligand,RANKL)表达量的比值显著增加。结论 1g/kg/d LF灌胃可以在大鼠上颌扩弓及复发的过程中抑制腭中缝的破骨活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OPG/RANKL/RANK作用轴的调控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